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头部城燃企业“吸金”能力走强

时间:2022-03-30 16:01:37 来源:中国能源报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丨本报记者渠沛然)

日前,华润燃气、新奥股份和港华智慧能源相继发布2021年业绩年报。从年报中不难看出,2021年,天然气价格高位运行,上述三家城燃巨头在高气价下也实现了业绩增长,在营业总额、销气规模、项目数量、延伸业务、再生能源业务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其中,华润燃气天然气销售量同比增长17.4%至340.82亿立方米,营业额同比增长39.9%至781.75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净额增加24.15%至63.95亿港元。港华智慧能源营业额由2020年的128.26亿港元增至2021年的171.25亿港元,上升33.5%,股东应占税后溢利上升11%至16.12亿港元,管道燃气及能源销售、燃气接驳及延伸业务三大业务板块分类销售额均取得增长。新奥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60.31亿元,同比增长31.71%,净利润达41.02亿元,同比增长94.67%。

“主业”成绩持续向好

在“主业”天然气销售方面,华润燃气积极推动区域内工业重点行业开发,聚焦小微商业开发,全面推动“瓶改管”,实现销气量快速增长。2021年共销售天然气340.8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销气量增长22.5%、商业销气量增长18.1%、居民销气量则增长9.5%。

港华智慧能源2021年天然气销售量大幅上升至145.79亿立方米,增长约21%。其中,尤以工商业及分销方面的升幅最为明显,较2020年增长28%。总客户达1509万户,较去年增加95万户。

新奥股份直销气业务实现翻倍增长,对此,新奥股份表示:“公司2021年业绩受到企业重组的影响比较大,重组新奥能源后,增加了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

新奥股份同时指出,在高气价下,天然气零售业务毛差从2020年的0.6元/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0.51元/立方米,公司业绩依靠综合能源、增值服务以及新用户拓展带来的接驳业务增长得以提升。

但港华智慧能源也在年报中指出,2021年下半年,天然气需求大增,国际液化天然气价格创下历年新高,内地天然气上游价格大幅攀升,集团下半年的燃气销售毛差面对下行压力。同时,以较低毛利的燃气价差大力推动工业客户煤改气增加了燃气销量,也摊薄了集团整体燃气毛利水平。

丰富气源拓展市场

港华智慧能源表示,通过不断拓展渠道,采购价格较低的国际LNG气源,包括联同母公司中华煤气签订LNG进口长约,于四川省威远县建设页岩气液化项目,以及在河北省唐山市投资LNG接收站储罐等,巩固了集团的自主气源并为后期的天然气交易作足准备。

据悉,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LNG接收站储罐项目已展开前期施工,投入使用后,可以增强该集团在华北及东北地区的调峰能力。

新奥股份母公司新奥集团则计划与首华燃气组建天然气销售公司。据悉,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具体持股比例以实际出资和合资协议为准。合资公司将借助新奥恒新及其关联方的城市管道燃气业务体系,进一步拓展下游销售市场,稳定销售渠道,提高天然气销售议价能力。

对于如何继续开拓燃气市场,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打算。港华智慧能源连同下属企业将新增4个城市燃气项目,预计5年后带来的天然气等值年售气量达2.45亿立方米。

华润燃气则与成员公司新增签约项目11个,注册项目23个,增加特许经营区域2.4万平方公里,新增区域GDP3.8万亿元,潜在销气量达67亿立方米,重点项目涵盖2个直辖市及多个地级市。

此外,新奥股份的舟山LNG资产收购仍在推进中,未来将成为该公司天然气产业智能生态的重要支点。

综合业务多点开花

燃气行业需要同时面对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竞争压力,审慎确定燃气行业定位、调整发展战略,成为摆在燃气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纵观市场,燃气企业已从过去单一的燃气公司向智慧型综合燃气公司转型。

2021年,华润燃气新投运充电站25座,累计投运充电站132座,全年售电较同期增长29.4%至2.2亿千瓦时;新投运加氢站4座,累计批准建设及投运加氢站15座,分布于潍坊、襄阳、无锡、白城、武汉、泰州等地。

港华智慧能源称,到2025年,将为 200 个工业园区提供智慧能源方案。截至2021年,港华智慧能源连同母公司中华煤气已在2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布局逾110个再生能源项目,落实发展 32 个零碳智慧园区,业务涵盖多能(冷、热、电)联供、光伏、储能、充换电站、工商客户综合能源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综合能源业务方面,2021年,新奥集团签约光伏装机规模达380兆瓦,其投产的泛能项目规划方案融合了生物质、光伏、地热、天然气、储能等低碳能源及技术等,未来这些项目也将得到重点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不论是大型城燃企业还是地方小型燃气企业,都愿意通过布局全产业链实现业务均衡发展以增强长期竞争力。燃气企业也将通过合作取长补短,不断拓展资源和渠道,以面对产业链一体化趋势,以最低成本实现多元化发展。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