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原董事长、甘肃电投原副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核心提示:
7月,为了全方位、多领域地加速转型,欧盟发布了名为“Fit for 55”的一揽子提案,作为落实欧盟绿色新政的最新核心政策;
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未能就关键气候目标达成一致,退煤速度成为多边合作关键词;
“欧佩克+”内部分歧得到调停,减产联盟确定了从8月起的减产计划,同时也为后续完全解除减产协议划定了路线图;
最新公布财报的国际石油巨头盈利情况有很大改观,但这些企业仍在继续紧缩扩张产能的相关开支,将现金用于赢回投资者的信心,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全球范围内达成多笔碳中和LNG交易,碳中和LNG作为能源行业量化或减少碳排放的举措之一,在国际能源贸易领域逐渐获得关注;
德美就“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协议,美方明确表示不再向该项目提出进一步制裁,这条争议已久的管道建设扫清最后的障碍,预计年内可投入使用,届时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供应格局如何,同样值得关注。
●欧盟公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提案
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名为“Fit for 55”的一揽子提案,旨在将其净零排放气候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提案涉及气候、能源、交通运输、税收等多个方面,包括收紧现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并应用于新的行业、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并提高能效、加快推广低排放交通方式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新的低碳燃料、制定与“欧洲绿色协议”目标一致的税收政策、制定防止碳泄漏相关措施、保护和增加天然碳汇等诸多内容。预计这些政策组合将引发能源、交通等诸多行业的重大变革。
众所周知,欧盟气候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仅下降了24%,与其设定的目标距离尚远。“Fit for 55”是欧盟委员会落实欧盟绿色新政的最新核心政策。在“Fit for 55”提案中,欧盟提出,将在未来10年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在EU-ETS改革方面,自2005年启动以来,EU-ETS已覆盖了欧盟的电力与热力、高耗能工业等部门,促使电力和高耗能工业部门减排42.8%。此次欧盟委员会提议进一步降低总体碳排放上限,提高其年度减排速率,并逐步取消航空部门碳排放免费额度,首次将海运业排放纳入EU-ETS,为道路交通以及建筑领域建立一个新的碳排放交易系统等。在能源转型方面,目前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欧盟碳排放总量的75%,该提案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当前的32%提升至40%,并对于可再生能源在运输、供暖与制冷、建筑以及工业中的使用分别提出了具体目标。在能效方面,将通过《能源效率指令》在欧盟层面上设定更具约束力的年度目标,以减少能源总消费量、降低碳排放和解决能源贫困问题,其中包括要求公共部门每年翻新3%的建筑物等。在交通方面,将对轿车和货车实施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要求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到2030年和2035年相比2021年分别降低55%和100%,自2035年开始禁售燃油车,并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加氢站数量的强制性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Fit for 55”提案中确定了被视为碳关税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的征收计划。欧盟计划自2023年1月1日启动为期3年的过渡阶段,在2026年开始正式启动CBAM。初始阶段,考虑到碳泄露风险、EU-ETS范畴、技术与行政成本等因素,拟从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等行业启动该机制,仅针对直接排放。未来,征收范围可能扩大至其他高排放行业,并包括间接排放。
“Fit for 55”一经提出,就在欧盟引起激烈争论,欧盟航空业、汽车制造业以及高度依赖煤炭的部分东欧国家反对声尤为明显。另外,CBAM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在欧盟看来,机制的实施将保护欧盟企业不受气候政策宽松国家产品的竞争影响,主要将对进口的钢铁、水泥、化肥等产品造成影响。但评论认为,实施CBAM相当于征收碳关税,很可能将动摇全球贸易格局,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贸易保护争端。据悉,“Fit for 55”提案要正式成为欧盟法律仍需要经过欧盟27个成员国谈判协商决定,预计将耗时数月,而在该提案正式实施前,部分条款还可能有所调整。
●G20未能就淘汰煤炭进程达成共识
