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院:石墨烯改性电工材料新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电力行业
汽车消费市场再迎利好政策。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提出了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日发布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围绕汽车消费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发力,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促进二手车市场活跃及汽车平行进口等,对提振汽车消费将有显著效果,也会全面提升消费市场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央层面在促消费政策上也将着力点放在汽车消费上,如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就专门提及要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可见汽车消费之于整体消费市场的重要性。
政策覆盖汽车消费全链条 预计作用显著
此次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主要涵盖了6个方面,包括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等,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鼓励各地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推动老旧车辆退出等,可谓覆盖了汽车消费的全链条,与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一脉相承。
付一夫表示,相关政策措施将对提振汽车消费有显著效果,也会全面提升消费市场的活力。
“以活跃二手车市场为例,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置换’的阶段,二手车市场将大有可为,政策出台也恰逢其时,其意义在于,不仅能盘活二手车存量,还能拉动新车增量,淘汰老旧车废量,全链条激发汽车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补,此外,二手车市场的繁荣还能带动维修、保养、保险、金融等行业发展。”付一夫称。“又如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对于应对国际产业竞争、推动消费升级与能源转型等也有重大意义。”
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多项促汽车消费政策已落地,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在实施首月便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达109.7万辆,有力促进了汽车消费。
安利捷汽车销售公司销售负责人张竹君表示:“我们门店销售的品牌车型绝大多数都在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范围内,之前一直观望的客户都联系我准备买车。6月份来店里看车的客户比5月多出了五六成,成交量也不错。”
张竹君介绍称,今年1-5月,公司汽车销售平均月销80辆左右,6月份销售车辆就增加到了140余辆。
提振汽车消费成重点 将拉动整体消费增长
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提振汽车消费?付一夫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过去一年我国汽车产销持续低迷,一些月份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
的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上报的周报数据推算,虽然在多项政策刺激下,6月份我国汽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20.9%,达244.7万辆,但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仍同比下降7.1%。
“另一方面,汽车消费是大额消费,对于家庭而言是仅次于住房的支出,且汽车消费还是我国社零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占比维持在10%左右,倘若车市持续低迷,势必会拖累整个消费市场的增长,所以,提振汽车消费刻不容缓。”付一夫进一步称。
确实,从数据来看,今年前5个月,我社零总额约为17.17万亿元,同比下降1.5%,5月单月,社零总额约为3.35万亿元,同比下降6.7%,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此外,付一夫还表示,提振汽车消费还有推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汽车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所覆盖的技术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远非其他产业所能比拟,这就决定了汽车在推动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方面的引领作用,但要想发挥出这些引领作用,必须要依托消费端的拉动,让整个产业链条有效运转起来。
-
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充电设施建设!
2022-07-07 -
光伏用地!农光互补项目不得在带位置管理的耕地保有量、新增耕地上实施(海南发文)
2022-06-27 -
氢能车试点将启!交通部等四部门发文力推!
2022-06-25 -
3~5年引入锂电企业50家!萍乡发文推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6-16 -
规范风电项目用地、占用耕地的项目应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河南发文!
2022-06-07 -
2025年新能源发电占比达83%!深圳发文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2-06-07 -
优先支持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国务院重磅发文!
2022-05-26 -
事关光储安全!国家能源局发文: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
2022-05-25 -
国家11部委联合发文,青岛振兴制造业找到关键一招
2022-05-24 -
用户侧全面参与交易!两部委发文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
2022-05-05 -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汽车消费责任重大
2022-04-28 -
六部门发文!“十四五”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这样干(附解读)
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