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好火锅 半锅都是料 辣欢喜火锅——喜庆火锅领创者
气候活动人士会告诉您,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得还不够。气候怀疑论者会说我们在这场斗争中投入了太多资金。过去20年的实际数据研究证明,预测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气候模型是正确的。
现在,另一项研究警告说,我们可能需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设定更高的目标,因为地球的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没有以前那么多。
首先,什么是碳汇?顾名思义,这些是自然系统,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系统上讲,共有三个碳汇:植物,土壤和海洋。植物利用它们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吸收效果非常好:完整的热带森林吸收了地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它们吸收了大约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但是研究人员警告说,现在其中一些森林已经超过了高峰。
在一项名为“非洲和亚马逊热带森林中异步碳汇饱和”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报告说,非洲的亚马逊雨林和热带森林现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过去25年前要少。科学家们说,在过去的十年中,雨林和非洲的热带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比1990年代减少了30%,这表明它们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看起来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北半球的森林开始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因为热带森林无法保持以前的吸收率。
问题在于,我们一直依靠它们无限期地保持这些吸收率,并在此假设基础上制定我们的气候变化政策。
康奈尔大学气候科学研究员约翰内·佩莱捷(Johanne Pelletier)在接受彭博社(Bloomberg)的评论时表示:“这些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大的完整热带森林。”她没有参加。我们生产的产品会更快地在大气中积累。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更快发生。稳定气候系统也将变得更加困难且成本更高。
欧洲联盟已在其2020年预算中承诺将近400亿美元用于资助气候变化项目。美国总统候选人发布的气候变化计划的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现在,这可能还不够,就像减排目标可能不够雄心勃勃一样。这太糟糕了,因为欧盟上周才批准了其气候变化法。
由于欧盟理所当然地希望自己成为气候变化进展的领导者,因此让我们看看法律是怎么说的。规定之一是在未来三十年内逐步提高减排目标。在短期内,计划将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40%,尽管委员会表示将设法找到将这一目标提高到1990年排放量的50%,甚至55%的方法。
这一特殊规定激起了环保主义者的愤怒,他们认为欧盟和其他所有人必须更多地关注短期碳减排,而不是制定长期目标。现在,雨林碳吸收研究似乎支持环保主义者的方法。
如果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碳汇没有像以前那样吸收那么多的二氧化碳,并且人为排放的碳仍在增加,那么着眼于近期并寻求减少排放的方法确实是更明智的。在我们追求远大的目标之前。但是如何?
一组科学家最近汇总了多达76种针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的清单。其中一些比起实施更容易列出,例如转向使用富含植物的饮食,而其他一些已经在实施中,但是没有足够大的规模,例如减少废物和回收利用。
参与该计划的一位研究人员说:“有一个想法,就是将有一种或两种或五种或十种解决方案或技术可以以某种方式被发明出来并解决目前面临的气候紧急情况。”副总裁兼研究总监Chad Frischmann被称为Project Drawdown。“现实是没有灵丹妙药……因为人类活动领域太多,需要解决。”
可以种植更多树木作为斗争的一部分吗?根据我们的另一项研究,只有我们种植了足够的树木,这意味着超过五千亿棵树。如果我们设法实现这一目标(这将是该星球目前森林面积的25%扩展),那么我们可以捕获约205吉吨的二氧化碳,从而将其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减少四分之一。但是,根据模型,这也将花费我们可能没有的时间。总而言之,似乎那些警告我们正在做的太少太晚可能证明是正确的。
-
杰夫·贝佐斯斥资1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
2022-03-14 -
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迅速减排势在必行
2022-03-14 -
能链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阳:数字化技术助力能源行业降本增效
2022-03-14 -
美国的目标是储能
2022-03-13 -
通威集团: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2-03-11 -
美联储警告气候变化是对美国经济的最大威胁
2022-03-11 -
50万亿美元气候变化推波助澜的实际成本
2022-03-09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2022-03-09 -
大力发展光伏、提高新能源消费优先级!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应对气候变化2022年行动计划》
2022-03-08 -
访谈 | 统筹好能源安全、清洁替代和节能降耗 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2022-03-08 -
商业反弹迫使俄罗斯放弃其气候变化计划
2022-03-07 -
李克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有序减量替代
2022-03-07 -
加州要实现2050年排放目标可能要晚100年
2022-03-06 -
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