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风电“价格战”愈演愈烈 行业进入淘汰洗牌期

时间:2021-09-18 16:01:18 来源:中国经营报

9月7日,中广核云南曲靖市文兴480MW风电场和麻栗坡大王岩180MW风电场机组集采项目在延期两次后终于开标,而伴随着项目一同亮相的,是再一次刷新了风电史上低价纪录的风机价格。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宋琪 、吴可仲

注:文中任鹏程、范玉明、李才、杨鸣均为化名

据中国经营报了解,在参与投标的9家整机商中,电气风电在上述两个项目中分别报出1950元/kW和1880元/kW的历史低价,相比项目的平均报价分别低430元/kW、385元/kW。

至此,在陆上风电抢装热“退潮”半年后,陆上风机价格已跌破每千瓦2000元大关,相比抢装时4250元/kW的价格高点已实现“腰斩”。

国内某风电整机企业人士任鹏程告诉记者,尽管机组大型化可有效实现风机的降本,但在目前的技术及大部件成本等客观条件限制下,2000元/kW已贴近行业利润的临界点。“低于2000元/kW的价格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在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之下,业界不断呼吁“降本并非简单降价”:尽管风机降本是大势所趋,但风电的降本不简单是整机设备价格的下降,而更应是风电度电成本的下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多次强调:“度电成本的下降,是靠投资综合成本的下降和发电量效率的提升,而且发电效率的提升投入产出比更大,绝不是只有设备降价一条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客户利益,葬送行业前途与信誉的低价是应被抵制的。行业一定要守住质量标准底线。”

整机厂商轮番降价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截至目前,风电整机厂商卷入这场“价格战”已达半年之久。

2020年下半年,随着陆上风电抢装潮渐入尾声,原本受强需求驱动下飞涨的风机价格逐渐降温,陆上风机价格开始回落。彼时,陆上风电平价期限近在眼前,整机厂商原本已预期到并准备好迈入微利时代。

然而,在2020年年底,本就处在下降区间的风机价格突然开始加速下滑。而率先打响业内降价“第一枪”的,是正在冲刺科创板的第二梯队整机企业三一重能。

2020年11月24日,华能集团北方上都平价大基地项目主机打捆招标开标,三一重能在第一标段(上都60万千瓦)的投标中给出了3101元/kW的历史低价,刨除塔筒和基础锚栓等配套设备价格,风机主机价格降至2650元~2700元/kW,突破上一轮价格战时3000元/kW价格底线。

资深业内人士范玉明告诉记者,“三一重能在抢装时期抓住发展机遇,合作了不少原先没有接触过的开发商,这对于其在抢装结束后的拿单至关重要。而且三一本身的工程机械背景、独立的叶片和电机生产能力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降本能力。”

与此同时,三一重能率先降价像是向行业发出了某种信号,在突然加剧的竞争之下,整机厂商为守住市场纷纷选择降价。

2020年年底,山东能源阿拉善400MW风电项目招标,在10家参与竞标的企业中,有6家整机厂商投标报价低于3000元/kW,其中,三一重能报价2800元/kW、山东中车报价2780元/kW、上海电气报价2750元/kW。

2021年以后,风机设备价格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原本降价趋势不甚明显的第一梯队整机厂商也开始加入“混战”。

2021年4月,国电投2021年第十二批集中招标开标,在前6标段的投标中,风机主机平均价格已降至2588.21元/kW,同时各标段最低报价名单中开始出现第一梯队整机厂商,其中金风科技在标段三、标段五爆出最低价。

2021年5月,在华能第四批集采项目中,明阳智能在第一、第二标段分别报出2847元/kW(含塔筒)和2699.5元/kW(含塔筒)的最低价。8月,在大唐1.98GW云南风电项目的招投标中,明阳智能以2252元/kW的最低价中标。

国内某整机企业人士杨鸣告诉记者,在全行业都在降价的时候,不降则意味着没市场。“被动降价是不得已的选择。”

某风电开发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从风机可靠性方面考虑,并不倾向于低价中标,但面对明显比其他企业报价低很多的机型,从国企招标合规性层面考量,我们也不得不选择低价机型。”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国内陆上风电中标份额快速提升,且行业一二梯队队形逐渐打散。相比2020年同一时期,第二梯队整机企业中标份额提升明显,其中三一重能市场份额由11%提升至14%;中车株洲所由4%提升至14%;运达股份由9%提升至15%。

不寻常的降价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陆上风机价格不断探底,但事实上,风机降价并非全球趋势。相反,伍德麦肯兹在报告中预测,受大宗商品价格及物流成本上升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来12~18个月,风机价格预计将上涨高达10%。

