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新基建“点亮”创新生态系统

时间:2021-06-25 13:01:57 来源:人民邮电报

当前,新基建浪潮正滚滚而来。新基建,通过打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创新等基础设施体系,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基石。

(作者: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 周文杰 于萍萍 张兵 夏启晨)

新基建“新”在哪儿?

基建,通常是指传统基建,即政府为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一般以人们熟悉的“铁公基”为代表。新基建相对于传统基建而言,是面对新发展环境,为支撑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工业社会向智慧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概念最早于2018年提出,并在之后的多种场合、多份文件中被提及;202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新基建做出权威解读,明确新基建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

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的核心理念在于“万物互联是基础、数据是生产要素、计算能力是核心、融合赋能是关键、创新是发展动力”。

创新发展呼唤新基建

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发展能力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向来重视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更加突出信息网络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更加关注数据作为生产和创新要素的价值体现与挖掘,更加重视新技术的赋能和使能作用。总而言之,需要通过新基建来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

新基建的不同内容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不同的作用。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提供连接基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提供新技术共性赋能平台支撑;以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超级技术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数据存储和算力保障。

智慧能源、智能交通仅是融合基础设施的代表。将超高速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众多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实现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仅为创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提供丰富的场景和市场需求,更将推动产业结构、产业链、商业模式、资源配置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变革,有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

创新基础设施是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更加注重打造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注重夯实底层支撑,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和增强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上提供创新环境、创新平台保障,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新基建“点亮”创新生态系统

新基建的作用是系统性和溢出性的,特别是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基建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从全产业链角度考虑,打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安全、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新基建的发展也将带动一大批器件、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融合应用发展带来的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源存储、传输、计算等需求;数据机房的建设,将产生大批的空调、电源、服务器芯片等产品及升级需求;数据中心的集群布局,将推动数据流通模型、数据库、操作系统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升级。

新基建有助于打造完善数字供应链。在数字经济大环境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挖掘数据作为生产和创新要素的价值。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算力基础设施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新技术基础设施可以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加工;融合基础设施既为数据的采集提供源头场景,也为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提供需求导向;创新基础设施则为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提供支撑。因此,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将为数字供应链的打通奠定基础,助力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

新基建有助于“点亮”创新生态体系。网络、算力、公共技术等信息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体系提供最基础的数字创新、智能创新保障;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的发展,则注重完善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立足于行业本身问题的解决,注重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创新基础设施注重长远统筹创新生态圈的布局,重视基础研究原力的持续培育,集中资源攻关关键领域,引入创新运营机制等。因此,新基建将促进全社会的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生态创新。

新基建有助于打通“国内大循环”。相对于传统基建涉及的范畴,新基建涉及更为广泛的行业领域和更加丰富的产业体系。新基建的数字和创新基因决定其建设与发展应以问题及需求为导向,关注与产业运行、企业生产、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满足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需求,实现设施、需求、数据、网络、安全的有机融合。因此,新基建在带动一大批产业发展、打造完整的数字供应链、支撑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其“乘数效应”将极大地带动和促进全社会的融合发展,支撑“国内大循环”。

新基建需要创新保障

在新发展阶段,新基建的新范围、新模式、新需求、新技术特征决定其统筹、建设、运营等需要引入创新机制作保障。

从统筹管理角度看,新基建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例如,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应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在融合基础设施等领域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激发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由企业作为建设主体,政府注重制定行业准入条件、规范市场体系、消除民营资本参与新基建的隐性壁垒,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创新监管模式机制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重点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从建设实施角度看,需区分不同新型基础设施的类型,从技术演进视角分类施策和有序建设。新基建涉及的各行业板块目前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生命周期,三大领域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拓展,因此对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其中的细分领域,需要制定不同的实施策略。新基建的规模应统筹好近期和远期需求,明确投资重点和次序,分批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光要建,更要注重运营管理。相对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的数字化、智慧化基因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其中,因此需要引入创新的管理机制和建设、运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具备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全局观,需同步考虑规划、建设和运营,整体考虑施工前、中、后的有效控制,保障新基建的可持续发展。

从安全管理角度看,相对于传统基建,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需更加注重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管理。5G、工业互联网等重点网络的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需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公共信息、个人隐私信息等,需要建立更加完善、更加体系化的安全管理机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及流通,则需要在产权界定、标准规范等方面,从制度政策等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安全策略。

为充分发挥“电力新基建”对能源革命的支撑作用,促进绿色智慧能源与数字新基建更好融合,助力我国清洁低碳的能源转型的顺利实现。北极星电力网拟联合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中国区于2021年8月19-20日在北京举办以“数字新基建 低碳新发展”为核心的第二届“中国电力新基建暨数字化转型论坛”。汇聚两大电网公司、电力行业协会机构专家、电力院校、知名企业、设计院等行业人士,围绕数字新基建与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设施建设、市场布局、商业模式等内容,探讨数字新经济与绿色低碳智慧能源建设、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建设、能源大数据挖掘、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等行业热点关注问题,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能源互联网未来!

现将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概况

会议时间:2021年8月19-20日

会议地点:北京

会议主题:“数字新基建 低碳新发展”第二届中国电力新基建及低碳转型论坛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极星电力网、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中国区

承办单位:北极星输配电网、北极星电力物联网、北极星学社app

支持单位:中国水利物资流通协会、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上海电力大学、《发电技术》、《浙江电力》

三、会议议题(拟定)

「数字新经济宏观发展态势」

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思考

碳资产管理环境下的企业应对策略

新基建与碳排放

新基建与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能源大数据的市场价值

电网数字化发展方向

数字化技术在绿色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数字新经济与绿色低碳智慧能源建设」

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与低碳融合发展

区域能源互联网与智能配电技术

电网绿色发展与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建设

数字化主动配电网建设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智慧电厂与可再生能源

电力物联网的多站融合建设思路与思考

能源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

「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5G通信技术研究与智慧能源试点应用

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案例

智能电力设备国产化改造升级

区块链技术在碳交易中的应用

云计算与电力大数据

国产芯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数字化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建设

「巅峰对话:清洁低碳 能源数字化转型新发展」

三、收费标准及团报优惠方案

参会单价(人/元):¥ 2200;

早鸟优惠单价(人/元):¥ 2000;

团报参会/赞助会议:电话详询 。

注:

1.上述费用包含会议费、资料费、餐饮、茶歇等,其他费用自理。为保证良好的会议秩序及沟通、交流效果,本次会议将限制人数,请及时办理报名手续。

2.上述优惠方案仅限7月19日前缴费者,现场缴费将不享有以上各优惠,按原价进行收费

3.请参会代表将回执表(见附件)填好后于8月10日前回复邮件或传真至会务组。

4.参会人员需自行拟定行程、住宿等事宜。

报名联系

吴经理 联系电话/微信:18733441746(加好友请备注“新基建”)

原标题:新基建与创新发展互动共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