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据中经智盛发布的《中国碳中和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碳中和,也就是净零排放,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
温室气体排放有多种,但主要是二氧化碳,占73%。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
《零碳中国 绿色投资蓝皮书》预测,零碳中国将催生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包括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约达99.0亿吨,预计2021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将达101.09亿吨。
目前,我国碳中和产业链核心产业架构从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前端为碳排放;中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碳捕捉、碳吸收等;后端加强生态碳汇,包括使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采用绿色建筑、扩大树木种植面积以及采用碳交易市场等,增加碳吸纳量。
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随后再多次重大工作会议和对外问答过程中提到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预计未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出台,我国碳排放情况将进一步改善。
-
中国经济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
2022-05-17 -
中国智造品牌论坛暨中央企业装备制造创新成就云展览举行
2022-05-17 -
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指数报告(2021)正式发布
2022-05-16 -
中国经济的四月之惑
2022-05-16 -
100%国产化!中国煤炭科工助力首套国产超长工作面成套技术与装备成功试运转
2022-05-16 -
范为:浅析中国碳金融市场之发展
2022-05-16 -
什么是稠油、超稠油?我国稠油开发现状如何?
2022-05-16 -
美商务部:中国境外生产的硅片不受调查约束!
2022-05-16 -
瑞士媒体: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将成投资“超级趋势”
2022-05-14 -
赋能AGV/AMR,科聪出席2022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并发表演讲
2022-05-13 -
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获重要突破
2022-05-13 -
我国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2022-05-13 -
中国电力2022-2023年度储能电芯、电池簇、BMS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布
2022-05-13 -
国产高端传感器,如何助力中国智造腾飞?
2022-05-12 -
“吹”终究让位于“实”:俄乌战事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启示
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