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印发《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规划聚焦提高防汛安全保障、强化节约用水、改善水环境质量,制定十项指标和六大方面任务。主要目标为基本建成与闵行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系统治理体系,助力闵行建成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21〕3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有关单位:
现将《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1年9月3日
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闵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重要五年,也是闵行水务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五年。为更好地支撑闵行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指导闵行水务未来五年的各项工作,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简要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闵行水务发展最快、投资规模最高、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之一。闵行水务按照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推进消黑除劣工作与苏四期工程,强基础、治标本、建生态,牢牢守住防汛安全底线,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面貌,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务问题。“十三五”期间,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闵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闵行区进一步完善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和水务设施长效管理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规划目标和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圆满完成。
1.围绕大局,防汛减灾能力稳步提升
巩固城市防洪安全。完成苏州河沿岸1公里、黄浦江沿岸10公里,共计11公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黄浦江闵行区段防汛墙防御能力维持千年一遇设防标准,城市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提高区域除涝能力。完成5座区管外围水闸安全鉴定,对周浦塘水闸、北竹港水闸实施了除险加固。先后建成了周浦塘泵站、友谊河泵闸、龙尖嘴泵闸、华漕港泵闸、许浦港泵闸和淀东水利枢纽泵闸改扩建等工程,新增泵站规模178立方米/秒,淀北片除涝泵站基本建成,有效提高了区域除涝能力。此外,春申塘泵闸、南新泾泵闸及北横泾中南泵闸正在建设中,北横泾南泵闸、北竹港泵闸、女儿泾泵闸、俞塘泵闸已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提升城镇排水效能。完成金丰、陇西、新梅、莘庄地铁南、虹许虹梅、华泾西、都庄、华漕等8座雨水泵站建设,新增泵排能力148.99立方米/秒;在建行南、莘庄地铁北、九星3座雨水泵站;已开展昆阳、景川、华江等雨水泵站的项目前期工作。
持续改造积水薄弱点。“十三五”期间,共完成110个防汛积水点、46座排涝泵站的改造工程,消除防汛积水薄弱点,有效抵御了超标准洪水、超强降雨、超长梅雨、超高水位“四超”及“黑格比”等台风,保障了城市平稳、安全、有序运行。
2.水清河美,水环境品质有效提高
持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要求,依托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强化污水管网建设、雨污混接改造、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等措施,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闵行区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污水外排工程、虹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污水管网完善工程、1300万平方米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万余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等9项城镇污水系统建设工程。制定出台《闵行区公共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实施意见》《闵行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住宅小区排水设施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暂行)》,常态开展公共排水设施养护管理月度考核、农村生活污水长效养护管理半年度考核。至“十三五”末,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
有力推进河道整治工程。在顺利完成全区181条段中小河道黑臭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苏四期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启动劣V类水体整治工作。聚焦苏四期5镇2街道共计93.2平方公里区域,有力有序推进四大类十个子项整治任务。在全市做到“五个率先”:率先完成苏州河沿线拆违工作,率先规划建设苏州河生态廊道,率先完成苏州河生态廊道样板段建设,率先完成苏四期整治前期摸底工作,率先启动苏四期综合整治。“十三五”期间,完成1471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完成481条段水系沟通;基本完成了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的目标。“十三五”末,全区20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304个纳入全市劣V类考核清单的监测断面以及苏四期范围内259个监测断面平中劣V类断面实现清零,消劣任务顺利完成。
稳步提升全区河湖水面率。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河湖面积管控,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闵行区骨干河道蓝线方案》《闵行区支级河道蓝线方案》《上海市闵行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根据《2020年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统计,全区河湖面积为33.56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达9.05%,超额完成市对区政府8.9%的考核目标。
3.惠及民生,水资源管理卓有成效
