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1078万高考考生的未来放在AI手上……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又是一年高考时,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之际,考场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6月7日凌晨,北京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阵雨,算是为几个小时后即将开始的高考奏响了序曲,不知道有多少正在熬夜的“打工人”,听着雨声就想起了多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季——教室里,老师一边发着准考证一边不厌其烦地嘱咐着每个同学:“记得带黑色签字笔、2B铅笔盒准考证,拿到卷子写名字,答题卡不要弄脏……”
时隔多年,这套全国统一的标准话术想必依旧适用,2B铅笔与黑色签字笔凭借其恰到好处的软硬度与显色度,自机器阅卷出现之时便一步跨上了“神坛”,即便是跨越了光标阅读机、扫描仪、AI阅卷等多个阶段,仍然是考生答题的“神器”。
没有感情的“阅卷机器”
1988年,山东大学和重庆大学推出了一种自动阅卷设备——光标阅读机(Optical Mark Reader,即OMR),将全国阅卷老师从手工批改的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通过光学扫描和石墨感应技术,OMR可以识别出答题卡上的客观题答案,自动给考生打分。
山东大学作为推动光标阅读机阅卷的“元老”之一,专门了成立山东山大鸥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不仅生产光标阅读机,还涉足研发阅卷系统,成功研发了“无纸化阅卷”系统,并于1999年率先在广西英语考试试卷上试点网上阅卷。
至此,教师阅卷正式迈入了“光标阅读机”时代,考生将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由光标阅读机判卷,而主观题则写在另一张答题纸上,经过扫描仪得到答题图像后,传给阅卷老师,整个阅卷过程均在电脑上完成,实现了无纸化阅卷的同时,也降低了阅卷过程中出现各类意外的风险。
依托于光标阅读机的无纸化阅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国内各类考试的主要计分方式,但随着题量、考生规模的增长,其扫描速度上的劣势逐渐显现,高速扫描机逐渐将其取而代之。随后,“扫描仪+网上阅卷系统”的组合被各类组织、机构沿用至今,业内也涌现出了以山大鸥玛、科大讯飞、拓维信息为代表的诸多企业,开始针对阅卷领域的痛点研发相应的深度解决方案。
AI阅卷可以保证公平吗?
随着AI、大数据、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机器换人”的趋势也逐渐蔓延至阅卷领域。事实上,早在2005年,美国一家非盈利性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便推出了名为E-rater的机器评分系统,应用于GRE、TOFEL等考试。该系统应用AI技术,不仅可以指出考生的语法、用词和拼写错误,还可以评价考生作文题中的文章立意、组织结构和语言风格。
纵观国内市场,阿里于2017年便推出了AI批阅中文试卷的系统,产出了“全球第一份机器人批改的作文”。据搜狐报道,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阿里AI为来自俄罗斯、韩国等11位留学生批阅了中文试卷,“批阅一篇试卷的时间通常只需要40秒”。据悉,阿里开发这套阅卷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中文,所以AI改作文的主要标准,是集中在“纠正语法”上。
同年,科大讯飞将其与我国教育考试中心共同研发的机器评分系统作为评分辅助手段应用到了湖北襄阳的中考评卷工作中。该系统基于科大讯飞自主知识产权的手写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评测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设计研发,能够实现对除选择题以外的所有题型的空白题检测。不仅如此,其还能对语文作文、英语作文、英语翻译、文综类简答题、英语填空题题型进行计算机智能评卷;同时,也能针对语文作文与英语作文,有效地检测出考生抄袭范文的异常答卷,有效降低主观题人工评卷的工作量。
然而,AI阅卷除了速度优势外,其在主观题上的判别标准与理解能力却常常为人诟病。AI系统阅卷一般是通过判别关键词来评分,灵活性较差,遇到词义相近的短语或有多种解法的理科题目,往往就变成了“人工智障”。
美国Edgenuity公司的AI评分系统便是按照关键词的百分比来评分的,没有关键词0分,有一个就拿一点分,全部命中拿100分。有学生表示,当他完全不知道怎么答题的时候,就在回答框里填入各种单词,而且“经常会奏效”。还有学生发现,把问题粘贴到答案里也可以得分,因为问题里常常包含了关键词。所以,在实际考试中,AI尚且无法独立工作,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提供算法上的指导,后续还需要教师核查试卷。
“数字化考场”升级
线上阅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几近成熟,但在疫情催化之下,考生也需要进行“线上考试”,即“云考试”。在“云考试”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开启摄像头,打开学校规定的APP,以便老师远程监考,且考试期间不能中途退出,客观题可以直接通过考试终端在线上作答,主观题则在答题卡上作答后再上传至APP中,老师在线上完成阅卷。
2020年2月,猿辅导在线教育旗下的猿题库App便发起了一场初、高考英语模拟考试,全国共有123万学生报名参与。同时,平台还会针对每个人的错题点、薄弱点进行分析,提供一份智能诊断报告,便于学生查漏补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国范围内的“云考试”突破了地域限制,百万考生共同答题,可以帮助考生快速了解自己在全国同届考生中的实力排名。
如今,国内疫情趋于稳定,2021年高考如期而至。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1078万,而数字化趋势也蔓延到了线下考场。今天,北京考场已经率先使用了考试终端系统,考生仅需通过刷脸,就可以进入考场,无需再携带身份证、准考证等证件。
每年的高考日,“身份证忘带”、“准考证丢失”、“准考证损坏”等情况层出不穷,“警察帮助考生送证件”、“快速通道办理临时身份证”等新闻屡见不鲜。而通过考场外的人脸识别系统,考生可以快速“刷脸”进入考场,不仅缩短了老师人证核验的时间,更是拯救了那些忘带证件的“小迷糊”。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考生的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没带的时候也不要紧,因为这些系统已经提前录入考生信息,刷脸进入就可以。不用着急回家再取准考证、身份证等等,可以先考试,然后再进行后面的事项,不影响孩子的考试。”
写在最后
2020年对于数千万莘莘学子而言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这一年,高考并未在6月如约而至,而是推迟到了7月7日;这一年,课堂从学校搬到了家里,多数课程都是线上完成;这一年,学生第一次体验了“云考试”。疫情逼迫常规教育模式改变的同时,更为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当线上课堂、线上考试成为常态时,在物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持续迭代之际,我国在教育、考试等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也将向更高层次跃进。
参考资料:
1. 《逼学生作弊的AI阅卷老师》,量子位
2. 《高考阅卷技术简史:给1078万考生批卷的,可能不是个人》,放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