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将是未来数十年中最根本的变革动力
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楚济慈
2022年5月15日,“《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会暨绿色经济投资趋势研讨会”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零壹智库、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能见研究院联合主办。
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创新。为展现绿色创新活跃程度与创新实效,零壹智库采用学界通常做法,以绿色技术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表征绿色技术创新,研发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2008—2021)。
此次会议上,《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报告》重磅首发,多位政策研究、产业及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从各自视角深度探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报告》的意义,并围绕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支撑、数字时代的绿色技术创新、元宇宙与碳中和、绿色创新技术生态系统搭建、碳中和目标下产业投资前景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
能见研究院副院长曹开虎以“碳中和目标下产业投资机遇研究”为题,从双碳背景、国际气候治理最新形势、实现碳中和总体思路、实现碳中和重点路径与投资机遇四个方面发表了精彩演讲。
曹开虎认为,碳中和将是全球未来数十年中最根本的变革动力,将促进中国乃至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仅从中国来看,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在清洁能源相关方面的投资将高达百万亿元级规模。
一、碳达峰、碳中和背景
气候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政治和人类生存安全问题。按照2019年全球排放59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到2030年前就将超过5000亿吨(1.5℃)警戒线,2040年前超过1万亿吨(2℃)警戒线。
国际上对于“碳”的讨论也由来已久,最早始于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2013年,我国国家发改委牵头搞了“面向2050年的中国低排放发展的战略研究”,当时叫做“低碳排放宏观战略研究”。2019年到2021年,大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提出,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
对于我国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2006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2015年,中国电力累计装机达到15.21亿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全社会碳排放(含LULUCF )约105亿吨,占全球排放的29%,超过美国与欧盟之和,人均碳排放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减排之路任重道远。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年时间,而发达国家计划用60-70年时间。
围绕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的政策调整力度非常大,比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完善能源“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
二、国际气候治理最新形势
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四个成果:第一,总排放超过80%的151个国家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格拉斯哥协议》要求各国将原定2025年更新NDC提前到2022年,时间更为紧迫。
第二,全球73个国家正式提出碳中和目标。多数国家将碳中和实现时间设定为2050年及以前,排放量占全球总量30%,发展中国家普遍晚于2050年,排放量占全球总量40%。
第三,大会强化1.5度目标政治共识以提高减排承诺。由于发达国家已经承诺2030年减排45%~50%,实质是发达国家将减排压力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要求发展中国家设定更高的近中期减排目标。
第四,加速退煤和控制甲烷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一是首次将煤炭“逐步淘汰”改为“逐步减少”。二是以甲烷为代表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日益受到重视。由美国牵头,英国、欧盟成员国等90多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加入“全球甲烷承诺”,表示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降低至2020年水平的70%。
此次大会决议对中国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1.5℃温控目标将对我国碳达峰碳减排造成很强国际压力,未来我国碳达峰峰值和时间将备受国际关注,并持续承受较强压力。
第二,全球退煤格局对我国国内煤电发展带来挑战。如果按照我国2030年12亿千瓦煤电装机计算,仅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达40亿吨,这将极大影响碳达峰峰值和后续减排进程。国际社会普遍提出2030、2040年左右煤炭全部退出,届时如果仅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保留煤电,将承受极大国际压力。
第三,基于《中美联合宣言》,我国将强化甲烷减排的重要性并出台行动计划。未来中国在甲烷排放测量、控制措施、国家行动计划、信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面将会持续加强,争取2030年前有效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
三、实现碳中和总体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以及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目标(如下图),未来整体结构将会出现非常大的调整。实现双碳有哪些路径?曹开虎表示,我国实现全社会碳中和总体可按照尽早达峰、快速减排、全面中和三个阶段有序实施。
