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 >

崩盘的每日优鲜还在粉饰太平?

时间:2022-11-22 20:16:44 来源:

岌岌可危的每日优鲜用流血的教训为其他玩家们规避了一些错误答案——资本不是万能的。

文丨庆秋

BT财经原创文章

每日优鲜进入崩塌时刻。

距离2022年结束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每日优鲜的2021年财报才姗姗来迟。而这一天,也正是纳斯达克对其提出退市合规警告期限的最后一天。

犹记2021年6月,每日优鲜以“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名号风光登陆美股。虽上市首日遭遇破发,但市值仍超过了20亿美元。如今,仅一年多光景,每日优鲜市值仅残余1380多万美元,跌幅高达99.55%,已经濒临退市。

每日优鲜,何至于此?未来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粉饰太平

外界对每日优鲜有所崩盘的感知,可能要出现于2022年5月——由于迟迟未能发布财报,每日优鲜收到了纳斯达克的警告,称其“不符合继续上市要求”。

6月,由于每日优鲜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美股最低合规股价1美元,纳斯达克下发了退市通知函,如果180天内没有实现股价回升,每日优鲜将面临退市风险。

业界的担忧在7月1日得到了部分验证。每日优鲜发布了独立内部审查结果,认为“次日达业务部在2021年进行的某些交易表现出可疑交易的特征,例如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未公开、不同客户或供应商共享相同的联系信息和/或缺乏支持性物流信息”,从而导致2021 年报告期内的某些收入可能在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记录不准确。

结果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的电商销售额虚增了6.77亿元,调整后电商销售额实为47.48亿元,净收入48.69亿元;营业成本少报了7亿元,调整后为42.56亿元;市场营销费用也少算了2237万元,实为7.51亿元。

回顾每日优鲜2021年所发财报得知,该年度前三季度已累计净亏损30多亿元,而2020年全年净亏损才16.49亿元,前三季度亏损幅度同比暴涨196.61%。2021年前三季,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有21.72亿元,但流动负债达到32.23亿元,资金流动性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再经过如此一调整,2021年的惨淡可想而知。

每日优鲜在上市之前也遇到过资金紧张的问题,但资本依旧趋之若鹜。据BT财经统计,2014年至2021年,每日优鲜一共接受过16次融资(除去IPO),其中不乏数十亿元级别的投资。

然而,随着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每况日下,每日优鲜不再是昔日炙手可热的资本宠儿。

为缓解资金压力,每日优鲜7月14日争取到了山西东辉集团一笔2亿元的股权投资。2亿元对于一年亏损38亿元的每日优鲜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但即便如此,就连这笔“小钱”,每日优鲜至今还没拿到。

如此窘境之下,每日优鲜还在对外粉饰太平。

2022年7月18日、19日,每日优鲜的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退出公司董事长、经理、监事;创始人&原CEO徐正、CFO王珺等管理层也退出“主要人员”。对此,每日优鲜表示,法人和高管进行变更是为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符合公司法及相关章程的规定,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

与此同时,外界关于每日优鲜资金链断裂已无法正常经营的传言也愈演愈烈,每日优鲜则表示,网络流传的《关于每日优鲜资金断链无法经营的通知》为虚假信息,“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但媒体采访到的情况却是,每日优鲜2021年7、8月份就已开始拖欠供应商款项,账期从行业平均的45-60天拖延至3个月,2022年3、4月份起则已开始裁员。杭州、青岛、深圳等九个城市业务在三天内接连关闭,核心业务极速达更是突然终止,APP出现了无法正常下单的情况。

对此,每日优鲜给到的解释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并表示,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在试图平息舆论的同时,离退市仅一步之遥的每日优鲜也在想尽办法保住上市公司的头衔。

10月7月,每日优鲜宣布调整其美国存托股票(“ADS”)与其B类普通股(“ADS比率”),由从之前的1:3更新至1:90。这样变化之后,2022年10月17日至10月28日期间每日优鲜ADS收盘价均高于1美元,达到了纳斯达克的合规要求,并于11月14日发布了2021年财报,总算成功规避了退市,逃过一劫。

