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威动力正极/负极材料A供定了!
3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同大家共商国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了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作为长期工作在核能产业的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作发言汇报。
发展核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王寿君
我围绕发展核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节指出,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
国际上,核能在实现减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靠核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证能源安全,是世界主要核电大国的重要选项。在我国,发展核能填补化石能源退场产生的空位,是能源体系低碳转型可行之路。优势体现在:
一是核电能够同时保障能源供应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目前,煤电仍然是电力系统的稳定器,未来规模化退出后,单纯以风电、光伏为主的电力系统在电力供应和系统安全方面面临较大挑战。核电能量密度高、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具有稳定供应能力,是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零碳基荷电源,可以填补部分煤电压减后的电源空缺。尤其是,对于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基地的内陆地区,以核电为基荷电源,与风能、光伏等新能源互补发展,为电网提供坚强的电源保障和电压支撑,同时提升新能源电力输送能力。
二是核电具有安全性和经济竞争力。当前,我国在建的核电均为三代及以上技术,以华龙一号为例,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即便一旦发生事故,72小时内无需来自厂外的支援即能应对事故,能够做到对外零排放。由于受电煤供应紧张、煤价上升、电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煤电出力不足,煤电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如果电煤价格超过700元/吨,核电的经济性会进一步凸显。
三是核能供热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目前,核能供热有三种方式。一是核热电联供技术,山东海阳核电站和浙江秦山核电站均已通过核热电联供技术为居民供热,减碳效果明显。二是核供热堆技术,例如“燕龙”泳池式供热堆,安全经济、绿色零碳,适宜贴近城市建设为居民供暖。三是高温气冷堆技术,其二回路可以提供570℃高品质的工业蒸汽,与高耗能产业耦合,代替化石能源供热供汽,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用能需求。
当前,国家已明确提出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但是核电开发还仅限于沿海厂址,核电对“双碳”目标实现的贡献力度还未完全体现。一是,沿海厂址资源有限,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度高,搬迁工作压力大,导致厂址成本过高;而中西部地区,潜在可选厂址多,在远离人口稠密区建设核电机组,对周边区域规划制约少。二是,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化实施以及内陆地区降碳压力加大,非化石能源缺口将进一步增大,我国现有核电布局将无法满足“双碳”目标的需求。
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优先在高比例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地区,结合跨区域电网通道规划,启动建设核电项目,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二是对于低温供热堆、高温气冷堆、多功能模块化小堆等项目,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加快项目落地。
三是将每年9月27日设为国家“核科学日”。1958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跨进了原子能时代。将9月27日设为国家“核科学日”,可以更好地加强核科普工作,让公众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进一步推动我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
-
国际能源网 - 光伏每日报,众览光伏天下事!【2022年3月7日】
2022-03-07 -
全国人大代表刘巍:以自主三代核电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2022-03-07 -
两会聚焦丨周剑平:让新能源造福西部地区
2022-03-07 -
聚焦 | 以大型水电基地为支撑 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综合开发基地建设
2022-03-07 -
韩国发生十年来最严重山林火灾 山火一度逼近核电站
2022-03-07 -
艾伯塔省计划进行石油进攻,启动“能源作战室”
2022-03-07 -
“绿意盎然”,汽车板块再遭重挫,新能源产业链龙头成为杀跌主力
2022-03-07 -
全国人大代表崔兴国:围绕水电、核电等重点领域 加大对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财政投入
2022-03-07 -
去年缺煤限电,今年还会发生吗?国家发改委回应!
2022-03-07 -
全国人大代表李征:各方共同发力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022-03-07 -
2021年陕西榆林煤炭产量首次突破5.5亿吨 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3.6%
2022-03-07 -
全国人大代表王连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全力打造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2022-03-07 -
山东:2022年稳固煤炭供应链、完善油气供应链 积极推动电力油气市场化改革
2022-03-07 -
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从有序充电到消纳绿电 V2G技术应更有作为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