7月23日,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当天会议讨论的重点是气候和能源问题。G20能源和气候部长首次达成联合公报,一致认同58项行动,但对另外两项行动未能取得一致共识:一是通过设置煤炭淘汰日期,在未来十年加速去碳化进程,二是停止对煤电的国际公共融资,并在特定日期前终止对低效化石能源的补贴。G20主席国意大利将把与煤炭相关的这两项争议提交10月底的G20领导人峰会讨论。
在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过程中,能源行业的脱碳转型成为其中关键一环。G20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的近八成,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上所述,在此次的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上,争议最大的两点是逐步淘汰煤炭和停止对煤电的国际融资。据称,印度、中国和俄罗斯反对为逐步淘汰煤炭设定硬性期限。在10月份的G20领导人罗马峰会上,退煤相关事宜仍将是各方主要的讨论议题之一,退煤速度已成为多边合作关键词。此外,本次G20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在实现《巴黎协议》气候目标上也存在分歧,一些国家希望在10年内加速达成该目标,另一些国家则希望维持气候目标的实施进度。不过有评论认为,此次会议使G20在接受1.5摄氏度目标和承诺中长期计划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也为将于11月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 26)打下基础。
●主要产油国就增产计划达成一致
7月18日,“欧佩克+”第19次部长级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欧佩克在会后发布新闻公报称,与会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从今年8月起,每月将其总产量上调日均40万桶,直至逐步取消日均580万桶的减产;与会各国将继续举行月度会议来评估市场情况并决定下个月的产量水平,努力在2022年9月底前结束减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欧佩克+”减少了1000万桶/日的石油产量,现阶段58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是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于2020年4月达成的协议。随着全球大部分地区经济持续复苏,石油市场基本面不断改善,石油需求有明显增长迹象。在此背景下,“欧佩克+”内部分歧得到调停,该减产联盟确定了从8月起的减产计划,同时也为后续完全解除减产协议划定了路线图。根据最新安排,“欧佩克+”现有减产限额最早将于明年9月全部恢复,届时“欧佩克+”的减产行动将全面结束。
如今的国际石油市场,从供应侧看,尽管“欧佩克+”逐步增加供应量,但短期内石油供应仍然吃紧。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下半年石油市场仍将有150万桶/日的供应缺口。“欧佩克+”指出,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着油价走高,供应限制将逐步放松,不过,一旦疫情反复,减产协议将推迟至2022年年底结束。从需求侧看,尽管疫苗接种加快推进,经合组织国家石油库存显著下降,但疫情蔓延促使金融市场广泛避险,新的防疫控制措施也在进一步威胁石油需求。短期内石油需求改善情况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石油巨头盈利情况大为改观
7月以来,国际石油巨头陆续发布二季度财报。由于全球能源消费快速回暖、国际油价稳步攀升,油气企业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今年第二季度,五大国际石油巨头的利润创下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公布的第二季度利润分别达到47亿美元和31亿美元。壳牌公布的净利润为55亿美元,道达尔净利润35亿美元,BP实现的净利润约为31亿美元。尽管盈利大增,这些石油巨头并未表示要增加资本开支,而是在坚定油气减量战略的同时,选择优先提高投资者回报。
去年二季度对于油气企业而言无疑是最黑暗的时期,由于疫情影响,各地油气需求骤减,国际原油期货一度出现历史性的负报价,如今油气行业虽已走出了2020年史无前例的亏损阴影,但面对石油巨头近年来回报率不佳的事实,再叠加化石燃料令人担忧的中长期前景,传统油气行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仍然不足,不少投资者纷纷选择放弃油气行业。为了赢回投资者的信心,石油巨头在逐渐恢复元气、扭亏为盈之际,在资金的使用上优先考虑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提高股息和股票回购几乎成为他们一致的选择。如近日BP公布的第二季度每股派息高于第一季度,同时启动了14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壳牌将股息提高了近40%,同时启动了价值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道达尔公司也宣布了股票回购计划,并承诺将把40%的盈余现金用于股票回购;雪佛龙表示每年将斥资20亿至30亿美元恢复股票回购,并宣布成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致力于研发降低碳排放的技术以吸引投资者;埃克森美孚也宣布了类似的举措。
