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江西萍乡正一点点找回“绿色”。
樱花、海棠花、紫薇花被“请”进了有着60余年煤矿开采历史的村庄;3000余亩赣州脐橙种在了废弃的矿区上;矿渣堆中漫山遍野的淡紫色泡桐花开成了花海。
樱花盛开的季节,年过七旬的萍乡市安源区城郊略下村村民文招明,在家门口既能看到花海也能望到人海,“每天几百辆车开进村都是来看花的,4个停车场都装不下”。
20多年前,因煤而兴的略下村也拥有过这般热闹光景。那时,外地来村务工的民工多,三辆巴士来回不停地接送,“都是来矿上打工的。”文招明曾是村里一家煤矿的经营者,手下管着上百号职工。
直到2001年,因实施关井压产政策,干了30多年煤矿的文招明不得已告别矿井。以煤为生的略下村村民,大多外出讨生活,文招明年纪大了,成了留守村庄的少数派,村子少了人气。
拉了5年煤,赖清记得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黑”的日子,运煤车每天从村子经过,抖落一地煤渣,人经过时,煤灰扬起几米高,“穿着白衬衫出门,回来一定变成黑衬衫,脸都是黑的,洗上三遍才干净。”用赖清的话说,整个略下村都是灰色的。
而多年采矿带来的更大“后遗症”在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村子到处是煤矸石、灰渣等堆成的废渣山,一下雨黑水横流。
长达百年的煤炭开采给“煤城”萍乡留下了近9万亩的废弃矿山,2005年萍乡实施矿山复绿工程,昔日醒目的“伤疤”正在被一点点修复。
按照“修复、保护、重塑”的思路,2015年,略下村对废弃矿山进行了削方、平整、覆土、栽种花卉苗木等“修复手术”,20亩地种樱花,15亩地种海棠,40亩地种碧桃……流转500余亩山地,打造“阳光花海”景区。
从浙江、四川、湖南等地购置的苗木分批种在了不同的山头,按照景区最初的规划,1月海棠花,2月桃花……在略下村月月能见花海。
2018年4月,第一届“阳光花海”樱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十几万名游客涌入略下赏樱,“赏花经济”给“煤村”发展提供了思路。
略下村注定因花而兴。赖清回村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人气最旺的时候,餐桌从里面摆到了外面,用餐高峰期游客还得排上两小时等位。
从这家位于山脚的农家乐望去,不远处的山头已渐渐披上了绿装,村里的环境正一点点变好。
直到现在,这个在外开了十几年大货车的中年人也说不清家乡到底哪里好,赖清只知道,除了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村里的小溪又有了鱼虾的身影,这说明水质有了很大改善。
有着百年煤炭开采史的芦溪县思古塘矿区里,3000多亩脐橙已成功挂果,工人彭均和正忙着打药、摘心。
过去,长年采矿产生的煤矸石,在这里堆成了一座座一两米、四五米高的废渣山。几年前,当地政府试着引进赣州脐橙种植大户,在煤矸石上种脐橙,以此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由于没有经验可循,这在当时是一个冒险的举措。“种的时候没抱希望,不过,现在看来是成功的。”芦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钟圣国说,土地资源被充分利用,既保持了水土,还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彭均和没想到十几年后还能重新在家门口拾起饭碗,上世纪90年代,他日复一日下井挖煤,从青年干到了中年,矿区资源枯竭,上百家小煤窑经历政策性关停后,村民们再没了出路。
十几年里,彭均和跟着包工队“哪里有活儿就跑哪里”,芦溪周边县城都跑了个遍,干干停停,一年挣几千元,靠着家里的两亩地勉强糊口。
2015年8月,芦溪县思古塘矿区拿出部分废弃矿山试种脐橙,彭均和和村民们都没有犹豫,“就是跟着干”,经过4年的精心养护,来自赣州的脐橙树苗在矿区脐橙基地首次挂果30万斤。尝到了甜头,矿区的脐橙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00余亩。
这几年,彭均和领着几十个村民,在脐橙基地种脐橙,每月能领到4000元,从地下挖煤到地上种果树,工作环境变了,干活儿更安全,还跟着老板学了点技术。慢慢地他也开始意识到,这份果园里的工作既能创造生态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很有意义。
上世纪90年代,芦溪县南坑镇山田村有着上百家小煤窑,一度因过量开采,导致环境恶化,经过多个树种的试验,镇政府总结经验,整合800万元资金,全面治理矿山环境,在煤矸石上栽种易生长的南方泡桐。
如今,一到春天,淡紫色泡桐花在绵延起伏的山岭上竞相绽放,6000亩废弃矿山变身花海,美不胜收。
截至目前,萍乡市已争取国家投入3.1亿元对废弃矿山实施复绿工程,目前已复绿6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