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气举行储能及综合能源系统发布会
TOPCon光伏电池正成为上市公司争相布局的领域。
协鑫集成日前发布关于与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政府签署20GW光伏电池及配套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的公告,就投资建设20GW TOPCon光伏电池及配套产业生产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头部光伏企业TOPCon电池项目不断投产,该技术路线产业化正在提速。
争相布局
TOPCon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其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现有传统P型电池设备制程,极大简化了电池生产工艺,量产化困难度低,工艺设备产线兼容性高,可与PERC、N-PERT双面电池的高温制备工艺产线相兼容。
对于布局光伏电池板块的原因,协鑫集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主要是为了满足合肥协鑫集成组件基地的产能配套需求。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拥有TOPCon电池的自主产能,有效提高产业链整体毛利率水平,并缓解供应链风险,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含流动资金),在2022年至2024年分2年2期投资建设,每期10GW。其中,一期投资35亿元,计划于11月开工建设。上述负责人称,随着未来项目逐步达产,除满足合肥组件基地自产组件生产需求以外,可充分面向市场供货。
涌入光伏电池赛道的玩家不仅仅是协鑫集成一家。据记者粗略统计,天合光能、中来股份、晶澳科技等上市公司纷纷扩张TOPCon电池产能。皇氏集团、沐邦高科等公司更是跨界布局,近日分别披露了20GW和10GW的TOPCon电池项目扩建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头部企业的TOPCon电池项目已开始投产。晶科能源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晶科能源一期16GW的TOPCon电池项目已建成满产。下半年,晶科能源合肥二期8GW、尖山二期11GW电池项目也将陆续投产。
通威股份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规划新增建设8.5GW的TOPCon电池产线,预计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
9月7日,天合光能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TOPCon已达到了高效低成本大规模量产阶段,因此率先推进了该技术的量产化。
热度持续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光伏电池市场热度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光伏终端的高需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当前组件厂家采购力道仍未衰减,对于高效电池片的需求增量很大,使原本就供应短缺的电池环节更加抢手。
据通威太阳能官网数据,9月27日,通威宣布全线上调单晶PERC电池报价,其中166尺寸、182尺寸电池片均上涨0.02元/瓦,210尺寸电池片上涨0.03元/瓦,分别报价1.31元/瓦、1.33元/瓦、1.33元/瓦。这也是通威太阳能今年以来第10次调价。与1月的报价相比,其最新的价格分别上调了20.18%、18.75%、18.75%。10月25日,通威官网公布最新一期电池片报价,与上一期报价相比价格未发生变化。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光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垂直一体化发展成为行业主流,多个产业环节发力成为光伏企业谋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战略。除投资门槛巨大的硅料环节外,电池环节处于光伏行业上游,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单瓦毛利较高,因此也成为光伏龙头争相布局的重点,这样才能够保证供应链安全,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为穿透周期和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做好准备。
产业化提速
近几年光伏行业高速发展,技术不断升级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TOPCon是目前产业化较快的技术路线。一是因为PERC电池技术已经遇到“天花板”,而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空间较大;二是TOPCon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改造成本相对较低,在提效降本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是未来2至3年内具备性价比的路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约91%,异质结、TOPCon合计占比不足3%。预计到2025年,以异质结和TOPCon为代表的超高效电池技术占比合计将接近40%,到2030年有望超过75%。
当下TOPCon电池已进入产业化扩大阶段。根据长城国瑞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6月15日,国内已建成的TOPCon产能为30.55GW,在建/待建产能为178.8GW。在建产能中,预计有62.30GW产能将在年内投产。
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指出,通过5年至8年时间,在太阳能装备方面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其中包括TOPCon、HJT、IBC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
对于未来TOPCon电池产业化发展,不少机构持乐观态度。招商证券表示,目前TOPCon电池已经开始量产,正处在新技术推广的红利期,优势企业将在盈利、出货量上享受先发红利。TOPCon产业化降本增效的可见性强,优化空间也比较大,预计其产线盈利周期会比较长。
光伏新技术迭代往往是“新玩家”夺食传统巨头市场份额的好机会。但不少专家也坦言,尽管行业整体格局尚未确定,但对于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较高技术门槛的光伏电池领域,集中扎堆的跨界行为仍需警惕,特别是可能出现的盲目投资、“蹭热点”行为。(记者 杨烨 康曦)
-
“宁王”“锂王”开怼背后:动力电池回收的火热和尴尬
2022-10-27 -
三元锂电池的分类和三元锂电池应用范围有哪些?
2022-10-27 -
1309亿!光伏史上最大硅料订单诞生
2022-10-26 -
中石油中石化入局光伏+加油站 3种模式可参考!
2022-10-26 -
300MW!全国最大单体牧光互补项目开建
2022-10-26 -
未按期开工,安徽拟收回1.9GW风光指标
2022-10-26 -
中韩日三国地方政府推动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合作
2022-10-26 -
国际能源网-光伏每日报,众览光伏天下事!【2022年10月25日】
2022-10-26 -
钙钛矿、光伏组件回收等五项光伏技术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榜单
2022-10-26 -
李斌亲自挂帅!蔚来正式自造电池!
2022-10-25 -
宁德时代说明年要量产钠离子电池!营销噱头or秀技术肌肉?专利鉴伪其技术底蕴!
2022-10-25 -
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场景分析
2022-10-25 -
重磅!国家能源局:1-9月光伏新增52.6GW!
2022-10-25 -
“头重脚轻”的光伏产业大洗牌
2022-10-24 -
什么是组串式逆变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优缺点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