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互怼,看车企高管攻与防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XXX,请教育好你的团队,水军也需要讲素质,你说我们是……请先反思一下你的产品……”
近日,某品牌首席运营官发出一条微博,引发一片争议。目前该条微博已删除,事件已基本平息。
近年来,汽车圈大佬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争论屡见不鲜——从大洋彼岸的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到被员工戏称为“首席吹牛官”的华为余承东;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CGO李瑞峰等传统车企负责人,到理想汽车CEO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掌门人;从热销产品,到主流技术。
唇枪舌战,车圈大佬们公开互怼,从未像如今这般透明、频繁且尖锐,有的尺度之大,令人目瞪口呆。当然,这些“嘴炮”中,大部分无可厚非——在遵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抛开那些没营养的内容不谈,车圈大佬的“嘴炮”,一方面能打破传统营销模式,为品牌开辟流量新战场;另一方面,能让行业中那些重大、关键而又不为常人所知的问题浮出水面,引发公众参与讨论,客观上在社会上普及了相关知识。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从该角度而言,车圈大佬之间有很多“嘴炮”是良性的,比如关于混动技术和动力电池之争。
01.混动技术哪个最合适
2020年挑起的混动技术路线之争,直到2023年仍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如果汽车销量前三的比亚迪、吉利、长安都开始使用增程电动,某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可以停止了。”今年2月7日,在理想L7预热微博中,李想的话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尽管李想没有点名他针对的“某企业”是谁,不少网友认为,他暗指的应是长城汽车。
这场增程式技术之争由来已久。早在2020年9月,前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增程式电动是最糟糕的方案。”彼时,外界认为,冯思翰所针对的是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
彼时,李想选择了沉默,直到14个月后,他终于出了一口恶气:2021年11月,理想ONE单车销量超过大众品牌在华中大型SUV销量总和。李想特意制作了销量对比图,以挟冤记仇式回怼那位大众(中国)CEO,并发文:“感谢鞭策,继续努力。”
但争论并未停息。“增程式可油可电,是目前最合适的新能源模式。”2022年7月6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增程式车型——AITO问界M7上市,该款车也采用增程式混动技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特意发了微博,顺手在微博上CUE了一下李想,似乎在感谢他为开拓探索增程式作出的贡献。
此言一出,时任长城魏牌CEO李瑞峰在微博上快速反击。他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该微博添加了两个关键词:#智能DHT是全球更好的新能源技术##余承东称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这两位大佬在隔空对战,不料“误伤”了同样应用增程式技术的理想汽车。
李想可不是善茬,在汽车圈大佬中,眼里最揉不得沙子的当属他了。2022年8月15日,李想在二季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增程式是电动车,加了增程器;PHEV是燃油车,加了块电池,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他直言:“如果他们连这都搞不明白,我不相信他们能做好产品。”
此番言论一出,次日就有回应。8月16日,李瑞峰在微博上发文回怼。他表示,“说增程是一辆电动车,PHEV是一辆燃油车,这是对新能源产品的极大讽刺,什么逻辑呢?”他还附上#李想回应增程式技术落后#的标签。
当天,岚图汽车CEO卢放也加入这场争辩。他在微博发文称:“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增程式或者智能多模驱动(以电驱动为主的PHEV)是两者最佳的结合,这样既能带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体验,也能满足补能便利性的需求。”
更多业内人士也耐不住了,长安新能源CEO邓承浩,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等先后加入讨论。
这场技术之争,堪称高质量互怼,客观上促进了行业混动技术不断提高。这些“嘴炮”也向消费者普及了汽车三大混动技术路线——油电混动(HEV)、插电式混动(PHEV)以及增程式混动。即使是在汽车行业内,也有不少人从中受益匪浅。
“技术之争就是进步之争,只有不断切磋,才能推动中国新能源造车水平螺旋式上升。”李瑞峰直言。
尽管这场混动技术之争至今还在延续,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技术最终还是会过渡到纯电。
“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退出市场,比如欧盟通过的2035年燃油车禁售规定中,就包括了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
02.动力电池哪家强
除混动技术外,关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业内同样纷争不断,两大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之间曾经口水纷飞。
这两家公司所代表的技术路线,即三元锂电池与硫酸铁锂电池之争,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之一。
这场争论也持续了几年。2020年5月11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年度业绩说明会表示,“有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安全”,并称宁德时代的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碰撞、充电、浸水以及电池设计制造等方面。
很快,有人说,曾毓群所指的“滥用测试”,就是针对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专属名词,包含挤压测试和针刺测试。
当晚,时任比亚迪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发文表示:“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针刺是难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
结果,10天后,5月22日、23日,宁德时代接连分别发布了两个实验视频,表示自己早已掌握三元锂电池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却不将其视为电池安全的证明。视频内容疑似回应比亚迪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对三元锂电池的质疑。
第二天,5月24日,李云飞在个人微博上发文:“刀片电池自(2020年)3月底发布至今,也只是客观地讲述各种电池的品类特性和优点劣势、三元电池不安全等,这些都是行业共识和常识,没有提谁,也从未针对过谁!但不知为何,近期被弄得这么针对?”
