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能源规划暗藏了怎样的新能源发展目标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实际上对于能源的消耗只会涨不会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国家层面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改变能源结构,一旦使用的电都是绿电,那“双碳”目标就实现了。
绿电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质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中国主要以太阳能及风力为主。然而可再生能源虽然绿色环保,但由于发电不稳定、不连贯等原因,对于电网而言往往也会变成“垃圾电”。
储能技术让可再生能源不再发“垃圾电”
电网是一个需要供需时刻平衡的系统。“发的电多,那么就浪费。发的电少,那就只好拉闸。”伍江说。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间歇性的,所以对电网来说,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的电就需要对电网不停地做调整,不利于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伍江认为,应该将节能减碳的技术更多聚焦在储能技术研发上。如果能将可再生能源发的电储存起来,那间歇性、不稳定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技术本身而言,中国的储能技术在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这其中最大的推动力是汽车产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可能达到55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6%。而新能源汽车所使用到的锂电池,在很大程度上助力电能的储存。
锂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储能技术,储存的能量可以用作应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减轻电网波动。然而锂电池也同样存在局限,污染性和锂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对于新型储能技术的探索“迫在眉睫”。
氢不仅是能源,也是一种储能技术
电力系统总体上是存在峰谷的,用电多时为波峰,用电少时为波谷。由于电网需要时时平衡,所以在波谷时间内就会出现“弃电”现象。伍江认为,如果能在波谷时间内用多余的电通过电解水产氢,然后再用氢能发电,提高波谷电能使用效率。再加上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补充,能源的绿色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其实氢不仅是能源,氢也是一种储能技术。”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场景高效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加大部署力度。去年8月起,中国将上海、北京、广东3个城市群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今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产业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其实制氢技术早在20年前就已成熟,氢燃料电池车也被看作新能源汽车的路径之一,但由于氢燃料电池体积较大,考虑到车内空间和续航能力存在矛盾等因素,目前锂电池更受市场欢迎。但是氢确实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制氢的原料是水,其燃烧的产物也是水,因此氢不仅没有污染问题,其原料也取之不竭。
“可不可以把氢燃料电池用到家里去?建筑是不动的,对储能设备的体积也不那么敏感。只要把配送搞好,按需换氢气罐,氢燃料电池就有可能成为家庭电源。”伍江指出,目前的制造技术是可以保证储氢设备安全的,它的安全性不会低于石油液化气。
据悉,家用氢燃料电池已经在实验室层面实现,但要市场化,还需要政策配合以及产业链发展才能逐步推广。
“对于降碳,不管是技术、措施还是政策都会改变、会进步。2022年的方法解决不了2060年的事。”伍江表示,制定“双碳”规划时虽然需要有“蓝图”,但也应具有开放性,注重方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允许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加入。
-
瞄准“双碳”能源领域标准化提升引关注
2022-10-12 -
宁德时代又鼓捣了个新技术概念MTB,牛吗?有专利吗?
2022-09-20 -
余承东爆料:华为将发布“向上捅破天”的新技术
2022-09-06 -
能源新技术能否 遏制“全球热浪”
2022-08-01 -
央企加速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 推进新技术应用
2022-07-06 -
新技术助力激光玻璃焊接实用化
2022-06-24 -
财政支持“双碳”瞄准六领域
2022-06-10 -
滨松光电打造新技术,可提高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
2022-06-01 -
中科院团队研发绿色低碳成套新技术实现10万吨级工业装置运行
2022-05-24 -
“智”理双碳,海康威视造了个“大脑”
2022-05-09 -
新技术正在改变日本的能源行业
2022-04-09 -
新技术将电动汽车革命推向高速领域
2022-04-05 -
新技术可以使我们在行走时产生动力
2022-04-04 -
新技术路线即将打开电解槽降本增效空间
2022-03-31 -
新技术可以使波浪能系统的效率提高一倍
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