在尽早达峰阶段(2030年前),以化石能源总量控制为核心,能够实现2028年左右全社会碳达峰,峰值控制在109亿吨左右,能源活动峰值为102亿吨左右。2030年碳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70%,提前完成及超额兑现自主减排承诺。
在快速减排阶段(2030~2050年),2050年前电力系统实现近零排放,标志我国碳中和取得决定性成效。2050年全社会碳排放降至13.8亿吨,相比碳排放峰值下降约90%,人均碳排放降至1.0吨。
在全面中和阶段(2050~2060年),以深度脱碳和碳捕集、增加林业碳汇为重点,能源和电力生产进入负碳阶段,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碳中和。2060年通过保持适度规模负排放,控制和减少我国累积碳排放量。
分领域来看,最大的减排空间还是在能源活动领域,减排量大概在87亿吨,占比超过80%;其次是工业减排7.4亿吨;然后是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汇,以及碳移除(CCS、BECCS和DAC),后两者减排量占比不会太高。
具体来看能源系统转型路径,目标是2050年前能源生产领域实现近零排放,2060年前能源活动实现碳中和。在能源生产减排量中,80%以上来自电力生产,减排约38亿吨;在能源使用减排量中,一半以上来自工业领域。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建筑领域碳减排量分别为27亿、10.6亿、6.4亿吨。最后,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是能源活动实现碳中和重要手段,提供9%减排量。CCS减排约4.4亿吨左右,BECCS减排4.3亿吨。
未来,能源生产将转向清洁能源主导,2030年前,清洁能源比重每年需提高1.3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5.3%提高到31%。2030~2050年是清洁发展增速最快阶段,清洁能源比重需每年提高2.2个百分点,到2050年达到75%。能源使用将转向电为中心,2030~2060年,我国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用能方式加快转向电能,累计增加用电量分别达到0.9万亿、2.4万亿、3万亿千瓦时,全社会2/3的能源消费均为电能,实现能源消费体系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低碳零碳技术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首先,发挥我国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优势,重点在清洁替代、电能 替代、能源互联、能效提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负排放与碳汇等6大领域30类技术。其次,开展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争取重大创新突破,挖掘更大减排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从投资额的角度来看,预计2020~2060年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累积投资约122万亿元,以占GDP不到1.2%的投资实现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到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变革。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近1/2,化石能源、能源传输、能源效率投资分别约占9%、32%和12%,清洁能源投资是化石能源投资的5倍。
四、实现碳中和重点路径与投资机遇
曹开虎表示,实现碳中和是全国层面集政策机制、方案行动、重大工程于一体的开创性系统工程。为落实碳中和目标,需要国家统一部署,在能源、工业、交通、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开展八大重点行动,从政府、行业、企业、个人等多层面推动落实。
首先是清洁能源跨越发展,核心是发展太阳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清洁能源里面,光伏可能是增长空间和发展机会最大的能源。截至2020年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253GW,预计2025年达到560GW,2030年达到1000GW,2050年达到3270GW,2060年达到3550GW。
曹开虎还表示,在清洁能源领域,未来会逐渐形成风、光、水、储格局,中短期会形成风、光、水、火、储格局。电化学储能市场增速最大,扣除V2G,2030年累计装机将比2020年增长46倍左右,平均每年增长1135万千瓦,2060年将增长160倍左右,从2031年开始到2060年平均每年增长923万千瓦。
此外,“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十四五”期间,国网规划建设特高压线路“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
最后,曹开虎总结道,碳中和将是全球未来数十年中最根本的变革动力。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未来已来,谁的敏感性强、学习能力快,谁捕捉到的发展机会就会多一些。从企业角度来讲,未来哪个企业适应性与创新性强,就有机会引领未来,否则极有可能身陷困境。
End.?
?
原文标题:能见研究院曹开虎:碳中和将是未来数十年中最根本的变革动力
-
2022年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及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2022-05-17 -
2022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市场供给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组图】
2022-05-11 -
营收增速创十年新高,光伏行业逆风飞扬景气爆棚!硅料龙头净利连增十年,谁将是下一个王者
2022-05-10 -
金风、远景、明阳稳居前三!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量55.6GW!
2022-04-29 -
数据 | 2021年中国新增储能项目个数146个,新增储能装机7.4GW
2022-04-26 -
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碳中和将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变化
2022-04-25 -
2021年中国风电整机商吊装排名:金风、远景、明阳、运达、电气风电等在列!
2022-04-24 -
这种趋势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重塑发电
2022-04-10 -
2022年中国环境与可靠性测试市场现状及主要企业分析
2022-04-08 -
王炸还是小米6!小米成立12周年,IoT将是一剂良药
2022-04-07 -
2021年中国半导体上市企业成绩单!
2022-04-07 -
氢能技术竞争解析!《2022年中国氢能行业技术发展洞察报告》发布!
2022-04-02 -
2022年中国智能支付终端市场专题分析
2022-03-31 -
特急!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工作的通知》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