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来一场巅峰对决,这是早晚的事。
其实,在现阶段,无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眼下均还不具备互相革对方命的基础,而是基于各自优势拥有各自细分市场,市场格局仍旧将以两种技术路线并存的现状延续下去。
03.电池为啥那么贵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得太快了,快到新的竞争与矛盾不断通过“嘴炮”公之于众,比如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一直被车企和电池厂家互相吐槽。
“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还在不断增加。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去年7月21日,曾庆洪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调侃称。
这段发言很快被何小鹏在朋友圈转发并点赞。可见,曾庆洪道出了一众新能源品牌的心声。
有意思的是,“宁王”掌舵人曾毓群当时就坐在台下。
造电池的宁德时代当然不愿意背锅。随后,曾毓群也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困扰,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言下之意是,宁德时代也很难。
次日,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再次回应,“很多主机厂抱怨我们电池厂把利润拿走了,实际上,我们也在盈利边缘挣扎,非常痛苦。利润往哪里走,大家可以想象。”
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仍须识时势。飞速发展的新汽车时代,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车企大佬。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反过来,他们也代表着这个时代。
当下也是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车企大佬既是品牌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品牌形象的人格化体现,很多消费者就冲着是否喜欢某个车企大佬而决定购买对象。
争论也好,“嘴炮”也罢,一个健康的行业不应只有一种声音。理性的“嘴炮”,对行业、对社会都有正面的引导、促进作用。
不过,大佬打“嘴炮”,更应注意底线,正如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道:“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以及你爱过的人。”
原文标题:嘴炮互怼,看车企高管攻与防
-
康泰生物上市六年业绩首亏 高管频频增持效果仍待考
2023-01-31 -
景杰生物将上会:2022年内多名高管离职,赵英明为芝加哥大学教授
2023-01-11 -
人在京东,当高管不如做兄弟
2023-01-09 -
又一能源央企高管被带走调查!
2022-12-05 -
以高管降薪来提升员工待遇,刘强东意欲何为?
2022-11-29 -
拿高管开刀!刘强东要让10%京东高管末位淘汰:还要降薪
2022-11-25 -
思客琦背靠宁王,毛利率持续下滑远低同行12个点,高管履历存疑
2022-10-21 -
高管大面积亲戚且实控人持股偏高,多利科技毛利率波动风险或加剧
2022-10-13 -
德芯科技狂分红式募资:高管敏感身份入股与巨额报销引关注
2022-09-14 -
“烫手”的摩托:摩托车逆势飘红,春风动力高管却忙着减持
2022-08-22 -
被美施压?中芯国际两名高管接连宣布辞职
2022-08-12 -
特斯拉前高管拟投35亿美元建电池材料工厂
2022-07-27 -
联想集团前高管入职瑞斯康达,此前曾负责联想云网项目
2022-06-10 -
传前海思高管跳槽联发科!负责芯片开发
2022-05-25 -
商汤科技大亏背后,高管股权激励成效几何?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