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林业碳汇商品化新形式——一张“碳票”背后的改革与期盼

时间:2021-08-05 10:02:5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一阵清风吹过,盛夏里的福建三明,青山沙沙作响。对这片葱郁的绿色,三明人早已习以为常。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这片绿色背后的价值即将有个新说法。

不久前,三明推出了“碳票”,加上之前推出的“林票”,三明一直探索如何将广袤的森林资源盘活。

这一次,三明将目光瞄准了现在很火的“碳汇”。

全市2850万亩林地,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些什么?又能借“双碳”目标的东风收获些什么?

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碳票’要是也能有个交易平台,那我们山上林子的碳储量就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了!”7月16日,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造林科长武辉在电视里看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的新闻后,深受启发。

5月18日,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全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这是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这张“碳票”上清楚标记着基本情况:常口村3197亩林地,在过去5年期间,林木自然生长量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为12723吨。

“碳票”的推出引发广泛关注,老百姓互相打听着、议论着——

什么是“碳票”?

武辉介绍,“碳票”就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这片林子的固碳释氧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

“碳票”有什么用?

可交易——三明首批推出5张“碳票”,总计碳减排量29715吨。“碳票”推出当天,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便以4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其中1张“碳票”,买下了2723吨碳减排量。

可质押——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吨10元的价格购买了3张“碳票”,相当于收购储备了18294吨的碳减排量,并以这些碳减排量作为质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授信贷款额度500万元。

“‘碳票’符合时代潮流,更符合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要求,我们相信这个领域未来具有发展潜力。”中国农业银行三明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杨菲菲说。

“碳票”谁来发、谁能领?

在三明,林业“碳票”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今年3月出台的《三明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就是由三明市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金融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这个办法规范了 “碳票”的制发、评估、质押、流转、交易等各环节。根据《办法》,任何林业经营主体都可以申请“碳票”,经相关部门审核与评估,由三明市林业局制发“碳票”。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三明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在集体林的碳汇价值实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10年,三明就率先在全国营造了首片企业碳中和林。目前,全市已实施林业碳汇项目12个,面积118万亩,其中成功交易4个项目,交易金额1912万元。

武辉告诉记者,“碳票”和林业碳汇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按照目前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生态公益林、天然林、重点区位商品林等都不能开发林业碳汇项目。而“碳票”的开发主体则宽泛很多,只要是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都可以申请“碳票”。另外,“碳票”针对森林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的净固碳量,而碳汇项目则指的是每年新增的额外碳储量。

“无论是开发主体范围,还是计量范围,‘碳票’都是林业碳汇项目的有益补充。”武辉说。

在三明,和“碳票”形成互补的还有“林票”。这是三明在2019年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

沙县区夏茂镇的家庭林场主洪集体承包了2000多亩林地,种植油茶,发展林下经济。去年,他领到了4张“林票”,并以此质押获得20万元贷款。

“林票”是对山林未来收益的提前兑现。三明市林业局林改科科长谢锦斌说:“林权证是承包权的‘定心丸’,‘林票’则是收益权的‘定心丸’。”

目前,三明已经制发“林票”总额1.12亿元,惠及5.99万人,人均获得现值744元“林票”,163个试点村每年村集体可增收5万元以上。

“我这片林子已经有了‘林票’,正打算申请‘碳票’呢。”洪集体经营林业的信心更足了。

“林票”和“碳票”,是三明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也是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

张林顺感慨,这两张“票”架通了“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

推出“碳票”只是一个开始

“‘碳票’有创新性,更全面地反映了森林固碳释氧的功能,有利于盘活林业资源。”这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刘家顺对“碳票”的评价。

他曾到三明专题调研“碳票”。他认为,“碳票”拓宽了森林生态价值的实现渠道,调动了经营主体提高林业经营水平的积极性。

“林业经营主体要想提高‘碳票’的价值,就要通过提高森林蓄积量来提高碳储量,从而实现生态系统改善与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刘家顺进一步解释道。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新造林空间比较有限,通过提高森林蓄积量来提高出材量、碳储量是战略需要,也是现实选择。

谢锦斌告诉记者,三明很多地方实行经营主体和国有林场、大型企业合作,将集体林以多种合作方式委托专业团队开展森林经营,森林蓄积量得到大幅增长,有的甚至能翻倍。

在刘家顺看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多样化,凡是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盘活林业资源、得到社会认可支持的创新和探索都是值得鼓励的。

对于一项新事物,“碳票”相关配套体系建设还在路上。

三明市林业局局长陈平介绍,三明打算依托三明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或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开展林业“碳票”登记、交易,推动“碳票”上市交易,变成真金白银。

“上市之后,谁来接盘很关键。”陈平坦言,社会资本购买“碳票”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

“‘碳票’是森林固碳释氧生态价值新的实现方式,可在自愿碳中和市场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刘家顺认为,应该推动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引导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大中型活动组织方、旅游景区等,通过购买林业“碳票”来践行社会责任,支持生态建设,实现自愿碳中和。

陈平希望,国家层面能从创新林业碳汇方法学、建立森林固碳存量纵向补偿机制等方面,支持三明林业“碳票”改革。

三明已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试点任务之一。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碳票’改革与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平说。


原标题:福建三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出林业碳汇商品化新形式—— 一张“碳票”背后的改革与期盼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