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净零碳排,可再生能源行业机制必须立刻改进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IEA)在其最近的净零排放路线图中,以十分严厉的方式阐述了全球能源转型条款:全世界都将暂时停止开发新的化石能源,同时要立刻部署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去年的开发项目已经创造了纪录,而现在其规模可能翻两倍。
毫无疑问,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具备迎接这一挑战的精神。一段时间以来,风能和太阳能已经显示出,它们有能力以舒适且极具竞争力的方式满足能源需求。这种技术具有可靠性,标志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支持IEA预测的就业创造、电气化和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然而,可再生能源产业仍然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产业。世界制造业巨头足迹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例如汽车行业,2020年汽车和卡车的产量约为8000万辆,与之相比显而易见,可再生能源工厂扩展到如此规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风能供应商来说,要将装机数量从几十亿瓦增加到净零碳排所需的几百亿瓦,其行业机制必须迅速改进。
不断发展的风能供应链将在背后推动可再生能源进行所需的极速扩张。目前,这种扩张面临三大挑战:政府的思维不够长远,供应商的成熟度不一致,以及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之间孤立运营。
在平衡制造业供需的过程中,这种时断时续的做法造成了就业的波动,在任何一家工厂的工业生态系统中,工厂倒闭导致的失业进一步放大。考虑一下开关制造设备所涉及的众多成效低下问题,可以发现错失的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实在太大了,不容忽视。
为了实现净零未来,风能供应链必须转向更具协作性和长期性的视角,首先是向原始设备制造商之间共享供应链的范式转变。
汽车行业已成功建立了跨参与者协作的基础,汽车品牌共享生产线以确保工厂及其员工永远不会歇业。过去,知识产权保护使得风电原始设备制造商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一飞跃,但确实错失了机会。维斯塔斯公司(Vestas)已经开始了这一旅程,最近将其普韦布洛的塔式工厂剥离给 CS Wind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政府的深谋远虑可能有助于解决运营足迹分散所造成的就业的不可预测性。很多时候,各个原始设备制造商商定制造业务,以满足短期需求。这种模式会导致对可再生价值链制造端的过分关注,并凭借本地成分要求极大程度解决随着行业发展而可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的工作。
为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弹性建设潜力,并确保能够可持培育30万个风电新工作岗位,公共和私人利益相关者都必须透过更全面的视角审视问题。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加和风电场的老化,风能的可持续就业将主要由服务需求驱动。这些工作必须是本地的,而且大多数风电场可以使用 20 到 30 年,因此在本质上他们具有长期意义。
然而,为了使这种就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铺平道路,可再生能源行业必须巩固其制造足迹、共享生产线并促进原始设备生产商之间更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还需要政府给予风能行业领导者更多的自主权,授权原始设备生产商制定自己的本地成分实施方式,给予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推广需求的自由权利。
因风能制造业不断发展,其供应商网络必须随之成熟,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更长远的规划来实现。通过更加统一的制造足迹,例如行业领先的制造商之间开展更多的合作,可以支持原始设备生厂商制定更长期的战略规划。
如果这又可以通过提高的透明度反过来与供应商进行共享,则可以支持价值链进一步提高其成熟度。材料供应商可以根据大订单调整运营,运输供应商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需要部署车辆的地点和时间。
促进机制成熟还能更好地支持可持续性绩效的提高,因为运营之时的深谋远虑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部署可持续替代品以减少废物生产或碳排放。
气候言论与现实之间已经长期脱节,并且世界已经发出诸多提醒,如果IEA是此类题型中最新的一个,那么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机制就是如何弥补这一差距的明显例子。通过更强大的工业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调整本地成分的方法,风能行业领导者可以开始更大规模地部署他们的技术,并加快实现净零目标的进程。
然而,也许更重要的是,调整后的方法可以推动更广泛、更可持续的就业,既可以解决因化石燃料行业衰退而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问题,也可以为即将到来的更加繁荣的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
中国华能董事长舒印彪:打赢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硬仗
2021-06-15 -
德国面临可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的巨大冲击
2021-06-15 -
可再生能源幻觉
2021-06-15 -
利用海洋温差创造可再生能源
2021-06-14 -
发展中国家引领可再生能源投资
2021-06-14 -
肿瘤靶向治疗新方向:细胞竞争机制
2021-06-14 -
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支出增长了40%
2021-06-14 -
内华达州可再生能源–好还是坏?
2021-06-14 -
MLP是否会受到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欢迎
2021-06-14 -
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2021-06-14 -
随着行业有望实现巨大增长,核能潜在的工作繁荣
2021-06-13 -
可再生能源能否真正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
2021-06-13 -
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2021-06-13 -
黑石集团涉足可再生能源领域
2021-06-13 -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碳中和之路的三个时代之变
2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