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信息量超大!今冬明春能源保障这么干肯定稳了!
中国电力网(微信公众号:China_Power_com_cn)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组织召开系列座谈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以及市场机构和专家学者,围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以及终端利用等全产业链。分析研判产业发展形势,深入探讨氢能产业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多元化示范应用、构建清洁低碳供给体系、制定完善行业基础标准等事宜。
同时,由于需求端用电量突然飙升和供给侧电煤价格飙涨,造成煤电价格倒挂,发电厂不愿意多发电,导致近期全国大范围出现拉闸限电。
这次“电荒”,其实也是一次非常严重的预警。2020年,中国居民用电量人均只有大约780度,仅为美国人均用电量的约1/6,今后中国人均用电量肯定还会大幅提高;加上未来世界范围内不确定因素可能会更多,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今后更严重的电荒随时都可能发生。
实际上,电力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很容易达到平衡的,问题在于电力需求是大幅波动的,而在供给侧,风电、光电、水电的输出极不稳定,双重叠加之下,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出现“电荒”就在所难免。
中国电力网(微信公众号:China_Power_com_cn)查阅国家统计局公开信息发现,2020年,我国全社会发电量为7.42万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占比高达71.16%;其次是水力发电,占比约为16.36%;第三是风力发电,占比5.6%;核电排第四,占比为4.9%;最后是太阳能发电,占比只有1.9%。
同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24.3%。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但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占比仍然很低,原因就在于风、光、水发电都极不稳定,难以并网,造成严重的“弃风、弃光、弃水”现象。2018年,全国“三弃”电量约1023亿千瓦时,超过同期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没有一个规模足够庞大的储能体系,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可相对于全球总发电量来说,目前人类的储能体系规模太小了!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91.1GW,还不到全球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对于巨幅波动的电力需求而言,这根本不足以“削峰填谷”。
中国电力网(微信公众号:China_Power_com_cn)注意到,在目前的储能体系中,最主要的手段是抽水蓄能储能方式,截止2018年底,抽水蓄能电站在储能市场的占比高达94.3%。其他现有的储能形式受到成本、安全、环境等种种不同因素的制约,均难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要想在近期内大幅提高储能体系的规模,目前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氢。氢作为终端能源,可以像石油和煤炭一样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用,适用于各种使用场景。
一旦建成“氢能经济体系”,就可以让电力的生产端和消费端彻底解耦,尽可能多地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然后电解水制氢。电力生产从此不再需要考虑消费端的波动,我们如今面临的“电荒”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按照《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预测,2030年中国将建成加氢站1500座,到2050年将达10000座。中石化则宣布,要在“十四五”(也就是2021-2025)期间建成1000座加氢站,“让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
如果2030年我国就能初步迈入氢能社会,自然再也不用担心出现拉闸限电的问题了。
-
新能源侧配置储能方式的衍变
2021-10-15 -
最新日程丨2021中国储能西部论坛
2021-10-15 -
2GW/6GWh!Arevon公司储能项目将采用特斯拉产品
2021-10-15 -
美国能源部认为到2030年长时储能技术必须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
2021-10-15 -
韩正出席2021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并发表致辞
2021-10-15 -
德国海关当局指控IBC Solar走私中国光伏组件
2021-10-15 -
碳中和陷阱:警惕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打断
2021-10-15 -
必不可少的储能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2021-10-15 -
工信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
2021-10-15 -
远景的储能愿景
2021-10-15 -
33个项目正在备案!共享储能开启储能盈利新模式!
2021-10-15 -
北方工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海博思创房山工厂举行
2021-10-15 -
阳光1500V储能,让草原“风”“光”更好
2021-10-14 -
70MW/140MWh!阳光1500V储能 让草原“风”“光”更好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