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集团:聆听劳模事迹 砥砺奋进前行
在撒哈拉西南边缘的尼日利亚古城卡诺,巴基斯坦人阿哈默德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歇上一会儿,这是阿哈默德来到尼日利亚卡诺灌溉项目工作的第八个月了。回忆起2021年12月底,刚到达项目时,正赶上最大单体结构物——提嘎大坝的出水口阀室施工,彼时,阿哈默德第一次体会了什么是酣畅淋漓的施工大干。
“节奏感”是阿哈默德在中国电建工作感受最强烈的一个词。虽然之前有过类似施工经验,但面对这个最大单体,阿哈默德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总怕以往工作经验不能适用到现在工作中。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懂就问’,”阿哈默德说,“中方老师们讲一遍,我就将每个编号钢筋的规格型号、数量、下料长度等记录在笔记本上,不懂就问,再根据记录,带领当地雇员进行钢筋下料。”
因为与尼日利亚同属原英联邦国家,巴基斯坦与尼日利亚有着相通的官方语言、相似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宗教信仰,阿哈默德很快便融入现场生产中,适应了高强度的“节奏感”,可以无障碍带领现场当地雇员施工。
在电建市政公司尼日利亚卡诺灌溉项目,同阿哈默德一样来自巴基斯坦的雇员还有6名,他们分别是翻译纳伊姆,修理厂机械师阿斯拉姆、塔希尔、莎比儿和贾米儿,以及混凝土衬砌队的施工员依穆兰。
这是尼日利亚卡诺灌渠项目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形势变化进行的属地化创新,即从第三国引入并储备优质劳务分包人力资源,以此应对因全球疫情导致的项目中方人员紧缺问题,从而达到大幅减少用工成本、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也是项目积极开展管理提升采取的有效举措。
“巴基斯坦籍雇员同我们以及当地人关系非常融洽,修理师傅来了后,解决了大部分机械保养及设备维修问题,保证了现场设备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翻译人员解决了项目人员看病、当地雇员纠纷及中方人员和当地员工生活中的一些沟通问题,让我们工作和生活都便利了很多。”与巴籍雇员们朝夕相处的卡诺灌渠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唐启明对七名雇员称赞有加。
今年是中国电建市政公司走出国门第35年,1987年,市政公司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就是巴基斯坦,从首次进入国际承包市场的KPOD/DPOD排渠改造工程到荣获“英国建筑工业海外工程奖”的纳拉渠和开普洛渠修复工程,从历经层层磨难最终凤凰涅槃的杜伯华水电站项目再到公司首次独立承担、自主实施的第一个海外EPC大坝项目达瓦特大坝工程项目,市政公司35年来深耕巴基斯坦市场,在造福巴铁民生福祉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施工经验和丰富人力资源。
近年来,市政公司积极响应“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在企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承包商”的企业愿景目标。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形势和国际业务面临的问题风险,市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丁焰章董事长提出的对国际业务“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讲话精神,千方百计坚守海外市场。结合巴基斯坦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和中方员工出国成本剧增的现状,及时调整战略战术,积极创新属地化管理模式,根据海外分公司生产需要提前制定外籍员工需求计划和招聘实施计划,通过社会招聘等形式,建立巴基斯坦雇员人才档案管理库,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结合项目所在国别法律法规,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业发展通道,并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提供企业人文关怀等有效措施,满足外籍雇员自我实现需要,提高外籍雇员对企业的认同度,从而凝聚广泛力量提高项目整体执行力,为海外项目履约提供了坚实保障。
“巴基斯坦雇员们懂中文、懂中国文化、适应中方工作节奏、忠诚可靠,是我们‘一带一路’沿线工程建设中坚定不移的首选合作伙伴,巴铁是真的铁!”巴籍雇员的优异表现在市政集团有目共睹,也更加坚定了推广该模式的信心。
尼日利亚卡诺州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市政公司承建的卡诺灌溉项目是该国重要民生工程项目,共分为44个地块,灌溉面积共计约为14444公顷,下设14个农业用水协会办公室,平均每个办公室管理约1032公顷灌溉面积。项目建成后,将满足40万人口的粮食供应,极大缓解该地区粮食短缺问题,对促进卡诺社会民生、推动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最后11个地块的紧张施工。
有效管理模式能够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共赢。伴随着一个个重要节点完工的,还有项目上七名巴籍雇员的各自成长。此时的阿哈默德已经可以独立带领当地雇员进行砌体砌筑、混凝土浇筑、墙面粉刷等工作;施工员依穆兰已经成为了施工队长的得力助手,可以独立带队完成从高程测量到混凝土浇筑整个施工工序;塔希尔、莎比儿和贾米儿的修理技术得到了项目中方老师傅们的一致肯定:“沟通无障碍,能力有保证,以后有别的项目还是选择踏实肯干的巴铁,真铁!”在孔子学院学习过中文的项目翻译纳伊姆,大家都会亲切地称他“马工”,不仅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四级,而且沟通协调能力出众。
“第一次到中国电建工作,感觉很幸运,在我心里这是一家非常有名气的中方企业,我们巴基斯坦人都知道。在这里,我学会很多工作经验和方法,口语交流也更加熟练,在以后工作中对我帮助很大,我在中国电建工作,感觉很有底气。”谈起在中国电建的工作感受,“马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阿哈默德(右一)和依穆兰(左一)及中方员工合影
翻译员纳伊姆(中)和办公室人员合影
-
【一带一路故事】中巴经济走廊上的筑路人
2022-08-09 -
【一带一路故事】卡西姆电站的“南泥湾”
2022-06-16 -
【我和我的外国朋友】燃情卡西姆——奋斗的巴铁兄弟在成长
2022-06-09 -
【我和我的外国朋友】“成熟”青年的电建梦
2022-05-19 -
为什么巴基斯坦的新能源提案是双刃剑
2022-04-12 -
超越伊朗和巴基斯坦:7核武器
2022-04-04 -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核紧张局势可能会加剧
2022-04-02 -
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坏主意
2022-03-24 -
巴基斯坦风电项目群完成风机吊装
2022-03-23 -
巴基斯坦在新预算中选择核能取代气候变化
2022-03-23 -
巴基斯坦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2022-03-23 -
巴基斯坦核能发展背后的中国支持
2022-03-22 -
巴基斯坦滨佳胜三期900兆瓦联合循环项目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2022-03-21 -
巴基斯坦滨佳胜三期900MW联合循环项目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2022-03-21 -
无愧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全球第四台机组并网发电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