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国电电力、浙能电力,谁是成长能力最强的火力发电企业?
直流与交流深度融合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形态特征,直流配用电系统具备潮流灵活可控、电压主动调节、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等功能,可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一、需求分析
(一)发展背景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二)技术需求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用电系统已经转变为集电能的收集、传输、存储与分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配电系统,其安全稳定运行、可靠供电面临极大挑战。
一是用电负荷局部快速增长。出现区域配电走廊紧张、配变负载率过高、馈线负荷分布不均衡、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二是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不足。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引起配用电系统潮流分布不均、线路过压、变电站潮流反送等问题。三是新型负荷和储能迅猛发展。电动汽车等负荷、分布式储能快速增长,配用电系统功率双向流动、网络阻塞等问题日益突出。四是供电能力不平衡。传统交流配用电系统“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结构导致配电系统潮流调控能力不足。五是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提升。随着高精尖产业的发展,用户对于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三)技术特征
平稳可靠。直流配用电系统运行更加平稳,供电可靠性更高。直流配用电系统通过直流变换器接入交流电网,具备一定的故障穿越和保护能力。交流配用电系统电压小幅下降时,变换器通过输出电压跟踪调节可把输出电流控制在额定值。
灵活可控。直流配用电系统功率互济、潮流可控,供电能力更强且方便进行网荷互动。直流互联不要求相位、频率、幅值上的一致性,可实现不同性质电源的互联,保障负荷转供;直流线路的供电能力约为交流的1.6倍,为高密度、窄通道负荷区域供电容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可实现网荷灵活控制。
优质高效。直流配用电系统电能质量更优、用能效率更高,更利于新能源消纳。直流配用电系统中的变换器可灵活动态补偿交流母线和用户侧的无功功率,稳定交流母线和用户侧交流电压;可减少交直流变换环节,便于分布式新能源及储能接入,提高能量的综合传输效率,并可为配电网提供一定的支撑能力。
二、发展现状
针对传统配用电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直流配用电系统是一种可行思路。我国已建珠海唐家湾三端柔性直流系统等一批直流配用电示范工程,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直流配用电系统和应用场景总体上仍处于方案探讨和示范验证阶段,在系统规划、控制保护、关键设备、核心器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技术瓶颈,需要电网、科研院所、设备商、用户等全产业链共同攻关突破。
三、核心技术
直流配用电系统须通过直流变换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以及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电压匹配和能量交互。其中,直流配用电系统的换流和变压环节同样主要依托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因此直流配用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分为器件、装备和系统三个层面。
(一)器件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是功率半导体器件。主流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有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等,但部分器件目前仍依赖进口。因此,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自主化研发,对于保障我国产业安全,构建安全、可靠、经济的新型配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二)装备技术
直流配用电系统的装备目前主要包含直流变换器、直流变压器、直流断路器等,仍存在成本高、体积大、实用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亟需进行优化升级以支撑规模化推广应用。
(三)系统技术
不同于直流输电,直流配网与负荷、电源密切结合,与交流系统交互影响明显,直流配用电系统的超快速故障保护和灵活优化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应用场景
直流配用电技术可应用于很多场景,典型的比如柔性互联、各类园区、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和建筑楼宇等,将服务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
(一)柔性互联
该场景通常采用直流实现交流变电站中压母线或馈线的互联,并向低压供用电系统延伸,包括交流配网合环热备用,提高供电可靠性;交流配网负载主动平衡,提高设备利用率;配网改造增容,减少占地和投资等。
(二)各类园区
该场景一般包括数据中心、工业优质供电等应用场合。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分析,就数据中心而言,相比交流系统,采用直流供电可提高约3%的传输效率、节约约6%硬件成本、节省约33%空间。
(三)分布式新能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直流配电网”,可提升配电系统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
(四)建筑楼宇
该场景是直流技术到民用建筑领域的延伸,在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领域碳减排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分析,光伏家庭采用直流用电比交流系统省电5%,而光储家庭采用直流用电比交流系统省电14%。
五、技术展望
展望未来,直流配用电方面仍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实用化问题如下:1)需提出直流配用电系统规划原则和可量化的规划评价方法,以解决系统规划难题;2)需提出基于“调控一体”和“一二次融合”方案的直流配用电系统扁平化的控制架构和控制策略,以降低系统建设和运维难度;3)需研制低成本、紧凑化、高可靠的直流断路器和功率变换器,以提升中压直流配电系统实用化水平;4)需研制经济、智能的低压直流用电系统关键设备和谱系完整的直流电器产品,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直流用电需求,推动低压直流产业生态形成;5)需建成多地域、多场景的安全、智能、高效的直流配用电工程并开展运行评估,完善标准体系。
广东电网公司将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政策和环境,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发展路线,立足研发、创新和应用,构建直流配用电系统整套技术体系,建成直流配用电仿真、检测、控制等系列研发平台。以创新性基础研究带动关键技术突破,以技术产业化推动工程应用,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前沿技术成果,助力国家新能源发展,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力争3—5年将直流配用电研究中心建成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直流配用电技术研发机构、直流配用电产业的技术引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作者陈建福系广东电网公司直流配用电研究中心主任;余占清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电科院研发变电模型转换工具实现自动化系统模型向信息化系统模型的自动转换
2022-07-06 -
陕西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融合工作全部完成
2022-07-06 -
一种新颖的全光交换方法诞生,可大幅提高光计算和通信系统能效
2022-07-06 -
擘画我国新能源版图
2022-07-06 -
央企加速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 推进新技术应用
2022-07-06 -
1.07GW!特变、中核、华电分羹新疆第二批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
2022-07-06 -
华为全屋智能2.0上市,照明子系统惊艳亮相!!
2022-07-05 -
天津滨海供电:建设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 探索能源低碳转型路径
2022-07-05 -
总投资4500万!上海投放首笔整区域光伏开发绿色金融贷款
2022-07-05 -
青海尖扎40万千瓦“牧光储”一体化建设项目开工
2022-07-05 -
急速崛起,业绩飙涨70倍,100亿出头的新能源新锐
2022-07-04 -
5月新能源物流车动力电池装车量:比亚迪进圈 马太效应显著
2022-07-04 -
“开放麒麟”是国产操作系统的救星吗?
2022-07-04 -
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2-07-04 -
辛保安赴南瑞集团调研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