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广域网络服务化白皮书》,首提广域网络服务化理念
作者|青山研究院
最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下简称“专项规划”)印发,有青友希望就此谈谈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长久以来,行业习惯于在官方文件中寻觅商机和发展机遇,但是对于科技创新类规划的反应却有很大不同,总体上不大关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为意。这并不稀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阶段“以科技创新获得发展”在环保的一些领域是伪命题,其中的逻辑与“政策刺激市场增长”完全不是一码事,因此对相应的政策和文件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了。
专项规划是怎样的一项规划?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处在怎样的状况?环保企业应该如何开展科技创新?
01“理想清单而非发展指南”
自“十五”规划以来,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针对环保科技创新做专项规划已是惯例,这一规划在二十多年间涵盖了环保领域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专项规划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宗旨是针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指出环保科技的创新方向。通读历年来的专项规划,可以发现这是一项大而全的规划,里面针对各阶段、各细分领域的科技创新方向做了高度概括。
但站在产业的角度,这些高瞻远瞩和高度概括距离环保产业的真实状况还有很远的距离,距离某一家环保企业的发展更遥远。
一位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很值得参考,“规划对产业以及企业而言,更像是理想清单,而非发展指南”。其实,对于某一环保细分领域科技创新的状况和方向,其中的企业是再清楚不过的。
关于创新发展的方向,政策是要关注的,但更多的是依据企业自身的经验和判断。专项规划五年一更新,一家企业在某一方向上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并走向成熟的市场应用,这个过程何止五年。判断环保市场方向,政策的权重很大,但科技创新就复杂多了,其一是这个过程要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展开,其中的变数谁也无法精准预测或规划;其二是从科技创新到成熟的商业应用是一项艰的工程,不是光有方向就可以的。
事实上,真正在指导科技创新的是环境问题,与其说挑什么样的方向规划创新方向,不如说选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去攻克,具体的环境问题才是指导创新的风向标。
02环保科技创新的3大困境
不得不说在现阶段的环保产业,谈科技创新是突兀的。这其中大致有三个困境:
首先,真正有效的科技创新本身就很难,不是有了政策规划就能立马见效的。专项规划中说,科技创新的目的是啃环境治理问题中的硬骨头,这里硬骨头的言外之意就是背后经济可行的技术突破难度极大。环保行业有一个特征是,创新和解决方案不但要能行、还要经济,大多情况下后一个要求是最难的。而环保产业发展至今,剩下基本上都是极难啃的骨头了。
其次,行业的不良风气很不利好创新。一直以来行业中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创新的,但是创新的成果最终往往被行业共享了。科技创新无疑能带来竞争力上的优势,但是一方面有效的科技创新很难,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带来的优势很难长期维持,投入产出比很不划算。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愿意在创新上投入了,都在等着将别人的成果拿来用,这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花大力气在真正的科技创新身上。
再者,行业缺乏产生创新的机制。大概每年的专项规划中都提到了对人才的培养,但事实上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也不缺人才,更不缺需要创新的场景,缺的是创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联结机制。中小企业是业内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群体之一,但一直以来在环保产业结构中,中小企业的存在感很弱,完全受制于高生态位企业压制,在逼仄的生存空间下,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更何谈创新。而大企业生存的模式不建立在科技上,创新的动力就差了很多,其中一些国企在体制上是难于创新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企业能产出有效的科技创新。
这三方面的因素交错起来,使得环保的科技创新更加难上加难。长久以来,科技创新在行业观念中成了锦上添花的事,因此在行动上就更加微乎其微了。不得不说当前驱动行业发展的不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也很难在一家环保企业中深度持续地展开,更免谈对企业乃至产业的推动。
那么,科技创新该如何进行?
03战略性地看待科技创新
当下创新的环境确实不理想,不过这也不能成为不创新或者不提倡创新的理由。
由于创新艰难,所以创新要讲究策略。行业内也有一种说法,科技创新是在能力和财力都过剩的情况下干的事。引用一位企业老板的观点,“对于当下大多数环保企业而言,应该这么看创新:创新是企业的高级追求,很像是人在物质基础充裕后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也就是说,企业搞创新的大前提是已经有非常好的盈利且经营稳定、趋势良好,即便如此也要谨慎而为、苦心经营,因为创新意味着持续的研发投入,沉默成本很高。
行业内确实也有很多走专业技术路线起家的案例,但要知道这些案例中原始的专业技术积累基本上是在高校、科研院所或者是其他企业完成的,是借助其他平台完成早期阶段的。反之,如果在基础薄弱的时候就走技术创新的路子,从生存和务实的角度看是不妥当的,最终很难成功还可能会把基本盘拖垮。
外有观点认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科技创新上投入是值得的,尽管创新艰难且行业的氛围不利于创新,但产业变革一直存在,短期看创新投入的价值不大,但长期看或许就有用武之时。
所以,科技创新应该战略性地看待,一方面是判断在什么样的方向突破,因为不同的方向最终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一个有远景的方向才值得做科技创新这件事;另一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绝非短期就可以见效,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真创新的企业暗中发力、自有章法,假创新的企业大肆鼓吹、胡乱跟风。有效的科技创新的确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但盲目谈创新、跟风式的创新是不可取的。
04结 语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可以轻率而为、轻易功成的事,尤其是在当前的处境下,一定要加上“活下去”这个大前提。严格来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进入高阶阶段要做的、合适做的,背后需要企业更高阶的能力。从宏观发展的角度看,科技创新似乎是永久正确的论调,但在微务实的角度看,企业要量力而行。总体而言,科技创新应该战略性地看待、战略性地开展。
备注:数据支持|青山研究院
原文标题:20年规划难见效果,环保科技创新为何难搞?|青山
-
科技部等五部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22-11-03 -
国家能源局关注的氢能科技创新有哪些?
2022-10-26 -
钙钛矿、光伏组件回收等五项光伏技术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榜单
2022-10-26 -
国家能源局建立“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监测机制
2022-10-25 -
从钱智民答记者问,看20大后国资央企发力点
2022-10-21 -
“电力之光”科普活动,重庆工程公司在行动
2022-10-09 -
争做时代的企业——从北京科锐看电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09-29 -
中核集团召开核电生产运行领域科技创新研讨会
2022-09-14 -
多项技术实现新突破 我国稳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2022-08-10 -
华能外部董事到清能院及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调研
2022-07-15 -
新方法,有效提升黑色素瘤治疗效果
2022-06-27 -
2022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建筑科技创新展
2022-06-23 -
欢迎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建筑科技创新展
2022-06-23 -
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建筑科技创新展
2022-06-23 -
同频共振 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环境 加快培育优秀创新成果
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