但是,这也将每日优鲜的诸多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人们发现每日优鲜的处境比想象中还要艰难。

满目疮痍

财报显示,2021年每日优鲜总营收为69.65亿元,同比增长13.3%。从2019年起,每日优鲜的营收增速就出现明显放缓。但是,总成本与运营费用却在加速增长,2021年达到108.12亿元,同比增长39.08%。

营收增速不及成本增速,导致每日优鲜常年陷在亏损泥潭中。2021年,每日优鲜的经营亏损为3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负的38.54亿元。2018-2021年这四年来,每日优鲜累计归母净亏损超过109亿元。

细看业务,每日优鲜主要靠产品销售,占比常年达到96%以上。2021年,产品销售额达67.86亿元,同比增长13.1%。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43%的GMV来自新鲜农产品,如果蔬、肉类、海鲜、奶制品等;而快速消费品则占到GMV的57%,如包装食品、饮料、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等,这与每日优鲜主打卖菜的大众印象有所出入。

截至2021年3月31日,GMV的大头还是新鲜农产品,占比58%。众所周知,新鲜农产品虽然消费高频,但是损耗高、毛利低、需求分散、配送成本高,很难将利润提上来。因此,每日优鲜不断扩大品类范围,通过快消品SKU提升GMV。不过,每日优鲜并未透露2021年整体GMV。

之前外界对资金断链的猜测在2021年财报中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24.57亿元,资产合计34.53亿元,而流动负债达32.99亿元,总负债36.14亿元,已经明显资不抵债了。

而且,应付账款和周转天数也在不断增加。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的应付账款分别为14.193亿元、10.884亿元和16.057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则分别为55天、72天和79天。

每日优鲜在2021年财报中直言,截至本年度报告日期,其重大现金需求主要包括一般业务、主要与员工遣散费和与供应商相关的债务重组有关的费用。

据悉,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共有全职员工1771人、1335人及1925人。而截至报告日,每日优鲜的全职员工仅剩55名。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每日优鲜一共涉及616起由供应商提起的诉讼,以及765起由员工或前员工提起的劳动纠纷,涉及金额达8.127亿元。每日优鲜表示,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子公司已经申请将部分员工的社会保障保险的支付延期至2022年12月末或2023年3月,该申请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

供应商和员工的钱一拖再拖,股东的钱也还不上了。腾讯自2015年5月起成为每日优鲜股东,每日优鲜2021年从腾讯处购买了广告、云服务和地图服务,总计3020万元,但截至2021年底,每日优鲜还有1190万元欠款未能支付。而2021年11月,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辞去董事会职务,腾讯也不再是关联方。

为了纾解资金困顿,每日优鲜不得不对业务做出重大调整。2022年7月,每日优鲜暂时关闭了极速达业务。2021年,极速达业务为每日优鲜贡献了约90%的净收入。该业务关停后,预计每日优鲜未来营收将出现大幅下降。未来是否以及何时重新开放,每日优鲜也没有给出答案。

据悉,在关停极速达业务的第二天,每日优鲜便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启内部裁员,涉及到极速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多条业务线。

此外,便利购业务也被每日优鲜低价卖掉了。2022年8月,每日优鲜将便利购自动售货机业务相关的业务和资产,包括北京便利购、济南便利购及其他相关子公司拥有的所有资产和专利,出售给第三方,总价为1800万元现金。不过,截至报告发布,购买方仅向每日优鲜支付了460万元现金,还向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和员工支付了320万元,仍有1020万元没有到账。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还进行了员工优化,已遣散了配送团队,但全国范围内尚有部分租约没有终止。财报透露,截至2022年10月31日,每日优鲜在全国8个城市的173座按需分布式迷你仓库的租赁仍然有效,相关租赁协议的租赁到期日为2022年11月11日至2026年12月14日。预计,每日优鲜未来也将终止这些迷你仓库的租赁。

零售行业分析师朱琪认为,重大业务的关停,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每日优鲜的“死亡”。“壮士断腕是为了止血,而每日优鲜这么做,已经无法造血了。”

