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 >

国际论道 | 中国是全球生态保护重要贡献者

时间:2022-12-12 11:51:35 来源:

洱源西湖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云弄峰山麓,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大理洱海源头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的实施,洱源西湖湿地的面积不断增加,水质逐步改善,洱海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国际论道 | 中国是全球生态保护重要贡献者

图为洱源西湖一景。罗 铸摄(新华社发)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作为主席国,主持各项议程并推动多方合作。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持续推动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和绿色降碳,生态治理成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表示,中国拥有保护自然的愿景并取得诸多进展,期待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发挥关键作用。

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塞罕坝沙地变身林海,苍山洱海恢复本色,九曲黄河重现清流……一系列中国生态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瞩目。

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称,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戈壁上植树造林,形成一道“绿色长城”,防止沙漠侵蚀。目前,中国西北部数千英亩的流动沙丘已经得到稳定,原本经常困扰北京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联合国报告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1.57亿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2.2亿公顷。

“从2013年到2021年,中国在保护生态方面取得了多项里程碑式成就。”肯尼亚《星报》称,中国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近2000平方公里。过去20年间,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世界首位。

俄罗斯金砖电视台网站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者日前发文表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建立2750个自然保护区,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这些自然保护区有专门的资金和管理,保护区内指定区域允许开展一些人类活动。2021年,中国正式扩充生态保护系统。中国宣布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朱鹮等中国濒危物种的数量正在增加。

中国持续推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引发外媒点赞。

“2012年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德国“中国平台”网站称,逐步淘汰煤炭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中国最重要的议程之一。中国将朝着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预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每年将下降约1%。

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努力减少国内供暖对煤炭的依赖,以改善空气质量。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补贴电力采暖,中国建筑采暖对煤炭的依赖在过去5年里已减少一半。

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网站发文称,202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了50.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至16.6%。整体而言,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上持续领先全球。

“过去10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设施和服务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刊文称,“现在,中国数百个城市都在享受绿色能源对空气和环境质量的有益影响。”

实际行动超过承诺

外媒普遍关注到,中国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举措。

美国能源领域新闻网站“World Energy Trade”称,近10年,中国政府不断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注入大量资金,促进技术研发快速创新,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

美国纳斯达克网站发文援引国际能源署数据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并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不久前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计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科技方案解决环保挑战,利用大数据、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来应对污染、生物栖息地消失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该规划还呼吁在气候和环境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实际行动已经超过承诺。”《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电动汽车销量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承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吉瓦以上。而中国各省份已公布的规划显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到2025年就能提高到1500吉瓦以上。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几乎占全球总销量的一半,比2020年全球销量还多。

中国持续完善环境保护相关制度,赢得外媒积极评价。

“过去10年,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将其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治理方法的一种总体框架。这一理念源自中国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彭博社报道称。

“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这表明中国已经认识到,发展应兼顾环境影响和经济目标。”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发文称。

俄罗斯《劳动报》报道了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认为中国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称,中国城市管理新模式“海绵城市”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标志着中国水资源管理由以工程为主导的模式,转向更基于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城市水循环的可持续性。

将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发展清洁能源制造业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清洁技术的成本。”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网站报道称,从气候角度来看,这种成本的降低符合公共利益,使相对贫穷的国家负担得起大型清洁能源项目的开支。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刊文称,中国企业在南亚、非洲、中亚和中东地区修建了大量水电站。中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风力涡轮机和光伏组件供应商,这折射出其对绿色未来和绿色技术抱有信心。

法国《观点》周刊网站报道称,由于生产成本比欧洲低35%、比美国低20%,中国企业如今在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中占据7席。中国多晶硅产量约占全球80%,这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材料。对此,国际能源机构的专家们认为:“中国是降低光伏成本、促进能源转型的主要力量。”

英国《自然》杂志发文称,如果中国成功完成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将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有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低碳能源体系构建,加速全球碳中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021年10月,中国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并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此次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中国积极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作为COP15的主席国,中国可以加快国际合作打击毁林,为国际森林治理发挥重要作用。”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发文表示,2009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规范中国企业境外森林资源经营利用行为。在非洲加蓬,中国企业在进口当地木材时遵守了指南,这帮助加蓬提升了森林覆盖率。

“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鼓舞人心。”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山岭、海洋、河流等自然资源能更好地融入人类发展。

彭博社网站发表题为《中国保护物种的理念是正确的》的文章称,中国重视植树造林和可持续利用自然的做法成效显著。该模式目前正传播到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

“中国拥有地球上18%的人口,GDP规模占全球的18.5%,在保护自然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瓦妮萨·赫尔在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发文称,“在COP15蒙特利尔大会和今后的几年里,期待看到中国发挥更多领导作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