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解码“碳中和”时代的五大投资机会

时间:2021-07-03 11:51:20 来源:

在中国公布了“30·60”碳中和目标后,碳中和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全国各行业也都进入碳中和时代。

在这一战略导向之下,绿色投资也成为投资圈最热门的新风口。然而包罗万象的碳中和涵盖了能源、交通、工业、新技术等多个工业门类和领域。哪里才是资本的最佳舞台呢?

7月2日,国内专注于清洁技术投资的著名VC青域基金在杭州发布了《碳中和绿色投资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介绍,全球迈向“碳中和”的历史进程已经启动,绿色转型的投资正当其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其中,“碳中和”主题的绿色股权投资大有可为。

作为国内少有的专注于清洁技术投资的VC机构,成立于2009年的青域基金已经在“碳中和”主题领域做了多个布局,其管理的五十多个投资组合中涉及碳中和概念的项目超过50%。青域基金目前管理了四期基金超过20亿的资产,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期基金的募集。

为此,青域基金推出了这份《蓝皮书》。根据青域基金的研究,“碳中和”主题投资蕴藏的机会主要在电力、交通运输、工业、CCUS(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等五大领域。

电力:光伏投资的新风口已出现

碳中和背景下,电力领域的绿色投资机会集中在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电力系统储能和新一代能源系统。其中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的风电和光伏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陆上风电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平价乃至低价上网,发展逐步进入平稳期;海上风电尚处于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未来国内的风电投资方向主要包括了三点:1、机组大型化、低风速化、国产化;2、风电开发规模化、海上化;3、运维管理无人化、智能化。

相比于风电,光伏无疑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2021年我国全年新增装机55—65GW,“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到70至90GW。

与风电开发重心重回“三北”不同,光伏开发将实现东西并举。西部以大型发电基地为主,东部重点开发分布式光伏。同时,光伏企业正在按应用场景考虑解决方案,如“光伏+氢”、“光伏+储能”等,不再单纯追求组件销售为目标,而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低碳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在这一基础上,未来光伏投资的重点关注方向会是光伏管理和光伏新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蓝皮书》认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传统的硅电池有更多优势。TOPCon的一系列技术优势让其有望成为下一代产业化N型高效电池的切入点。HJT制程短,材料成本低,有望实现光伏行业降本增效。预测到2023年行业有望释放出超过150GW的HJT设备订单,单GW设备投资额有望降至3亿元/GW,总市场空间达450亿元,是PERC时代投资高峰的2倍以上。

除了风光这两大碳中和时代的电力主力军。水电作为安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将会因为技术成熟、成本低、调峰能力强等优势,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其中抽水蓄能作为水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在未来“双碳”愿景下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代核电则会是我国核电技术“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审批的重启会使核电行业迎来复苏,市场前景广阔。

储能方面,由于是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的核心途径,未来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商业模式将逐渐清晰。随着技术迭代,未来降本增效的空间也十分巨大。而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等新一代能源系统技术,则会为碳中和提供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氢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6000亿

新能源汽车是交通运输领域碳中和的主要路径。随着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的恢复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2020年12月,新能源车创造了24.8万辆的单月历史新高。从渗透率看,2021年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8.95%,创造了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渗透率达到11.31%,表明下游保持了高景气度。

因此,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行业增长的风口已经到来。国内本轮增长主要由下游真实需求驱动,且产业链成本下降使得部分新能源车相较燃油车更具经济性,因此增长有持续性。

《蓝皮书》预计,从中长期来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会占到全部汽车销量的20%,到2035年预计达到50%,增长空间非常乐观。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扩大,充换电基础设施也会成为投资热点。受政策和市场刺激,国内充电桩规模从2015年的12.6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56.6亿元。预计2019至2024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增长率将保持在25.9%,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亿元。

而换电市场经历了前期的市场冷落后,在车企推动下逐渐受到了市场青睐。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换电站纳入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车之外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发展的另一大趋势。目前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燃料电池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加快,企业正加紧布局产业链。

2019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2737辆,占全球市场的26.3%,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第二。预计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905万辆,整体市场规模超过2.9万亿,我国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

此外,大数据、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的融合还会带动汽车智能化市场规模的扩大。预计国内智能网联车市场规模在2023年有望达到2381亿,2020至2030年10年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近2万亿,增长率约为20.62%。2025年市场渗透率将达到75.9%,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网联车市场。

解码“碳中和”时代的五大投资机会

工业与CCUS:高耗能行业减碳至关重要

工业领域中的钢铁、水泥、建筑和矿业都是能耗大户,这也让工业成为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碳排放来源。

目前钢铁行业的减排主要措施包括:高炉转电炉、其他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替代等。目前来看,采用碳排放显著减少的电炉替代高炉,可以有效加快钢铁行业的碳减排。长期来看,伴随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钢铁需求呈缓慢下行趋势,也会显著降低钢铁行业的碳排放。

水泥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而部分环节又因为化学特性、成本经济性等原因,不具备减碳空间。目前来看,水泥行业技术升级减少能耗或增加碳捕捉的减碳效果有限且经济性差,未来将主要依靠水泥需求自然下降、政策性减排和能源升级来减少碳排放。

“碳中和”目标对传统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出丰富的市场机遇。作为碳排放比重较高的行业,碳减排对建筑行业意味着生产方式、技术水平、材料选择、商业模式等均面临革新。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等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装配式建筑或许会成为建筑业减排的新机会。

技术性减少碳排放难度较大的钢铁、水泥等行业,会让CCUS应用市场潜力不断增大。我国未来有望建成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 CCUS 技术体系和产业集群

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碳中和的助力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刚刚进入建设全国碳市场的阶段,仅电力行业被纳入其中。未来,碳市场将会囊括主要碳排放行业,并逐渐开放碳期货等各类交易品种和模式。长期看来,我国碳交易的年成交量有望突破100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

绿色金融方面,我国较为广泛的模式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债券。其中绿色信贷起步较早,已经实现良好运营。我国正探索开展能效融资和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服务。

绿色债券在我国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截止2021年3月,我国共有绿色债券888只,合计规模9107.53亿,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等传统部门,用于清洁能源、交通、建筑、水资源等领域。

绿色保险已经在环境高风险区域强制实施,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等20多个高环境风险行业,为数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