行业寒冬

回头来看,每日优鲜走到今天这一步,管理层决策上确实出了些问题。

每日优鲜首创了前置仓模式,以此为基础的极速达业务打响了每日优鲜的名气,但前置仓模式天然需要投入高额的人力、物流配送、仓库租金等履约成本,对企业精细化运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然而,诞生之初,每日优鲜在社区赛道赛道上尚无对手,投资毫不费力,花钱也不心疼。2019年,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已超过5000家,覆盖20座城市,而且面积扩大到三四百平米,SKU也扩充到3000多个。

后来玩家纷纷进场,每日优鲜为了吸引客户大打价格战,不惜成本地进行营销投放和巨额补贴。财报显示,除去履约费,市场营销费用就是运营成本的最大开支了,2019年为7.4亿元,2021年不减反增至9.03亿元。

有员工透露,每日优鲜高举高打的方式,早在2019年就把前一年融到的钱花完了,而这一整年都没有获得新的融资。2020年两笔新融资到账后,管理层还是选择发起补贴战,继续陷入烧钱-融资的怪圈之中。

在前置仓业务尚未成熟之时,每日优鲜又有了新打算,拟用IPO资金的20%去拓展智慧菜场业务、20%发展零售云业务,希望通过这两项2B业务来发展出新的营收增长点。

2020年,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数量已缩减至631个。智慧菜场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已在中国21个城市中的83个生鲜市场签订合同,但实际开始运营的是64个。目前,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虽然被保留着,但其创造的收入占比都不足10%,难以撑起摇摇欲坠的每日优鲜。

朱琪表示,每日优鲜这个决策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时机不对,“前置仓业务还没有回血,又把钱砸到了同样烧钱、且需要从零开始的新业务上,摊子铺得太大,一下子给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相比之下,后起之秀叮咚买菜虽然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其前置仓的运营成本也一度高于每日优鲜,但叮咚买菜一直坚定前置仓战略不动摇,只做60-70元的卖菜生意,主打“蔬菜+调味品”一站式采购。围绕用户做菜需求的这个思路虽然简单,却执行较为到位。IPO的资金用途,也基本上聚焦于这一个业务——提高现有市场渗透率和拓展新市场、提升采购能力、投资供应链系统建设等。

2020年起,叮咚买菜的营收已经大幅领先于每日优鲜。如今在每日优鲜起家的大本营上海,叮咚买菜也占据了绝对份额。遗憾的是,每日优鲜如今恐怕很难有能力再与之一战了。

然而,叮咚买菜的胜利,也难称得上是大获全胜。事实上,生鲜电商整个行业也都正在经历艰难时刻,“主动收缩、降本增效”成为了2022年的主旋律。

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不计算激励股权),叮咚买菜净利润2060万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但这个盈利是靠收紧战线换来的。据悉,叮咚买菜今年相继撤出了安徽宣城、滁州、河北唐山、广州、中山、珠海、天津、厦门等城市,以缩减开支过冬。2022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净亏损大幅收窄至8.5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3.33亿元减少83.93%;市场营销费用为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74%;整体营业支出62.4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36%。

另一头部玩家兴盛优选也在步步退守,目前已经关闭了华北、东南区域的多个站点,还有消息称即将关停河南、山东、四川、重庆四地站点。

巨头荫庇下的日子也不好过。背靠阿里的盒马旗下社区自提业务盒马邻里也从北京、西安、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撤了出来,目前仅剩上海市场。京东旗下的京喜拼拼也传闻在大幅关闭市场。美团优选则将品牌升级为“明日达超市”,试图通过纳入更多SKU来缓解社区团购业务的压力。美团中期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美团优选在内的新业务板块经营亏损达68亿元,经营亏损率达到48%。

每日优鲜的倒下,众多玩家的撤退,也让不少人开始质疑,前置仓模式究竟能不能行得通?曾经火热的赛道如今无人成为真正的赢家,还有投资的前景吗?

只能说,岌岌可危的每日优鲜用流血的教训为其他玩家们规避了一些错误答案——资本不是万能的,不可一味烧钱冒进,稳住基本盘,才有机会熬过凛冬。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文标题:崩盘的每日优鲜还在粉饰太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