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情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最高负荷逐年攀升,日最大峰谷差逐年加大,2020年浙江省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9268万千瓦,日最大峰谷差达3314万千瓦。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电e家”ID:sgcc-zdej 作者:融媒体中心)
同时,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驶入“快车道”,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让能源格局变得日益复杂且动态化。
为了满足大量新能源及用户负荷接入的需求,探索源荷两端互动融合、增加电力系统弹性的实践路径是缓解供需平衡趋紧形势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电源端,探索“错峰发电”,建设绿色能源虚拟电厂增加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在负荷端,通过市场化机制最大程度激活可调节负荷资源参与负荷响应,是浙江电力在需求侧响应上的又一新探索。
过去,调控负荷的主要手段是有序用电,通过刚性执行的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但这种方式较为缺乏有效激励和补偿机制,无法调动用户需求响应的积极性。
5月25日,在省能源局指导下,在丽水市发改委、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和国网丽水供电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国网浙江电力在丽水地区开展了全省首次负荷响应专项市场交易,25户电力用户参与负荷响应,成交电量11万千瓦时,标志着丽水地区高弹性电网负荷响应市场交易模式开始试运行,负荷响应正逐渐迈入市场化模式。
懒人目录
• 什么是电力负荷需求响应?• 什么是负荷响应专项市场交易?• 哪些市场主体可以参与负荷响应专项市场?• 通过“市场交易”带来了哪些变化?
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
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简称负荷响应)是指电力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在约定时间内改变以往的电力消费习惯或用电行为,减少(增加)用电,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行为。
负荷响应市场交易则是通过引入市场化竞价模式,引导电力用户基于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自主申报参与需求侧响应,竞价完成后,中标的电力用户(负荷聚合商)在约定时间内改变用电负荷的一种响应新模式。
参与市场交易的电力用户可在不影响其主要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停止一部分辅助用电设备的运行,或降低辅助用电设备的负荷,从而将部分电力负荷让渡给更有需要的用户使用。这一部分负荷也就是我们说的柔性负荷,它在一定时间内灵活可变,在基本不影响用户的前提下达到削减或者增加负荷的目的。
对电网来说,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提高了电网“削峰填谷”能力,增加了电网弹性。
对用户来说,在不影响主要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降耗,还有钱赚。
以丽水华宏钢铁制品有限公司为例,工厂平时一个小时的用电量是15万到16万千瓦时左右,由于部分工艺可以分段运行,每小时可调节的“柔性负荷”可达5万千瓦时。
哪些市场主体可以参与此次负荷响应专项市场?
根据《丽水地区高弹性电网负荷响应专项市场试点运行工作方案》,参与负荷响应专项市场试运行的市场主体为丽水市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全体电力用户(普通直接交易用户、批发用户及零售用户)和售电公司。
但实际上,由于电力市场交易的特殊性,并不是每个自愿参与的市场主体都有准入资格。
“可调节容量大于等于200千瓦、单次持续响应时间不低于30分钟”等准入门槛把部分零售用户拦在了门外。
没达到准入条件的用户该如何参与呢?
可以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售电公司签订负荷聚合商服务协议,委托对方参与。
如果具备条件的零售用户觉得每次参与竞价有点麻烦,也可以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售电公司签订负荷聚合商服务协议,全权委托给对方。
在5月25日的专项市场交易中,丽水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首次以负荷聚合商的角色参与了负荷响应,代理了16个用户,成功竞价1.22万千瓦用电负荷。
通过负荷聚合商,汇集更多用户参与负荷响应市场交易,“聚沙成塔”,实现小散用户资源的高效聚合。
通过 “市场交易”带来什么变化?
相比2020年实施的用户一对一签订可调负荷合作协议、实施固定费率价格补偿机制的方式,此次负荷响应专项市场交易真实还原了电能的商品属性,而且反应了电能供需平衡要求下需求侧资源的稀缺度。
通过市场化竞价进一步引导用户积极参与需求侧响应,参与用户范围更广、自由度更大。
对华宏钢铁等用户来说,负荷响应市场化交易基于电价信号来增加或减少柔性负荷,这更符合自身的意愿和自身利益,而不是为了履行已有的承诺。
在本次市场化负荷响应过程中,华宏钢铁将4.8万度电以1.9元/千瓦时的价格参与负荷响应专项市场竞价,并最终竞价成功,参与交易,获利9万多元。
此外,负荷响应专项市场的成功试运行进一步深化了虚拟电厂的内涵。以浙江丽水为例,今年初,该地区利用自身小水电站丰富的优势,把境内1000多座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小型电站聚集起来,形成了基于绿色能源的虚拟电厂。如果说这个虚拟电厂是1.0版,那么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负荷侧柔性资源,则将这个虚拟电厂升级为2.0版。
电力需求侧实时管理系统
丽水地区预计今年最高用电负荷为250万千瓦,目前已经初步建成40万千瓦可调负荷和100万千瓦可调电源的2.0版虚拟电厂,源荷两端柔性可调负荷最高可达区域最高用电负荷的一半!
在“双碳”目标下,负荷响应市场交易使以往的负荷调节具备了市场化的商业模式,而虚拟电厂则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需求侧和供给侧协同发力、友好互动,推进电力系统低碳转型。
原标题:百万负荷“待价而沽”,这个“市场”不一般
-
国网重庆创新需求响应方式缓解电网度夏调峰压力
2021-05-31 -
电改新思维 | 增量配电供区转供电治理问题 如何做到清费顺价、标本兼治?
2021-05-28 -
广东广州开启“电力改革4.0” 互联网办电业务比例要达99%
2021-05-28 -
美国也有电力“迎峰度夏”难题 煤炭发电量将大涨
2021-05-27 -
浙江首次进行负荷响应专项市场试运行 成交响应电量11万千瓦时
2021-05-26 -
光伏储能投资测算 看“源网荷储”四维融合互动对各方的好处
2021-05-26 -
发改委:不得阻挠用户建充电桩!特来电:充电起火我赔!
2021-05-24 -
李鹏 | 负荷中心将成为能源低碳转型的主战场
2021-05-20 -
浙江丽水调整丽水小水电上网峰谷时段!
2021-05-19 -
用户不再是“甩手掌柜” 售电公司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