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国内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并网的思考

时间:2021-12-31 10:01:29 来源:储能设计

12月29日,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项目首批机组并网试运行。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储能设计”ID:ESSdesign)

项目总规模包括170万千瓦风电、30万千瓦光伏和55万千瓦*2小时储能,建成后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项目,也是配置储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场站,将单个项目的储能规模提升至吉瓦时的全新高度。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为主体的电源将“集中式+分布式”并举发展,风光储等一体化项目是集中式电源的主要建设模式之一。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项目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多能互补的一体化项目,提出了强化电源侧灵活调节作用,减轻送受端系统的调峰压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稳步提升输电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2021年度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工作的通知》,组织推进开发地点,积极推进一体化智慧联合调控,系统集成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多地也纷纷公布一体化项目开发试点名单。几点思考:

风光储等大基地项目是未来的新能源的主战场,大基地项目一般处于内蒙、新疆、青海、甘肃等相对偏远地区,近期全国发改工作会议也提出积极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当地的高海拔、低温、沙尘等自然环境对储能的建设提出特殊的要求,众所周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对环境温度和运行温度的适应性要求较高,例如三峡乌兰察布项目接近-40℃的最低环境温度,对储能系统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提出很高的要求;又比如高海拔地区需对设备的绝缘、安全净距、载流量等进行校验。

风光储的协调控制也是难点,尽管大家都知道,储能理论上可缓解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但如何在项目实操和调度控制运行中实现其完美耦合,技术难度很大。一体化项目可结合气象数据功率预测、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先进监测控制技术,实现各模块单元的风、光、储协同优化、实现智慧化高效运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协调优化运行。例如,三峡乌兰察布项目建设智慧联合集控中心,打造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的“中枢大脑”,加强与电网调度、负荷实时运行数据的耦合。

风光储等一体化项目通过风-光-储的联合优化运行,实现新能源与储能的一体化管理、调度和运行模式,示范大规模多场景先进储能技术应用,探索风光储的协调互动对电网提供多重支撑,从而实现新能源的“绿色、友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