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能源小省浙江 如何做到不缺电

时间:2021-05-28 10:02:34 来源:钱江晚报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发展迅猛,能源供需严重失衡,“拉闸限电”成为当时的无奈之举。为服务浙江民生,解决“电荒”窘境,2001年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能集团)。当年5月28日,浙能集团挂牌成立。

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浙能集团拥有员工2.3万余人,总资产2764亿元,集团总装机容量3655万千瓦,年供应煤炭超6000万吨,建成省级天然气管网2348公里,一大批风光水电项目相继投产,综合供能服务站遍布全省11个地市。集团控股浙能电力、宁波海运、浙江新能3家A股公司和新加坡上市公司锦江环境,管理企业超400家。

浙能集团还收获诸多第一: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地方发电企业之首;是全国能源产业门类最全的地方能源企业;拥有世界上单体容量最大的煤制气项目;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等。

展望“十四五”,浙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仲明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以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以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能源结构转型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为根本目的,以绿色化、市场化、资本化、科技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导向,奋力打造“八个一流强企”,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

众志成城破电荒

21世纪初,我省11个地市中有8个拉闸限电。为保证居民用电,浙江采取了企业限电、错峰、避峰用电、鼓励自备柴油机发电等措施,有些地市甚至采取“停三开四”的拉闸限电措施。

破解“电荒”要从本质上来根除。2002年4月,浙能嘉兴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05年10月,嘉电二期扩建工程全部建成。该项目是浙能集团在电力体制改革后,接收管理的第一个大型电力基建工程。

2006年4月,兰溪电厂1号机组投产发电,一举结束了浙中浙西地区无大型电厂的历史。

2005年6月28日,浙能集团与淮南矿业集团均股投资组建了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规划同步建设4台60万千瓦机组的凤台电厂和一对设计年产600万吨煤炭的顾北煤井。该项目是浙皖两省政府为加强能源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是国家“皖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写了浙能集团无省外能源基地的历史。

随着长兴电厂、乐清电厂、北仑电厂三期、六横电厂等陆续投产发电,这些现代化大型绿色环保电厂,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能源动力。

石油燃气添动力

在加快发展环保型燃煤发电的同时,浙能集团大力发展天然气、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等产业。

2001年12月,浙能集团成立了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目前,由浙能集团投资建设的浙江省级天然气管网覆盖75个县,基本实现“县县通”目标,累计供应天然气超921亿方,替煤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24亿吨、二氧化硫约8300万吨、一氧化碳约3200万吨、氮氧化物约5000万吨。

为了有效打通浙江用煤通道,2006年12月,由浙能集团组织开发的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开工建设。该中转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30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企业自备煤炭中转码头。集团旗下宁波海运拥有船舶32艘,运力达158万吨。浙能也成为浙江煤炭供应的主力军。

2017年9月,浙能集团控股管理的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石油)揭牌,浙能集团石油产业应运而生。该公司主要从事原油贸易、油品储运、以燃料油加注为主的海事服务、成品油销售等业务,以及围绕主营业务配套的油库、码头、输油管线和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2019年,“建设300座综合供能服务站”被列入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2020年,浙石油实现营业收入237.95亿元,资产总额291.35亿元,原油贸易量已达1217万吨,综合供能服务站遍布全省11个地市。

绿色能源写风光

新时代、新要求,绿色能源成了新的发展方向,浙能集团也开始了“激水、追风、逐光”的漫漫征程。

21世纪初期,浙能集团在大力发展燃煤发电机组的同时,着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水力发电,决策建设滩坑水电站。滩坑水电站工程总投资65.86亿元。大坝坝顶高171米,为华东第一高坝。该电站集发电、生态、灌溉、防洪、供水、旅游为一体,投产12年来,共提供了12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节约标煤515万吨。

2017年6月,装机容量为84兆瓦的大型“农光互补”地面光伏电站――浙能长兴仙丰光伏电站投产发电。截至2020年底,累计发电3亿千瓦时。

浙能集团还将眼光瞄准西北边陲,先后建设了总装机容量120兆瓦的浙能宁夏中卫香山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50兆瓦的浙能海西华汇大柴旦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9.2兆瓦的浙能六师北塔山牧场风电项目(位于新疆边陲要塞五家渠)。

浙能嘉兴1号海上风力发电场、浙能国电投嵊泗海上风力发电场正加紧建设。

科技创新谱新篇

浙能集团以社会责任为己任,2011年在全国率先提出“烧煤要和烧天然气一样清洁”的理念,并与浙江大学携手共同研发超低排放技术。2014年,国内首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装置在嘉兴电厂8号机组投运,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安装超低排放装置后的燃煤机组,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是欧盟环保标准的六分之一。2013年至2017年,浙能集团共斥资50亿元,完成46台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集团也成为全球首个燃煤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的大型发电集团。

这项技术发明,可为我国的18亿吨电煤实现清洁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2018年,全球海事组织提出,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对全球范围内船舶的“禁硫令”。浙能集团抢抓机遇,以旗下天地环保科技公司为主要实施单位,牵手民企合资成立浙江省首家船舶脱硫公司――浙能迈领环境科技公司,专业从事全球船舶脱硫业务。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签订海外订单超4亿美元,完成外籍船舶改造60条,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球第二。

浙能集团成立以来,科技投入已达67亿元,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智能电厂、智慧天然气管网、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及氢能、储能等新产业正在加速构建。

原标题:能源小省浙江 如何做到不缺电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