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污水处理AAO工艺碳排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就《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工作方案》,上海将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上海碳普惠机制建设的亮点在于建立抵消机制对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普惠项目通过对接强制性区域碳市场,体现碳减排量价值。”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红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广东2015年尝试将碳普惠项目和强制性区域碳市场对接,把碳普惠作为对接机制的一部分。”
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
根据《工作方案》,2022-2023 年,上海将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搭建碳普惠平台,选取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及统计基础好、数据可获得性强的项目和场景先行开展试点示范,衔接上海碳市场,探索多层次消纳渠道,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打造上海碳普惠“样板间”。
2024-2025年,上海逐步扩大碳普惠覆盖区域和项目类型,完善碳普惠平台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的碳普惠运行体系,探索通过商业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规则明确、场景丰富、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
“碳普惠工作在广东、北京、福建、江苏、四川等地已有一些很好的经验,而上海把这些经验进一步地提升推动环境权益交易,意义重大。”张建红向记者表示,上海“碳普惠”工作就是要把市民的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让市民通过低碳行为获得实惠。
《工作方案》指出,上海将制定碳普惠制度体系,出台《上海碳普惠体系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及相关专项操作细则,明确上海碳普惠体系的顶层设计、技术规范、操作规则、业务流程、平台对接等,规范各参与主体的权利责任关系,为碳普惠体系的运行提供政策依据与保障。
同时,建设碳普惠系统平台,依托“随申办”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建立具备减排量核算、备案、签发、登记、管理、交易、价值兑现等功能的经济、准确、安全、高效、便捷的碳普惠系统平台。在公平性与开放性基础上,引入商业资源,广泛对接各类碳普惠项目和场景,尝试与商业碳积分平台连接。
根据《工作方案》,上海将探索碳普惠减排量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挖掘碳普惠减排量的潜在价值,尝试开发基于碳普惠减排量的各类质押等金融服务,盘活企业及个人等各类主体拥有的碳资产;探索将碳普惠纳入企业与个人综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碳减排行为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研究将个人的碳减排行为纳入个人公共信用记录。
建立抵消机制对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个人的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按照方法学进行记录、核算、核发,并且通过交易及商业奖励实现其价值,就构成了碳普惠的闭环。
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的亮点之一是建立抵消机制对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方案》指出,上海将制定抵消规则,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抵消机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清缴履约。
“碳普惠是碳市场一个非常有效和有益的补充。”张建红向记者表示,“碳市场覆盖了年排放超过2.6万吨以上的大型的重点排放单位,而碳普惠是自愿性的机制,面对小微企业和公众减排,对于个人减排量可以进行核算,它是一种正向的约束机制。”
此外,上海还将挖掘双碳目标下各类组织、产品、服务、活动、建筑、区域等不同维度的自愿碳中和需求,制定以碳普惠减排量作为抵消来源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实施指南,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
根据《工作方案》,上海还将有序推进碳普惠方法学开发备案,借鉴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其他类型的自愿减排方法学,综合考虑减排项目及行为的额外性、真实性、普惠性、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有序引导、逐批开发备案项目类和个人类碳普惠减排方法学。据悉,上海将率先开发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现有碳普惠项目。
未来,上海还将探索纳入个人减排场景,有序推动个人减排场景接入与开发,将个人衣、食、住、行、用等生活中有效的低碳行为逐步开发为标准化的个人减排场景。探索建立面向公众的个人碳账户体系,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感知,为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打造标准统一的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体系
《工作方案》还指出将以重点城市为载体推动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联建范围,推动各省市碳普惠规则共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互认,打造“规则共建、标准统一”的长三角区域碳普惠体系。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和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天然的普惠基础,包括新能源的使用、交通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几大领域,最重要的碳减排量消纳和价值认定环节,可通过进入碳交易市场、各类碳普惠平台进行兑换,实现碳减排价值。”张建红说。
此外,《工作方案》还提出加强上海与长三角以外地区在碳普惠制度设计、平台建设、减排项目与场景开发、商业生态打造等方面的合作,支持上海碳普惠标准在非长三角地区的应用,协助长三角以外地区建立碳普惠体系,推动上海碳普惠体系与各地碳普惠的互联互通及在全国范围内拓展。
“但是碳普惠未来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碳普惠的方法学不是国家层面制定的标准,而是各地制定的地方标准。”张建红表示。
-
上海: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022-02-25 -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上海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2-02-24 -
国际油价波动加剧 “上海价格”涨幅较小 反映亚太供需格局
2022-02-23 -
上海将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 建立抵消机制对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2-02-23 -
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2-02-22 -
稳中有进!上海核电产业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2022-02-22 -
国电电力上海庙公司:风光火储一体化1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已取得集团公司立项批复
2022-02-21 -
海南昌江核电厂3、4号机组及小型堆示范工程核岛通风仪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2022-02-18 -
建设“碳中和”园区 探索智慧用能方式
2022-02-15 -
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2021版)
2022-02-11 -
上海电气首个火储联合调频项目投入商业运营
2022-02-07 -
2.9万余吨液化天然气安全靠港 保障春节期间上海供暖供气
2022-02-07 -
上海电气新年首个合资企业绿电科技揭牌!与申能联手打造煤电产业升级「上海方案」
2022-01-30 -
一图看懂 | 2022年上海市水务重大工程
2022-01-29 -
重磅!含多个电力项目!2022年上海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公布
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