李俊峰:碳达峰、碳中和决策,不是心血来潮
所有车主注意,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出新规了!不再只是因为有安全隐患或问题召回,未来汽车尾气排放不达标,车企也要召回。
新规将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让天更蓝,汽车会因三种排放情形被召回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产品召回由安全召回扩展至排放召回。
汽车安全召回制度实施已久,大家较为熟悉,但排放召回尚属新生事物。什么情况下,机动车会因为排放被召回?
《规定》给出了三种具体情形:
一,由于设计、生产缺陷导致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二,由于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导致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三,由于设计、生产原因导致机动车存在其他不符合排放标准或不合理排放。
《规定》涉及的排放标准主要包括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都是中国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国六排放标准”)。
对于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轻型汽车的排放标准。
按照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在2025年7月1日前,第五阶段轻型汽车的“在用符合性检查”仍执行GB18352.5-2013相关要求。
《规定》在执行排放标准时,采用“老车老标准、新车新标准”的原则,符合法律要求和管理实际。
上述召回的第三种情形中提到的“不合理排放情形”,主要指机动车在标准工况下测试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符合标准限值,但在实际工况下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限值的违规排放。
例如,2015年德国大众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车辆实际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法定标准的40倍,被美国罚款43亿美元,涉及机动车1100万辆。
机动车存排放危害,车企和零部件厂将会被调查
《规定》第十四条指出,生态环境部在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中发现机动车可能存在排放危害的,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生态环境部可以对机动车生产者进行调查,必要时还可以对排放零部件生产者进行调查。
《规定》强化了法律责任的执行,明确机动车生产者或经营者违反《规定》相关义务的,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相比安全召回罚则要求,去掉了“逾期未改正的”前提条件,提高了《规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有利于提升召回监管效力。
《规定》同时规定,将责令召回情况及行政处罚信息计入信用档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该条款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度,目的是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一定程度上也可弥补《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处罚额度受限的不足,敦促企业积极履行召回义务。
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在海外碳交易市场已经纳入了碳排放权的交易之中。国内方面6月底即将建成的全国碳交易所暂时只是将电力行业纳入其中,未来汽车碳排放有望纳入市场交易,本次规定是提前对汽车行业中尾气排放较高的车辆进行管制。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和资源经济学系主任许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规定》的实施,对降低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防治大气污染将发挥重要作用。短期内会给排放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会促使机动车行业更加重视大气污染物减排技术研发及相关的标准要求,倒逼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告诉记者,机动车排放召回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践行碳中和、碳达峰的务实之举。逐级降低机动车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发展趋势,燃油车企将花费大量的成本来应对日益严苛的污染排放问题,加速车企转型生产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支撑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陈雳分析称,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加大对汽车排放的管控甚至召回不达标的机动车,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提高。对于传统机动车而言,将会因为碳排放而承担更多的成本,而新能源汽车有望通过碳交易来获取超额利润,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排放召回会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吗?
2020我国汽车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4.0%。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全国7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有观点担心,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排放召回会不会阻碍这一产业的发展?
但在专家看来,排放召回是大势所趋,不必过于畏惧或夸大其造成的影响。
“短期来看,排放召回单车召回成本可能高于汽车安全召回,短期会给部分排放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品牌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规定》会促使机动车行业更为重视排放技术研发及相关的标准要求,倒逼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
比如,机动车企业要加强排放相关的研发与测试,生产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产品;排放零部件生产企业应主动创新,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排放零部件产品。
“实施排放召回是趋势必然,企业只有主动对标差距,加强创新,才能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表示,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是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国际上的相关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
排放召回,国际实践成效显著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早建立并开始实施环境保护召回,随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展开。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指令)建立了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制度,例如美国《清洁大气法案》、《欧盟机动车排放指令》(70/220/EEC及88/77/EEC)、日本《环境基本法》和《大气污染防止法》等。
美国《大气清洁法》规定,如果主管部门发现一定数量的某一等级或类型的机动车产品,在正常保养和使用的情况下,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不符合该法案相关的排放标准,主管部门将通知制造商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计划,相关费用由制造商承担。
随着机动车排放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新车及在用车测试、PEMS测试、I/M制度以及遥感测试等技术为开展高排放车辆的筛查和敦促排放召回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也推动了由政府强制召回向受调查影响召回和主动召回的转变。
数据显示,1991年到2009年期间,美国共实施机动车排放召回599次,其中,制造商主动召回和受调查影响召回占全部排放召回的99.67%。
从实践来看,欧美环境保护召回制度成效显著,近几年闹得沸沸扬扬并仍在发酵的大众汽车“柴油门”事件,就是该制度最具代表性的实践之一。
本文综合自:证券日报等
-
科华总裁陈四雄:“碳中和”目标下储能价值挖掘与生态重塑
2021-05-25 -
阳光电源与内蒙古自治区达成战略合作 共谋绿色发展
2021-05-25 -
再迎政策红利 充电桩概念走强
2021-05-25 -
新能源与BCG Energy 投资越南再生能源项目
2021-05-25 -
浙江建设新型绿色电网:推广清洁能源 畅享低碳生活
2021-05-25 -
山东省能源局:要求新能源企业严格落实“配套不低于10%储能”的政策
2021-05-25 -
国电电力签订宣威120万千瓦风光火储项目
2021-05-25 -
分布式光伏比例提高,为何利好光伏玻璃?
2021-05-24 -
杨昆:数字化是驾驭新型电力系统的根本路径
2021-05-24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021-05-24 -
4月新能源车市场高景气延续、动力电池Top10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下降
2021-05-24 -
华东院戚海峰:三峡能源上市将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021-05-24 -
煤价电价“两头挤压” 煤电企业承压转型
2021-05-24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抽水蓄能和新能源部主任 刘永奇:全力推动抽水蓄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05-24 -
国家能源局王大鹏:未来建议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交通能源转型工作
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