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 >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建设高质量碳中和自贸岛

时间:2022-05-16 11:51:45 来源:

建设高质量碳中和自贸岛

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随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获批设立,海南如何走好高质量、低碳型发展道路?市场机制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如何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记者:海南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什么?在建设低碳型自贸港上,有哪些优势?

柴麒敏:海南是典型的岛屿型经济。首先,海南在中国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非常好的热带气候条件,海上风电、太阳能资源丰富,这是海南走低碳型发展道路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其次,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海南没有像我国东部沿海等地布局大量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重化工业在海南比重还比较低,这也是一个很大优势。

新气候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呈倒U型的“碳库兹涅茨曲线”,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人均收入增长,人均碳排放也在不断增加,达到峰值后,人均碳排放会随着GDP增长开始下降。“碳库兹涅茨曲线”还存在一个“隧道效应”,即借助外部资源、创新发展路径,就能跳过人均碳排放不断增长的阶段。就好像中间打通了一条隧道一样,直接实现曲线的后半段,像新加坡、英国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传统污染物排放已经越过了这一曲线的峰值,中部地区正处于峰值阶段,其处于顶峰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海南仍处于爬升阶段,还未到峰值,应该抓住机会,利用好自身优势、调动区域性的资源,走高质量、低碳型的发展道路,实现“隧道效应”。

记者:碳市场机制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高质量转型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柴麒敏:市场机制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碳排放提供了一个成本或者价格坐标。碳排放市场机制实际上实现了外部成本内部化,即以往的碳排放成本是由社会和政府财政承担,如今通过市场机制,承担成本的主体转移到碳排放者身上。碳排放有了价格后,会对企业投资发出信号,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领投资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信号,如果高碳资产量过大,会导致金融机构形成很多坏账,造成搁置资产,回报率下降,甚至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碳市场机制引入后,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时候,可以根据该企业的碳价高低对企业资产定价进行更科学的评估,有利于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记者:在“双碳”背景下,海南应如何走好高质量、低碳型发展道路?

柴麒敏:海南未来的发展应该调动更多的绿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布局新经济,聚焦更多高附加值产业,比如正在推进的健康产业、绿色金融、海水制氢、高效制冷、新能源汽车、光储直柔建筑、海洋蓝碳等,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比如,海南提出了建设清洁能源岛的目标,未来有望实现百分之百非化石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

此外,海南还可以充分运用自贸岛的优势,发展绿色低碳贸易,利用政策红利,搭建一个绿色自由贸易平台。现在欧盟等国际碳市场碳价较高,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碳市场价格较低,很多产业存在转移到低碳价区域的可能性。因此,欧盟正在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实际上就是碳关税,这会对我们未来的国际贸易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亟需借助一个接轨国际碳市场的平台为产品出口提供碳足迹认证、碳绩效评估、信息披露、风险评级、行业标准、资产定价、交易策略等相关服务,建立起与国际碳市场互认的“显性碳价”规则,增加我们在国际贸易投资上的话语权。

借助在金融领域开放性的新政策,海南未来有望和“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很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开展碳金融领域上的合作,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本,为绿色资本的引进搭建桥梁,更好助力国家绿色低碳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