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 >

全链式挖掘绿色低碳消费新势能

时间:2021-12-15 19:51:45 来源:

据报道,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在此基础上强调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

绿色低碳消费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凸显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主张,其本身有如下特征: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三是“安全消费”,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产品,及建立新的消费标准。概言之,绿色低碳消费是一种边际成本递减消费,即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公共成本或者说是负外部性越来越小。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处于生产端的企业来说,迎合与服务消费的直接目的就是实现自身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虽然响应国家“减排”要求,企业也会在资源使用、产品结构上作出积极性调整,但基于成本考虑与利润目标的追求,调整响应的力度可能会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引入消费端的力量。只有消费者对高碳产品做出群体性的“用脚投票”,才能对供给端形成强大的倒逼力量,助力生产与服务企业做出力度更大的“减排”行动。

围绕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无论政策层面还是公共舆论层面,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供给侧,对居民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关注远远不够,也很少有具体的量化控制目标。从目前来看,民众生活的总能耗庞大,据国际环保公益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政府与企业促进个人低碳消费的案例研究》报告,2021年我国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9.7亿吨,为2002年的2.27倍。消费“减排”时不我待。

首先,生产端应形成与扩大绿色低碳产品的有效供给。除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让产品“脱碳”与“减碳”外,更重要的是要激励与支持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对绿色低碳产品的优先采购与使用。

其次,流通端要充分发挥绿色低碳消费的纽带作用。市场流通环节作为中介主体,连着上游企业与消费者。一方面,可利用渠道优势以及客户端位势与生产企业展开谈判,共同构筑绿色低碳供应链,比如减少塑料包装的比重、协同推广包装减量化等。在消费端,可以为消费者搭建个人“碳账户”,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购买,量化为账户积分,并按照积分对消费者给予低碳产品赠送等奖励。

另外,消费端需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个人消费利益的最大化,不仅仅体现其消费多少以及消费质量的高低,更要强化公众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物有所值的消费倾向,比如,政府可向公众发放低碳产品消费券等。而每一种物品对消费者来说都只是使用价值,为防止功能化以外的价值泛化,也必须对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以及奢侈消费等,给予必要的规制。

作者:张锐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