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经济 >

融资58亿!山东小伙杀入红海:10年公司干到200亿

时间:2022-09-20 18:17:08 来源:

企业有时候需要“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也需要“合纵连横”。

作者 | 铅笔道编辑部

今天,一家市值破200亿的巨头诞生了——它就是“大号充电宝”华宝新能。

华宝新能今天登陆创业板,收盘市值202亿,募集资金总额超过58亿元。

华宝新能这个名字可能让人陌生,但多数人都使用过它的产品,比如“电小二”充电宝。

它的上市,值得所有消费创业者关注。

它验证了一种新的创业路径:代工厂——品牌——上市。它告诉我们:消费企业不必拘泥于某一环,比如供应链、品牌、渠道等。代工厂不必代工一辈子,品牌也不必只做品牌一辈子。在合适的时机下,业务完全可以左右延展,进而完成商业模式升级。

这已经不是孤例。铅笔道曾报道过绿联科技,路径也是如此:先从代工厂开始,N年后由代工切入品牌。在消费领域,这种上市路径会越来越主流。

华宝新能由山东人孙中伟创立于2011年,最初是一家ODM代工厂:为客户提供白牌产品——即他负责研发、设计、生产移动电源,客户贴上自己的品牌即可销售,比如特斯拉、宝马、超霸电池等。

但代工业务是有明显瓶颈的,比如附加值低、利润薄等。2015年,华宝新能推出了2个自有品牌“电小二”、“Jackery”:前者对国内市场,后者对国外市场。

华宝新能做品牌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选择并购。2015年12月,它从广东电小二科技处收购了“电小二”。2016年6月及2018年9月,它又从实控人之一温美婵等处收购Jackery US及Jackery Cayman的全部股权。

至此,华宝新能完成由代工厂向品牌的进化之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代工业务的收入可以做很大,但通常毛利低,净利润更低。据铅笔道观察,以电器代工为例,代工业务的毛利率很难超过20%,净利率通常不超过3%。此外,它属于to B业务,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小。

而一旦进军品牌,华宝新能的净利润空间大幅增加:2019-2021年,其净利率分别为12.06%、21.9%、11.43%,净利润额分别为3645万、2.34亿、2.79亿。

自升级自有品牌以来,华宝新能实现“业务质变”只用了7年。7年里,华宝新能不仅完成营收的增长、净利润的翻番,还从一家赚钱的公司变成了“上市公司”——而这一切都是“转战品牌”带来的核心受益。

这给了消费企业很大的启示:代工厂的创业春天来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业内通常认为“代工厂转型品牌”很难,但绿联科技、华宝新能的案例证明了这句话说得不完全对。

“代工厂转型品牌”有一个失败前提:它转型的是“强品牌属性商品”,比如化妆品、食品饮料、奢侈品等,用户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进军“强品牌属性商品”是很难的,不仅仅是代工厂难,其余品牌也难。这种失败案例不少,比如恒大冰泉,用户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不管怎么喝,都感觉有股水泥味。

2014年,铅笔道编辑曾赴深圳考察“智能穿戴设备”,其中便有一股新势力:代工厂——比如某智能手表的代工厂,正考虑做自有品牌。

回头来看,那一批代工势力都已埋进土里。其背后原因就是:代工厂切入的是“强品牌属性商品”。在那个赛道,大家都追求苹果手表、华为手表,并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当然,“代工厂转型品牌”也有一个成功前提,那就是转战“弱品牌商品”,比如华宝新能切入充电宝,再如绿联科技切入数据线。用户一般拿他们当工具使,追求的是“功能性诉求”,并不过分追求“品牌溢价”。

因此铅笔道认为:代工厂转型品牌,必须从“弱品牌商品”切入,否则没有胜算。背后原因与品牌心智有关:对于“强品牌商品”而言,只要用户知道品牌的鼻祖是代工厂,就很不利于“强品牌”的形成——这种效应,就好比马应龙跨界做口红。

代工厂切入“弱品牌商品”有它的优势:代工业务是能赚钱的。转战品牌后,这笔钱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比如可以用来收购品牌,华宝新能就是这么做的。

总之,华宝新能给消费企业打开了新思路,它包含多种延展可能性:

一,代工业务切入“弱品牌商品”,升级商业模式;

二,“弱品牌商品”切入代工业务,增加核心竞争力;

三,品牌与代工企业强强联合,打包上市;

创业路上,没有什么理论是绝对正确:企业有时候需要“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也需要“合纵连横”。消费企业应该多尝试。

原文标题:融资58亿!山东小伙杀入红海:10年公司干到200亿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