对于国内不寻常的反向价格变动,业内人士李才认为,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设备的降本是陆上风电平价时代的必然要求。

根据《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于2021年1月1日及以后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国家不再补贴。这就意味着,2021年起,我国的陆上风电正式进入无补贴的平价时代。

李才告诉记者,“对于陆上风电项目,其电价相比带补贴项目下降近一半,这个时候设备的单位千瓦造价不下降就无法让项目具备投资价值。”

记者了解到,在风电项目的初始投资中,风机占项目投资的比例接近50%。因此,风电整机是降本的核心。而风机大型化是风电产业链降本最有效的路径,通过风机大型化,不仅减少制造过程中单位功率原材料的用量,同时有助于推动风电场配套建设和运维成本的下降。

中信证券通过行业调研统计发现,2021年以来,国内面向平价陆上风电项目新中标的主流风机单机功率已跨过3~4MW平台,直接跃升至4~6MW。

同时,最新开标的中广核云南曲靖市文兴480MW风电场和麻栗坡大王岩180MW风电场机组集采项目也显示,在参与投标的23个机型中,单机功率最小为3.6MW,最大达到6.7MW,且长叶片趋势明显,叶轮直径最小为165m,最大达191m。

中金公司预测,未来4.0MW、5.0MW、6.0MW风机在规模化生产后有望分别在2660元/kW、2330元/kW及2100元/kW的招标价下实现15%毛利率。若再考虑大型化零部件在此后批量化产能投放后的溢价率下降,风机生产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任鹏程认为,尽管目前碳中和目标及时间表已然确定,能源转型确定性极高,且下游新能源装机需求未减少,但目前供求仍是影响风机价格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信证券统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内风机招标规模约为30GW,处于历史高位,预计全年招标规模将达到50GW左右。同时,基于陆上风电风机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潜力,中金公司将“十四五”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年均55GW以上。

“相比装机需求,国内的整机制造行业产能仍存在过剩。”任鹏程告诉记者,“目前,国内5家整机厂商的产能就足以满足每年60GW需求了,因此行业仍需要继续淘汰、整合。”

据了解,在风电整机行业发展初期,参与者众多。2009年国内风电整机行业超过70家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国内整机企业已精简至20余家。

“产业的整合可能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期间,整机厂商不断探底的价格战也是产业整合的阵痛期, 是难以避免的表现。”任鹏程表示。

警惕产业风险

除此之外,国内风电招标习惯以低价中标的原则也是行业多次爆发价格战的原因之一。毕竟,在平价时代,对于开发商而言,项目收益率难免成为其选择风机厂商的重要考量。

然而,上述整机企业人士杨鸣向记者表示,风机降本确实是大势所趋,但风电的降本不应是简单的整机设备价格下降,更应是风电度电成本的下降。在平价阶段,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建设成本、运维成本等与度电成本息息相关的因素才是摆在开发商面前最急迫的问题。

“过去在高电价、高补贴时代,开发商很少关注度电成本。因为较好的投资收益率可以掩盖部分项目风机可靠性差、发电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运维成本偏高造成的收益风险。但在平价时代,微利的运营模式必须建立在机组的高可靠性上。”杨鸣表示。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在风电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行中,风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回报率水平,风机的研发、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的运行表现、运维等都是推动风电高质量发展、降低度电成本的核心。

基于此,在风机价格不断下探,企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阶段,业内不止一次呼吁整机企业:降本一定要在守住质量标准的底线基础之上。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风机大型化的趋势下,业内对于企业间机型竞争的担忧逐渐甚于价格竞争,不少人疑虑,国内的陆上大兆瓦风机是否存在技术上的冒进风险。

记者注意到,在最新的风电项目招投标中,5MW以上的投标机型越来越常见。但实际上,目前,国内有5MW机型并网经验的企业或仅有运达股份及东方电气。

“现在国内陆上风机的主力机型是3.5MW和4.5MW风机,5MW和6MW要成为主力在3年后了。” 任鹏程告诉记者,“现在国内6MW以上的陆上风机大多处在样机阶段。”

然而,从招标文件来看,市场留给大兆瓦陆上风机的交付时间却大多不满3年。其中,中广核云南曲靖市文兴480MW风电场和麻栗坡大王岩180MW风电场机组在招标信息中明确,风机交付的时间分别为2021年10月30日~2022年3月31日及2021年10月~2022年4月。

对此,杨鸣表示,此时企业更应严守风机质量与可靠性的底线,整机厂商需要长期的技术投入和技术积累,通过对零部件、整机不断的闭环试验和测试验证,在降本的同时,确保风机的可靠性。

注:文中任鹏程、范玉明、李才、杨鸣均为化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