供水水质稳中有升。完成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闵行段)、建成浦江基地外配套输配水管工程。完成50公里馈水区域小口径供水管网改造和华漕、梅陇、颛桥、马桥4镇90公里管网改造,更换水表约1.7万只,全面完成镇村供水集约化改造;完成50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切实解决用户“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问题,提高供水用水效率,让居民喝上了优质放心的自来水。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区实际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远低于“十三五”目标值,并逐步稳定,实现了增产不增水,高效用水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配合市供水处完成了约3万套节水龙头的更换。相继创建了一批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小区、上海市节水型小区、上海市节水型学校、上海市节水型机关和上海市节水型企业。2019年被评为水利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是本市首批成功创建的两个区之一。
改进田间灌溉设施。按照《上海市农田水利规划》,进一步推进本区农业用水集约化,大力发展农田节水改造工程,强化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理。“十三五”期间,新增水利设施配套粮田菜田3800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片配套粮田果林5100亩,完成7个低洼圩区达标工程,顺利实现低洼圩区达标建设目标,有效加快农田灌溉配套设施新建与改造。
4.夯实责任,水管理助力优质服务
提升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了闵行区河湖数据校正和名录外水体的梳理、校核和命名等工作。通过建设河长制APP、河道巡检系统,实现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整改落实情况实时跟进。同时,不断推进远程监测、监控系统、泵管河闸联动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监测、监控、预警、指挥的“数字化、共享化、智能化”。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水务行政审批效能。贯彻落实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严格落实“双减半”工作。通过启用电子印章、优化审批流程等举措,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现所有水务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大幅压缩审批时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在全市水务系统行政审批受理情况排名中,我区网上受理率均为100%,保持名列前茅。通过主动跨前服务、加强批后监管,有效减少用户办事时间,当好城市的“河小二”。
构建河湖管护“闵行模式”。2018年,以高分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创建成功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区(县)。创新建立起河湖管护“1个模式、2项制度、3个亮点,4大体系”。健全体系、压实责任,持续深化完善河长制,一是做实三级组织架构,区河长办实行实体化运作,协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在8个街镇创建成全市首批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建成39个村居河长制工作站。二是优化完善工作制度。制定《闵行区河长制积分管理办法》《闵行区河长制工作台账资料管理指导意见》,严格落实“三查三访一通报”制度。三是提升河长履职实效,2017年以来,各级河长开展巡河履职超过12.32万人次,主动发现上报问题8182处,并做到销项闭环管理,确保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闵行水务发展在城区防汛能力提升、供水保障、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水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仍存在短板
一是防洪除涝基础设施还需完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风暴潮等自然环境因素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黄浦江高水位出现趋势性抬高,黄浦江堤防仍存在局部薄弱岸段。淀南片外围除涝泵站实施率较低,尚未达到规划标准。区内一线水闸大部分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病险水闸逐年增加,急需除险加固或翻新改造。
二是城镇排水能力相对不足。区域内雨水排水标准虽普遍达到1年一遇,但与国家最新规范要求的3~5年一遇尚有较大差距,台风暴雨期积水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市政管道及排水泵站建成时间较长,应对极端情况时安全可靠性有待加强。“雨水冒溢”现象仍有发生,水安全和水环境未能有效兼顾。
三是部分河道水质尚不稳定。水生态系统仍然较为脆弱,受雨污混接、初期雨水、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体质量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水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水务管理制度有待持续健全
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全四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已成为当前推进上海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闵行区作为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区,已有河湖管护“1个模式、2项制度、3个亮点,4大体系”制度基本适应目前管理需求。然而,对标“三全四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还应进一步优化提升,建设管理、设施管养、资金使用、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标准及规范仍存在一定的工作盲点和管理空白。
3.水务监管能力尚需着力加强
经过多年建设,闵行区水务基础设施网络已初具规模,但行业监管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与“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信息化监测体系建设尚不全面,信息采集不够完善、数据共享力度待提高、安全管理有待加强;“厂、站、网、河”一网协同调度能力不足,政府在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协调作用还需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尚未实现全覆盖,监管的及时性和后续处理力度有待提高;队伍管理能力、整体研判预判水平还需进一步培训和提升,以便有效地推进各项水务工作。
二、“十四五”发展趋势
(一)新的治水思路和发展理念为水务发展指明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和十九大“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水务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水务发展正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转变。
目前,闵行正面临城市功能转型、人口高度集聚和资源环境约束等多重挑战。在充分保障区域防汛安全的基础上,区域水务发展需与水环境提升、水生态改善、水景观营造相结合,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支撑闵行区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
