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如: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技术路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时间:2022-03-11 15:51:20 来源:

“2021年,受到排放标准切换的影响,终端用户在上半年大量透支了市场需求,因此下半年在需求不足且厂商持续‘缺芯’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整个商用车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销量滑坡。”对于2021年商用车的市场表现,全国人大代表、吉利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刘汉如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评价道。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如: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技术路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其进一步表示:“但也要看到,2021年商用车行业整体呈两极态势,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2%,但是新能源商用车产销两旺,呈现出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1年全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9.7万辆,同比累计增长51.4%,渗透率达到4.2%。”

记者了解到,作为深耕商用车领域多年的资深人士,此次全国两会上,刘汉如将视角聚焦至零碳排放氢气内燃机等方面,并提交了《关于鼓励发展零碳排放氢气内燃机》《关于推动液态阳光绿色甲醇应用》等3项建议。

商用车新能源化正当时

“以绿色、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商用车必将日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这既是地球生态环保与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来说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刘汉如说道。

众所周知,零碳变革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我国也在2020年提出“3060”双碳战略。在刘汉如看来,大力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已经成为交通运输减碳的核心,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

刘汉如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73%的石油依赖进口,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商用车是无可争议的燃油消耗大户,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成为促进我国社会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外石油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世界最大的商用车消费市场,中国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同时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正在推动商用车行业转型,依托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刘汉如说道。

记者注意到,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成为众多车企争相布局的新赛道,而吉利早在2014年就整合全球资源,布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刘汉如告诉记者,伴随着市场的打开,吉利商用车旗下远程汽车在2021年快速抢占市场,通过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迅速建立了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头部地位,实现全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长288%。

具体来看,新能源重卡增长369.9%,在新能源重卡全目标市场排名行业第一;新能源轻卡同比增长460.6%,销量排名行业第一;增程轻卡同比增长372.0%,连续三年保持细分市场绝对领先。

不过,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也在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何减轻上述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刘汉如告诉记者,动力电池作为电驱动商用车核心的三电系统之一,其成本直接影响市场终端的售价。为了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商用车企业在新能源化转型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在纯电驱动以外更多的可能性,重视能源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远程汽车经过8年发展,以研发为先导,坚持多能源并举的技术路线,逐步形成了‘以纯电和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城市商用车体系,以液氢能源甲醇动力和电驱动力为核心的公路商用车体系’的两大核心技术路线,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多能源布局、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刘汉如表示。

聚焦氢气内燃机发展

“氢气内燃机通过改装传统内燃机,使其燃烧氢气,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的快速可靠的技术方案。氢气内燃机可以利用现有的内燃机技术,以及配套供应链。”刘汉如表示。

在刘汉如看来,绿色氢气是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设施、水电站或地热电站等,通过电解水产生。2021年8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对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工信部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制定氢能发展战略,并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同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再次提出发展氢燃料燃气轮机。

为何要发展氢气内燃机?刘汉如表示:“氢气内燃机本体与天然气内燃机接近,增加了氢气喷射系统,本质上还是内燃机,成本与传统内燃机接近;氢气内燃机没有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没有CO、HC和碳烟排放,主要是氮氧化物,较柴油内燃机简单;氢气内燃机具多种燃料适应性,可以使用纯氢为燃料,也可以与甲醇掺烧,是降低对石油依赖的重要途径之一;燃烧效率高,具有较好的燃料经济性。”

如何破解氢气内燃机的发展瓶颈?刘汉如建议,氢气内燃机要与氢燃料电池支持政策相同,并纳入氢能发展战略。“氢能利用方式上主要有燃料电池、氢内燃机两种技术路线,实现的基本功能均为输入氢能、输出动力。”

刘汉如认为,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给予氢内燃机与燃料电池相同的支持,比如积分政策相同;鼓励企业、研究机构投入氢内燃机开发,共同推动氢气内燃机完全自主化,氢气内燃机是氢燃料电池非常好的补充,弥补了燃料电池一些不适用的应用场景,氢气内燃机具有低成本、零碳排放、燃料效率高及燃料适应性等特点。

针对氢气内燃机的技术研发,刘汉如建议,设立氢气内燃机专项,促进氢气内燃机关键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加快氢气内燃机平台研发,推进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控制等核心共性技术提升,开发喷嘴、控制系统、专用后处理器等关键零部件和系统,构建完善的氢内燃机配套体系,建议对氢气内燃机车辆的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

此外,刘汉如还建议建立若干示范工程,构建氢气内燃机及车辆的标准法规体系。“国内汽车及内燃机企业已开始着手性能样机开发,很快就进入到样车开发阶段,引导企业和学校及科研院所承担示范工程项目,在示范运行中摸索氢气内燃机及车辆的使用数据,纳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为标准法规体系建立奠定技术基础,也为后续工程化、产品化开发奠定技术基础,为早日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刘汉如说道。

建言液态阳光绿色甲醇应用

除了建言氢气内燃机的发展应用外,刘汉如还将视角聚焦到液态阳光绿色甲醇的应用。在刘汉如看来,“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2030年,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

“中国已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耗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势必会带来能源需要的刚性增加,也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挑战。”刘汉如表示。

众所周知,非化石能源的作用和应用日趋重要,如何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绿色能源,如何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液体燃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刘汉如介绍道,液态阳光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电解水形成绿色氢气,再中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甲醇液体(“液态阳光”)燃料,也称液态氢能源。

甲醇在交通领域能有哪些应用?在刘汉如看来,甲醇可以作为燃料,用于汽车、船舶等领域。以甲醇液体燃料为例,我国甲醇汽车已经从试点验收完成转向正式推广应用,中国甲醇汽车的技术储备处于世界领先,中国的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规模化。目前,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明确了甲醇汽车排放、产品准入等相关要求。

为何要大力发展绿色甲醇经济?刘汉如认为,发展甲醇经济可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以此实现保障能源安全和我国能源独立自主可控。在我国能源缺油、少气、富煤的结构下,以资源禀赋和因地制宜为原则,鼓励燃料消耗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建立燃料多元化的消费体系。

除此之外,刘汉如还表示,发展甲醇经济是以保持我国装备制造体系完整健全和优势地位为基点,在钢铁、冶金、建材和煤化工领域,加快推进捕捉二氧化碳,与消纳可再生能源制备氢气合成甲醇项目的试点、示范直至全面推广,为实现“双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为替代石油能源提供燃料保障。

如何促进甲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刘汉如建议,绿色甲醇应该尽快被纳入新能源体系,在绿氢和绿醇制造环节给予国家政策补贴,绿氢可通过消耗量给予补贴,绿色甲醇可通过合成过程中消纳的二氧化碳给予补贴,建立国家标准和监管体系,对于绿色甲醇合成企业给予权威认定、授权绿色甲醇生产资质等,带动绿色甲醇行业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

此外,刘汉如还建议,将甲醇汽车给予新能源汽车定义,并按新能源汽车统筹管理和市场运行给予支持,鼓励甲醇燃料在船舶动力、发电机组、工业锅(窑)炉等装备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

对于甲醇加注体系的建设,刘汉如则建议,甲醇加注站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纳入国家标准GB 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统筹规范。鼓励现有加注站增加甲醇加注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甲醇燃料加注体系,推动移动加注车、撬装站、固定站等多种加注形式,满足加注需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