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 >

今年销量或超万台下,节卡机器人落子日本,谋局全球市场

时间:2022-08-05 10:16:31 来源: OFweek机器人网

据日本媒体报道,协作机器人头部企业节卡机器人将在名古屋建设新工厂。

报道指出,节卡机器人创始人李明洋明确表示,节卡将在名古屋开设工厂,目前虽未透露工厂的规模以及何时投产,但表示很早以前就开始通过咨询公司推进相关准备工作,将尽快开工,并于近期开设日本办事处。

据悉,眼下节卡机器人所有的产品都在中国江苏常州的基地生产,节卡管理层研判,为了满足日本客户对于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有必要在日本本土建立生产基地。

日本作为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市场,在日本获得的经验也将反哺中国的工厂,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层级,这样一来也更容易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协作机器人发展迅速,MIR DATABANK数据表明,2022上半年协作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22.2%,是工业机器人所有机型中增长最快的,报道显示,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507亿元人民币)。

就在前些时日,节卡机器人宣布完成D轮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且本次投资方阵容十分亮眼,由淡马锡、淡明(Truelight Capital)、软银愿景基金二期以及沙特阿美旗下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联合领投,战略投资机构跟投。此轮融资完成后,节卡机器人成为协作机器人领域融资轮次最多且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节卡机器人CEO李明洋表示:“节卡机器人将通过本次融资,加速完善全球化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更加贴近我们的全球客户,同时,为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客户,提供更加柔性智能的机器人产品。”

显然,在D轮融资完成后,节卡机器人加快了布局日本市场的脚步,同时也是其完善全球化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战略一部分。

节卡进军日本市场早有计划

节卡机器人对于日本市场早有谋划,在2021年2月初,节卡机器人日本技术中心就在东京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已发展到了20人的团队。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机器人最早的应用领域,可谓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是协作机器人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据了解,在车企中,协作机器人多用于安装发动机零部件或各类灯具,也用于一些大型工业机器人难以处理的精细工艺,而且小型的协作机器人售价只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价格优势明显,种种特点使得协作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产业中也能广泛应用。

2021年4月,节卡机器人宣布成为丰田汽车协作机器人领域全球唯一的供应商,据了解目前在日本和中国的丰田工厂中,已经有大量节卡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在使用。

今年销量或超万台下,节卡机器人落子日本,谋局全球市场

此外,有消息显示,节卡机器人还成为了本田、大众、上汽等汽车巨头企业的协作机器人供应商,整体实际交付量快速提升,去年节卡机器人公布销量已超6000台,而今年上半年又表示,销量同比上升超200%,若据此计算,今年节卡机器人销量有望超万台。

今年3月9日,为期四天的2022第24届iREX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览会(简称iREX展)正式举行,节卡机器人携多款协作机器人亮相展会。iREX展作为日本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了日本及亚洲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开拓,为机器人企业开拓日本市场创造市场和机会。

种种动作无不表明,日本在节卡机器人眼中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事实上,日本也有着机器人企业生存的天然土壤,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及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力稀缺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对于机器人产业高度重视,为了促进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日本政府对企业使用机器人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特别折旧、减税、优惠贷款等。

国产协作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军海外

在人口红利褪去、持续推进工业4.0的今天,重构生产力成为了工业生产最关键的任务,兼顾效率与稳定的机器人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优先选择。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126台/万人,是2015年的2倍,全球“机器换人”趋势特征日益明显,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正当其时。

而协作机器人进入海外市场也更加容易,一方面是作为新兴品类,协作机器人并无像传统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四大家族”这样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即使是公认的行业第一优傲机器人,也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协作机器人,在技术上,国内外品牌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技术壁垒,由于本身的易用、灵活、安全等特点,协作机器人在精度、速度、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没有传统工业机器人那么高,因此门槛更低,成为国产企业突破机器人产业的一大窗口,如今在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内资品牌占据85%的份额,外资仅占据15%就是最好的明证。

正是因此在我国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出海艰难之时,协作机器人却成为了出海的主力军之一,各企业也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出海策略,如遨博与国外集成商和大客户合作,构建全球营销网络;达闼科技背靠软银进军全球市场;珞石则与多家全球Tier1零部件供应商合作间接打开市场等等。

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还是要以自身实力为根本,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在全球化过程中,失去了本土优势的国产机器人就必须在产品性能上更具优势,才能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