(二)新一轮国家战略和城市总规对水务发展提出新任务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在“上海2035规划”中被纳入上海主城区域的闵行,有望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强劲支点。新一轮的闵行区总体规划确定了闵行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的重要规划定位。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要求,把握水具有鲜明的流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特点,“十四五”期间,闵行水务聚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及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服务虹桥、莘庄城市副中心建设,将更加注重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面貌、提高水资源配置效能,在已有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完善提升,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行水平,建设现代水务保障体系。
(三)工程补短板和行业强监管对水务发展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是新时代城市建设重要理念,也为新时期水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美好追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水务工作的重心正逐步向“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转变。
闵行区水务工作将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工程建设方面,针对除涝能力相对薄弱、水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以及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环节,优先开展已建水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并通过新增除涝泵闸、雨水泵站和水环境治理工程补齐短板;在行业监管方面,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让行业监管强起来,形成水务行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监管格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幸福河”重要论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注重“补短板、强监管、提品质、出亮点”,着力提高防汛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饮用水质,让水务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闵行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系统治水
细化落实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流域统筹、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协调河湖水网、防洪除涝、城镇排水、水资源保护、精细化管理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系统提升水务治理能力。
2.依法行政、制度管水
坚持依法从严管理,加强法制、体制、机制研究,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现代治水制度体系,进一步凸显法制保障、政策引领和机制创新在推动行业整体平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精细管理、提升能力
加强水务管理精细化,推进实施“智能+水务”工程,提升水务行业的现代管理能力,提升水务建设管理队伍的行政履责能力,提升水务行业服务民生的能力。
4.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属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提高水务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满足市民对饮用水水质、防汛安全和水生态环境提升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至2025年,基本建成与闵行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系统治理体系,努力实现“防汛保障可靠、河道环境生态、资源利用集约、水务管理智能”的目标。坚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统筹治理的治水思路,以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和水安全保障能力为重点,以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为着力点,助力闵行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
完善体系建设补短板。进一步完善以防洪除涝体系、河湖水网体系、污水排水网络体系、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网络体系、精细化管理网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水务体系”建设,补齐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短板。
强化制度建设补空白。进一步强化水务管理制度建设,通过梳理和完善已有制度体系,强化依法治水和制度管水,查找工作盲点,补齐管理空白。
深化能力建设提效能。进一步深化水务能力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放管服”改革、开放滨水空间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闵行水务的现代化管理能力,提高队伍管理能力、提升水务公共服务能力。
(四)主要指标
规划确定了10项规划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分别为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城镇污水处理率、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其余5项为预期性指标。具体指标如下: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补短板强弱项
1.强化防洪除涝网络体系建设,提升防汛安全
(1)除险加固防洪工程
进一步保障黄浦江堤防千年一遇标准不降低,实施黄浦江约14公里防汛墙除险加固工程。
(2)完善区域除涝体系
开展新一轮水闸安全鉴定,推进24座一线区管水闸大修和已鉴定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增强水闸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水利片外围泵闸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南新泾、北横泾中南、春申塘3座已开工泵闸项目,加快推进北横泾南、北竹港、女儿泾和俞塘等4座泵闸建设,补齐淀南片排涝泵站建设短板。预计到“十四五”末,新增泵站规模160立方米/秒,全区水利片外围除涝泵站实施率不小于70%。
(3)提标建设城镇排水系统
积极响应全市雨水规划要求,通过“绿、灰、蓝、管”多措并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韧性城市建设、道路大修等项目,推进排水设施提标、存量设施检测修复、管道补缺,进一步提高防汛减灾能力。
