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GW超级大单!中信博天智II跟踪系统助力CMEC打造海外最大单体光伏电站
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4日,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项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热情亦不断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理解“双碳”目标,切入点是气候履约,核心是产业竞争,但其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有协同路径。未来碳减排路径选择,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上优化路径。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贺克斌表示,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谈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应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及科技支撑的创新体系,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创新,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融合等一些颠覆性技术的科技攻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此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本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环境领域话题、安排专题研讨,旨在通过本次论坛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找准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原标题: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新是关键
-
纪检监察机关纠治生态环保领域整改走过场搞形式问题
2021-09-06 -
实现碳中和并不轻松 关键是科技创新
2021-09-06 -
李克强谈能源发展: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
2021-09-06 -
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贺克斌院士:核心是产业竞争
2021-09-06 -
经济观察:走向碳中和 中国火电如何转型?
2021-09-06 -
Wood Mackenzie称印度将错过100 GW的太阳能目标
2021-09-06 -
中国城市希望在两年内获得700兆瓦的新太阳能
2021-09-05 -
西班牙提高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
2021-09-05 -
64项整改措施!中央批国家能源局未将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应有高度!
2021-09-04 -
BNEF:廉价融资是发展中国家光伏发电部署的关键
2021-09-04 -
生态环境部加大违法线索交办力度 4起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案件详情
2021-09-04 -
兆易创新遭减持,中国芯片如何逃脱“周期”宿命?
2021-09-03 -
从71家企业分析中国自动驾驶的未来
2021-09-03 -
苹果中国官网上架翻新M1 iMac:优惠可达1700元
2021-09-03 -
李克强出席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