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2.8%!全应热电云节能浙江示范项目验收,高能效提升践行降碳减排战略

时间:2021-06-02 12:19:52 来源:搜狐
 日前,全应科技浙江标杆项目——海宁大都市热电“全应热电云”节能示范项目正式竣工验收。自2020年12月交付使用以来,运行状态良好,经测算企业综合能效提升2.8%,预计每年节省燃煤成本数百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万吨。

  浙江省海宁市发改委牵头,组织海宁市经信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等相关部门,及浙江省能源、热电行业专家参加验收大会,现场见证热电智能化热控电控的精准性,并对海宁大都市热电“全应热电云”节能项目取得的卓越成果进行了论证和肯定:智能化技术为热电系统带来的节煤降耗、降碳减排的意义重大,大都市项目将是海宁甚至是浙江首个智能化场景落地的热电企业。

  能效提升2.8%,海宁热电成浙江节能示范项目

  海宁大都市热电是海宁市重点工业供能企业,建有4台循环流化床锅炉,3台汽轮发电机组。2019年已实现供气量达158万吨,供电量1.25亿千瓦时。近年来,海宁大都市热电通过市政公用管线实现对海宁市四个区域的集中供热。目前已完成各类公用市政主管线建设30km,各类支线建设近40公里,接入热用户140余家。

  作为一家积极拥抱新科技、扎实推进绿色转型的企业,2020年7月海宁大都市热电与上海全应科技达成合作,搭建热电生产智能化平台,以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热电生产进行端到端生产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热电生产能效,降低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全应科技的智能化技术与海宁大都市热电的降碳减排需求高度匹配。全应科技的专家团队经过前期现场缜密调研,梳理出适用于海宁大都市热电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全应科技自主研发的“全应热电云”采集热电生产全过程数据,在云端建立端到端的数字孪生模型,根据外界负荷变化的提前预测各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不同效率,对机组进行最优生产控制提示,提升实现总体运行效率。

  大都市热电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轮认证,综合能效提升达到2.8%。“全应热电云”实现了海宁大都市热电在线运行优化,企业对智能热电在负荷预测、机组精准负荷分配、操作优化、分层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表示满意。海宁市政府相关部门同时表示高度肯定:海宁大都市热电项目不仅是海宁的节能示范项目,更将是嘉兴甚至是浙江的标杆项目。

  热电企业携手全应科技,智能化升级成减碳新思路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不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浙江企业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能源结构调整、降低工业综合能耗等方向,不断尝试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助力国家降碳减排政策的实施。

  与海宁大都市热电一样,湖州热电企业安吉临港同样选择与全应科技合作,通过全应科技的“全应热电云“解决方案提升热电机组整体能效,包括锅炉燃烧最优化控制,多炉多机负荷分配优化,汽机做功优化、蒸汽过热度优化等,实现能源消耗的大幅降低。综合计算,安吉临港热电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运行综合能效在2.6%以上。

  据了解,面对降碳减排的国家战略和近在眼前的碳排放交易的压力,越来越多的热电企业尝试科技减碳之路。目前,全应科技的客户遍布全国11省16市,江苏、浙江、山西、山东、陕西、内蒙等省市的热电客户积极拥抱全应热电智能化技术,提高热电运行效率,在保障工业发展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碳排放,共同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节能提效,科技减碳是第一优选

  据中国工程院的战略研究,到2030年,煤炭依然是主体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的比重仍将在50%左右。同时我国还面临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现实,据悉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1.5倍。若能达到世界平均,每年可少用13亿吨标准煤,减排34亿吨二氧化碳(约占2020年碳排放总量的1/3)。

  新形势对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积极应对碳排放政策,推进多产业融合示范和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就表示,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能源转型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是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因此节能提效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第一优选。

  目前人类社会正进入工业4.0时代,工业互联网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先进信息化技术推动工业智能化升级。包括热电企业在内的一大批工业企业,将受惠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最新的技术优势,进行智能化升级将更快地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耗。

  2016年全应科技成立,站在这股风潮之上,聚焦热电智能化赛道,以热电机理为基础,以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以云+边+端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为依托,有效提升热电系统生产效率,助力热电企业大幅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热电是一个长期且投资和回收都比较长期的行业。但是如果热电企业不去融合新技术,就很难实现节能降耗。运用新技术开发节能减排的项目,是共赢未来的大趋势。”很多热电企业负责人表示,与全应科技合作是探索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