根据区域开发建设计划,聚焦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地区建设,启动新一轮高标准排水设施配套,支撑重点地区开发,建设九星、昆阳、华江、繁兴、景川和浦南等6座雨水泵站;开展18座老旧排水泵站大中修工程;启动部分雨水泵站初雨调蓄工程;有计划和针对性推进管龄10年以上排水管道的检测、修复或改造;根据市“十四五”排水计划,对排水管道雨水口及支连管进行改造;加强积水点改造,提升区域排水能力和调度能力;结合道路大修项目,同步推进市政排水设施提标改造,逐步提高建成区排水标准。
2.推进河湖水网体系建设,建设幸福河湖
通过系统治理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巩固苏四期河湖治理成果,主动跨前服务南部先进制造业、北部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地区发展,开展虹桥商务区、马桥、紫竹高新区等重点地区的河湖治理,打造示范河湖亮点工程;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引领,区域化、系统化治理河湖,提升水环境品质,贯通滨水公共空间,努力打造美丽河湖,初步实现生态绿色、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助力闵行打造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
(1)实施河道综合整治
通过实施姚家浜等19条段约35.6公里骨干河道的综合治理,提高骨干河道的输排水能力;结合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虹桥前湾等地区开发建设,对区域内中小河道实施综合整治,进一步沟通水系并提高区域河网的调蓄能力,优化河网布局;通过实施护坡护岸、清淤清障、人工湿地、建设缓冲过滤带、绿化美化等措施,开展镇村级中小河道生态治理,重现江南水乡风貌。完善中小河道整治疏浚底泥消纳处置方案,落实全覆盖检测,推进河道疏浚底泥分类消纳处置。到2025年末,新增河湖面积不少于100公顷。
(2)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运用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相结合的新治理理念,以典型区域为建设示范点,实施马桥镇、华漕镇、新虹街道、吴泾镇、浦江镇和浦锦街道6个清洁小流域建设,切实提升水环境,建设“幸福河湖”。
(3)加强区域水土保持
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开展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监测,逐步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的全覆盖,及时掌握全区及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成效,及时发现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3.完善污水排水网络体系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1)完善城镇污水排水设施及面源污染治理
对照新一轮污水系统规划和《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全面梳理排查市政管网,制订管网补缺工程方案并加快实施;结合清洁小流域等建设,督促街镇进一步完善区域截污治污工作;对老旧的雨水泵站开展技术改造,对已建雨水泵站增设截污设施,对泵站排口增设拦网,拦截泵站排口漂浮垃圾;根据市统一要求,建设水环境敏感排水泵站初雨调蓄工程,减少相关排水系统初雨对河道水环境影响;强化雨水口挂篮拦截垃圾,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推进通沟污泥处理,避免管道污泥的二次污染。至202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市考核要求。
(2)继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以提高农村河道水环境质量为主线,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稳定、治污效果良好”的要求,按照出水标准要求,针对老旧不达标设施开展提标改造;加强养护管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完成380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理水平。
4.优化供水网络体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优化区域供水系统
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虹桥水厂一期工程的前期腾地工作;配合做好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的移交接管,以及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协助推进高品质饮用水试验示范区工作;研究建立供水管理的市、区、水务公司联动机制。
(2)深入推进节约用水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加强取水许可的审批、监督与管理;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取水计量装置进行严格监管,继续推进大用水户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继续推进节水型小区、学校和机关等节水载体创建工作,达到全市水资源管理考核的指标要求;推广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5.建设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1)建设闵行区污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
配合建成市、区两级排水运管平台的总体目标,完成闵行区管辖范围内区管各类泵站运行状态的全监控,在雨污水管道中加装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和管道雨水水位监测,形成运行信息全收集、运行状态全显示、运行监管全覆盖的监测网络,从而支撑闵行区“厂、站、网”一体化运行调度功能,更好发挥存量设施效能。
(2)配合完善“一网统管”城运系统水务模块
一是完善排水应急管理系统,增设雨污水管道水位监测,优化水闸泵站联合调度,强化排水管道养护全过程监管,提升联合调度、科学调度水平。二是升级闵行区智能防汛系统,通过建立防汛大屏、完善防汛数据模块、布置重点区域监控等措施,扩大对重点区域水情、雨情、工情、灾情的实时监测,提高信息精细化感知水平。
(3)完善设施远程信息化系统
对各镇移交水闸实现远程监测、监控功能全覆盖;对已建取水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硬件、软件层面的全方位升级改造;对部分老旧水文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4)水务信息系统安全化、标准化改造
对已建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化、标准化改造,实现城市运行主题数据库适配升级,同时实现市、区、街镇三级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
(二)健全水务管理制度,强化依法监管
1.完善河湖长制机制
制定闵行区河湖长制“巡、盯、管、督”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河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河长履职“三张清单”、河长制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提升区、镇河长办能力建设,全面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加强重点问题监督检查,发挥河湖长制在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以及跨部门协调优势;建立村居河长工作站,做强做实治水“神经末梢”;加强河湖管护,动态完善河湖基础数据,全面提高养护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推动建立河湖管理协同机制,试点推广上下游、左右岸、区界界河等连片养护,打破河道等级和区域界限,鼓励引导河湖区域化、一体化养护,充分发挥河湖养护整体效益。
