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示热射病致死机制
文|陈根
每到夏季,中暑的人总不在少数,热射病就是一种重症中暑。根据美国流行病学数据,热射病一旦诱发热衰竭,死亡率能达到 63.2%。在过去的20年里,破纪录的热浪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许多与热有关的死亡病例,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热射病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
从前,科学家们认为热射病是一个物理性损伤过程,高热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当人体内温度持续升高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会直接导致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继而引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尽管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降温治疗并实施脏器支持处理,但热射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近日,中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热射病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热射病是高体温通过Z-DNA结合蛋白-1(ZBP1)诱发过度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多脏器损伤。
具体来说,细胞死亡是生物生命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现象。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程序性死亡和非程序性死亡。程序性死亡是细胞的正常凋亡,对于生物成长发育和正常活动十分重要,而过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会带来身体衰竭。
为了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热应激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采用了四种基因敲除或突变小鼠,分别为 RIPK3 基因缺失(Ripk3-/-)小鼠,MLKL 基因缺失(Mlkl-/-)小鼠,MLKL 及 caspase 8 基因缺失(Mlkl-/-Casp8-/-)小鼠,RIPK3 激酶域突变(Ripk3Δ/Δ)小鼠。
结果发现,高体温通过RIPK3途径而非HMGB1-caspase-11途径诱发多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DIC与多脏器损伤。此外,高体温诱导了肝、肺及肠等器官组织中RIPK3和MLKL的磷酸化,以及caspase-8等凋亡相关蛋白的剪切,敲除RIPK3基因确实能防止高体温诱发多脏器损伤与死亡。
随后,该研究人员又采用了 ZBP1 基因缺失(Zbp1-/-)小鼠,并将 Zbp1-/-小鼠及其对照野生型小鼠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诱发热应激反应。结果表明,热应激通过 ZBP1 介导 RIPK3 激活,从而促进热应激病理特征的发展。
未来,该研究或可减少热射病带来的相关伤亡。
原文标题:陈根:中国科学家,揭示热射病致死机制
-
发改委:进一步完善气化服务定价机制
2022-05-27 -
海南:运用价格杠杆 助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2022-05-25 -
电力调峰补偿分摊机制仍待优化
2022-05-11 -
万亿储能的另一面:价格机制、安全问题何解?
2022-05-10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的思考
2022-05-10 -
我国电力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现状及面临的新要求
2022-05-09 -
深度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的思考
2022-05-06 -
国家发改委:建立新型储能建设需求发布机制!
2022-04-28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进一步完善电力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的思考
2022-04-26 -
成本疏导仍是难题 储能发展亟需顶层设计
2022-04-15 -
深度 | 新能源环境价值衔接机制怎么建?
2022-04-15 -
新能源环境价值衔接机制怎么建?
2022-04-15 -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
2022-04-13 -
辛保安部署2022年提质增效工作:全力统筹能源转型和电力保供
2022-03-15 -
全国人大代表侯清国:完善开发建设管理 推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