另一方面,盈利情况大为改观后,油气企业并未大幅增加勘探开支计划,而是继续维持严格的资本支出计划,在扩张产能方面紧缩开支。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大势所趋之下,石油行业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多数石油巨头都制定了到本世纪中期实现净零排放的宏大计划,但要放弃化石燃料、转而使用清洁能源,传统油气企业需要有充足资金投入到低碳和新能源领域。油气巨头从利润、股息以及上游勘探活动等方面释放的信号是,短期内不会全力投入新增产能,而是利用油价上涨带来的收益重振资产负债表、偿还债务并重塑投资者的信心,以求为未来转型争取时间。
●碳中和LNG逐渐受到关注
7月6日,由壳牌东方贸易有限公司向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首船6.6万吨碳中和LNG在大连港完成卸货,这是全球首个以长约形式开展的LNG贸易碳中和业务。14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日本公司首次达成碳中和LNG交易,与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INPEX)签署LNG现货及对应碳信用额度的交易合同。15日, BP表示将向墨西哥Sempra接收终端交付首批碳中和LNG货物。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完成多船碳中和LNG交易,如俄气向欧洲交付首船碳中和LNG、日本多次购入碳中和LNG、新加坡和印度等国相继达成碳中和LNG交易等。LNG生产商竞相添加脱碳标签,通过交付碳中和LNG以增强天然气的吸引力。
碳中和LNG这一概念已问世几年。所谓碳中和LNG是指在天然气的上游开采、处理、液化、运输、再气化以及最终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被其他形式的减碳行为完全抵消,进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净零排放。例如,壳牌于2020年6月与中国海油签署的2船次碳中和LNG就是通过壳牌在中国青海和新疆支持的植树项目抵消了该船次LNG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值。其他碳中和LNG供应商提供的减碳方案还包括投资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碳捕捉项目等。
在碳排放管理逐步深化的国际形势下,油气部门践行减排承诺,减排理念下碳中和LNG等新型市场交易品种逐渐获得关注,碳中和LNG的运作方式在国际能源贸易领域的应用日益加强。天然气市场信息和数据提供商Natural Gas Intelligence预计,虽然今年碳中和LNG的交货量在全球LNG交货总量中的占比不足1%,但这并不会阻碍碳中和LNG在市场中的继续渗透。伍德麦肯兹认为,LNG的绿色进程才刚刚开始,业内对于碳排放的认识也会逐步加深。随着未来需求逐步上涨,LNG市场可能面临更高的减排要求,政府立法、股东义务和项目融资等领域可能要求LNG生产方、交付方和消费方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德美就“北溪2号”达成协议
7月21日,美国和德国发布联合声明,称两国已就双方争议已久的、直连德国和俄罗斯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协议。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美国将不再阻挠“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德国将为该管道绕过的乌克兰和波兰给予一定补偿,同时德国还承诺,若与俄罗斯的这一天然气管道项目威胁到乌克兰的国家和能源安全,德国将对俄罗斯采取包括制裁在内的反制措施。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设计输气能力为550亿立方米/年,建成后将成为俄罗斯绕过乌克兰和波兰、对欧出口天然气的主要通道。在过去的数年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遭到了美国和乌克兰等几个欧洲国家的反对,美国还一再采取各种制裁措施阻挠该项目的建设。此次协议的达成意味着这条争议已久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已扫清最后的障碍。“北溪2号”管道运营商日前表示,管道铺设已经完成99%,预计8月底前完工,今年可投入使用,届时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将大大增强,每年出口至西欧的天然气量有望在当前基础上翻番。
-
国家能源局通报:1-5月17起电力伤亡事故,死亡17人,涉10家企业
2021-08-16 -
国家能源局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2021-08-16 -
世界五大能源超级结构
2021-08-16 -
本周能源:科技,零售业可再生能源业务
2021-08-16 -
【PPT】舒印彪: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及实践探讨
2021-08-16 -
区块链技术在国家电网公司能源计量领域首次应用落地
2021-08-16 -
进入“亿级电网”时代 浙江如何应对?
2021-08-16 -
阿克芬可再生能源将获得3.63亿美元的PV& amp; amp;风电项目
2021-08-16 -
格林科取消购买橙色可再生能源的计划
2021-08-16 -
石油和煤炭:能源替代及其不久将结束
2021-08-15 -
可再生能源使加利福尼亚州的排放量低于1990年的水平
2021-08-15 -
挪威的能源政策对世界的启示
2021-08-15 -
可再生能源2.0:在后补贴时代为可再生能源的新复杂性做准备
2021-08-15 -
石油巨头维多(Vitol)向低碳新可再生能源基金投资2亿欧元
2021-08-15 -
能源爆炸周
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