2.构建“智慧水务”管理体系
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体系。加快水务工程管理数字化转型,在传统水务项目管理中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升级完善现有信息化系统,努力构建闵行水务“物联网”,基本实现对日常工作更全面的感知、更整合的资源、更科学的决策、更自动的控制和更及时的应对。为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效益。
3.严格依法管理监督
聚焦重点类型、重点区域,深入开展河湖管理等水务专项执法行动,强化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全面推行水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加强执法联动与协作,强化执法信息交流机制。创新和改善监管模式和方式,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行政审批、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协同监管模式,探索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
4.健全排水设施管理
强化部门协同、市区联手、泵管联动体系,进一步加强排水设施运维监管;根据放江水质实施分级管理,加强泵站水质监测及清淤力度,落实泵站放江管控措施,严格杜绝旱天放江,减少泵站雨天放江河道对水环境影响;指导并定期检查企事业单位对内部排水设施的养护工作;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部门职责以落实养护工作;推进雨污混接改造长效管理,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
(三)加强水务行业能力建设,推进水务治理现代化
1.加强现代化管理能力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多环节,按照精细化管理“三全四化”要求,以法规规章和规划体系为支撑,以科技创新和标准建设为动力,以智慧高效为突破,全面提升闵行水务管理“法制化、标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
2.提升水务公共服务能力
拓展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进政务协同、政务服务、热线、网站和新媒体等建设,提升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水务智慧便捷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水务公共服务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发挥“一网通办”优势,深化跨部门协同、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审批材料和审批时限,探索当场办结、提前服务等办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增强监管能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全面实施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聚焦群众使用频率高的办事事项,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推进审批信息化操作,简化优化办事环节,提供更多智慧便捷的公众服务。
3.提升水务队伍能力建设
形成更加统筹有序的干部培育机制,树立水务行业“一盘棋”意识,整合资源,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层推进、流畅连贯、接续有力”的青年干部培育机制,建立扎实有效、清晰明确的干部成长培养体系;形成更加量足质优的年轻干部人才储备,着眼于水务发展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分层分类发现、培养和储备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突出、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年轻干部,着力增强干部职工适应闵行改革发展需要、适应水务新形势新任务的本领和能力;形成更加业务精通的领军人才培育选拔,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聚焦水务重点工作,服务闵行发展,注重培育选拔一批“品德素质优秀、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法治保障
认真贯彻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水务相关法治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实施普法活动,加强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二)资金保障
按区、镇事权健全水务工程与长效管理的资金投入机制,聚焦短板问题,强化资金管理。实行对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监管,重点关注薄弱地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资金得到安全高效利用,服务好“把闵行建设成为上海加快推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大局。
(三)公众参与
进一步形成社会关注、全民参与水务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区广泛开展关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水安全保障等宣传教育活动,调动人民参与水务发展的积极性。探索推行民间河长制度,增加社会参与治水的广度和深度,使社会大众成为闵行治水管水第一线的中坚力量,努力营造幸福河道人民建、建好河道为人民的浓厚氛围。
-
东北限电不简单!吉林一水务公司称停水电常态至明年 关键在煤炭供给
2021-09-28 -
国内首个核电智慧水务项目在秦山核电开工建设
2021-09-16 -
迈向“碳中和” 水务行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2021-09-16 -
如何构建低碳时代污水处理新格局?
2021-09-13 -
达卡水务局重新招标12兆瓦太阳能发电厂的计划
2021-09-10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白皮书》发布 北控水务污泥双回流-AOA深度脱氮除磷技术入选
2021-09-08 -
45家水务上市公司2021年中期业绩排行!
2021-09-08 -
TOT!邳州市东区污水处理厂(炮车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招标公告
2021-09-06 -
5.64元/吨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北门河再生水处理工程PPP项目预中标公示
2021-09-06 -
水务企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经验谈——业务模型
2021-09-03 -
经济承压背景下 水务行业投资有望加速且产能将逐步释放——2021年水务行业展望报告
2021-09-03 -
涉及首创环保、天津创业环保、云南水务等 今年以来这些水务上市公司走马换帅!
2021-09-01 -
水务项目资金缺口的解决之道
2021-08-26 -
我国水价上调进程开启 利好智慧水务和智慧水表行业龙头
2021-08-19 -
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浅析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