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重磅!国家发改委:重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时间:2022-12-12 07:51:08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获悉,1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知。

通知称: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原文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身、合乎规律、造福人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努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从1951年开始,我国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断,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着力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既深刻把握客观经济规律,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并不多。中国式现代化不依赖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国模式、不跟在他国后面亦步亦趋,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增长至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1.3%提升到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持续巩固和加强,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让沿线国家和民众共享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实践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切实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1美元提升至12556美元,赶上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式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条件约束也很大,这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对的突出国情。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不懈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首要的、根本的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确保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新成就。

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经济工作上,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加强多目标统筹和多政策协同,强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住行等大宗商品消费,壮大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建设多层级消费中心,促进节假日消费,持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项目建设。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支持重大改革试点地区、改革先行示范区等探索创新。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区域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加大力度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4+1”工程,建设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更深层次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草原、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重点国家和重大项目合作,完善共建“一带一路”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海外仓。支持国家级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提升能级。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境外投资效益。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适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积极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持续做好外资安全审查工作。健全境外投资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

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布局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树立大食物观,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开展重要农产品国际合作,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深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和煤电基础性调节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强化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