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世界动荡加剧 中国能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安全?

时间:2022-03-16 16:01:17 来源:能源杂志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引爆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油价暴涨,西方国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社会陷入混乱。那一次石油禁运是出口国使用能源武器最为人熟知的事例。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作者:王海滨)

近些年来,“能源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得越来越多。然而,挥舞能源武器的已不再是能源出口国,而是西方进口大国,它们利用在全球金融、物流等领域的优势和霸权,频频有意识地使用能源武器来打击竞争对手,阻断竞争对手的能源出口。显然,这些和1973年石油禁运完全不同。尽管如此,此类能源武器的使用同样导致国际能源市场的动荡。

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口国。能源战争的爆发和延续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的能源经济利益,并对中国可持续能源安全形成挑战。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需要如何应对呢?

世界能源涛汹浪险

在理想情况下,能源价格涨跌、市况起落完全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决定。然而,能源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商品常常具有政治性。而近些年来某些大国越来越热衷于以油气为武器来达到其战略目的,导致油气的战略性变强。国际油气市场受到政治力量的裹挟,波动加剧,而且总体紧张。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决心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但是,由于复杂的经济、技术原因以及路径依赖的影响,世界油气消费量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角力加剧,正对世界油气供应造成越来越大破坏。

比如,目前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油气大国正遭受西方制裁,这对世界油气市场影响重大。

伊朗和委内瑞拉本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由于长期遭受美国等国的能源制裁等原因,它们的石油生产和出口量大幅缩减。197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开始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六大国在经过多年谈判后,终于签署了伊朗核协议。伊朗承诺放弃核武器计划,换取美国等西方国家解除对它的石油、金融等制裁。但是,2018年5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核协议,伊朗石油出口再次遭受制裁,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制裁,伊朗石油日均出口量估计减少了大约200万桶。

与伊朗“同病相怜”的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虽然坐拥全球最多的石油储藏,但是从1999年至今,由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等原因,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萎缩。根据欧佩克的数据,2001年1月,委内瑞拉的原油日产量为302万桶,而2022年1月仅为67万桶,减少了235万桶。

保守估计,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伊、委两国的原油出口量合起来下降了400万桶/日以上,这大约相当于世界原油贸易量的1/10。

俄罗斯地大物博,其在全球能源、工业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供应方面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伊、委两国。在化石能源方面,俄罗斯是世界全能冠军。俄罗斯能源出口受制裁的可能性已在全球能源业掀起一场飓风。

分项来看,俄罗斯能源多方面数据在全球名列前茅。BP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俄罗斯的油气煤储量都居世界前列: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7.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20%,位居全球榜首;煤炭探明储量为1,622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5%左右,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石油探明储量为1,07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6.2%,居全球第六位。

在生产方面,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第六大产煤国。2020年,俄罗斯的油气煤产量分别为5.24亿吨、6,385亿立方米和4亿吨,全球占比分别是12.6%、16.6%和5.2%。

在出口方面,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2020年出口量分别为2,381亿立方米、743万桶/日和5.66艾焦耳,全球占比分别是25.3%、11.4%和17.8%。

俄罗斯在世界化石能源领域的重要性

世界动荡加剧 中国能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安全?

2022年2月27日,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这将对俄罗斯各类商品的出口造成重要打击。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油气出口。2021年,燃料和能源产品在俄罗斯出口结构中的比重达高达54.3%;油气出口收入在俄罗斯政府预算收入中的占比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30%左右。基于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俄罗斯油气出口将很难完全不受西方制裁的波及。

中国能源安全遭遇新挑战

1993年和1996年,中国先后成为石油和原油净进口国。之后至今,中国政府和社会对能源安全总体上越来越重视。为了确保能源安全,中国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多种保障手段。其中对内手段主要包括建立和加强能源储备、提高能效、持续进行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等。而对外手段主要包括铺设跨国进口油气管道、保护本国海上能源运输线、投资国外油气田以争取份额油气、扩大与能源出口国的能源贸易规模等。

在对外能源安全保障中,中国历来强调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避免对中东的过度依赖。中国相信获取中东油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把中东油气运回国同样存在难以控制的军事和安全风险。

基于这些,中国强调海陆并举。从2004年开建中国—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至今,中国已与周边国家合作,建成了包括中国—中亚油气管道、中俄输油管道、“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在内的多条陆上油气管道。中国已经形成海上、东北方向(指中俄油气管道)、西北方向(指中国—中亚油气管道)和西南方向(指中缅油气管道)四大能源战略通道。

中国政府花费大量人财物力,建设与俄罗斯和中亚之间的陆上能源战略通道,是基于一个重要假设:俄罗斯和中亚是难以撼动的能源大后方。但是,从近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发生的事情来看,把它们作为能源大后方,其实并非任何时候都万无一失。

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全球占比超过26%,把能源安全外包给别国,既不应该,也不现实。中国实现能源安全的根本出路必须是以我为主,增加国内能源供应,持续降低能源对外依赖度。

回顾过去,中国能源的总体对外依赖度已经从2000年的5.71%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18.07%。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分别在70%和40%以上。

虽然国内煤炭资源量相对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但是从2017年起,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正常情况下,能源消费对外依赖度高并不可怕。但是,当世界能源危机出现后,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可能会遇到较大的价格风险甚至供应中断的风险。

中国粮食安全的情况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正面的镜鉴。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风起云涌。比如,2022年3月第2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价格大涨41%,创历史最高单周涨幅纪录,同期玉米、大豆等期货价格也大幅上涨。在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也难免会受到影响。但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并不需要为粮食保供担心,原因在于中国的粮食尤其是口粮自给率很高。中国的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粮食的饭碗正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里。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胜利油田时指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中国能源界如何才能很好地完成总书记布置的任务呢?关键在于深入开展能源思想革命,转换轨道,更大力度地开发国内可再生能源。

转换轨道,努力实现中国能源可持续安全

今后提升中国能源安全保障度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加大国内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安全。

要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安全,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首先,需要加快推进再电气化,即大规模地用风光电等可再生电力和核电替代煤电。其次,鉴于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腹,政府、企业和社会需要共同发力,通过深入推进电气化等多种措施,加快石油在道路交通、航空航海等领域的被替代。而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电气化,必须做好的工作很多,包括啃下先进电池技术的硬骨头、有效控制镍、铝、钴、锰、锂等能源金属的价格和供应风险、各地方进行深入的经济、社会相关制度改革,等等。

要发展能源替代,还要充分尊重经济现实,一方面需要增强新能源的吸引力,继续对新能源消费进行必要的补贴,另一方面应系统梳理出各地方政府针对化石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补贴并分阶段取消、逐步对化石能源消费的负外部性征税等。

发展能源替代,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迄今多被视为代际公平的政治道德问题。然而,最近世界化石能源领域涛汹浪险,表明能源转型已经不再主要是政治道德问题,它也是密切关系到当代人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今后中国能源转型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将对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造成深刻影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