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照明抗疫!三雄极光派上用场了!
4月15日消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并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汽车共有广东肇庆工厂、广州工厂和武汉工厂三座汽车工厂,其中,广州、武汉工厂仍在建设之中,小鹏汽车的产能主要集中于广东肇庆工厂。但由于华东地区集中了大量核心供应商,即便位于广东的工厂也无法避开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导致大量工厂停产
自3月以来,上海和吉林两地已有不少汽车工厂因疫情而停工停产。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华晨宝马、上汽通用等3月产量下滑幅度均超30%。
其中,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特斯拉已经连续停产21天。3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因疫情原因停产4日,但随后其在内部通知中表示,复产计划被取消,并且没有透露何时能恢复生产,截止4月15日,特斯拉仍有复产消息传出。
据了解,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海外的首个超级工厂,2021年其产量达到特斯拉总产量的50%以上,日产能约在2000-2500辆之间,其中包括至少生产1500辆ModelY,由此计算其单月产能约在6万-7万辆之间。
本次停产已超过半个月的时间,特斯拉保守估计损失至少3万辆的新车产量,这将大大影响其4月的产销量。
此外,有预定的用户表示,去年12月份下旬下单的特斯拉,至今尚未交付。目前,据特斯拉官网显示,国产Model3入门版车型等待时间最长,预计交付时间为20-24周(约4.6-5.5个月);ModelY入门版车型等待时间最短,预计交付时间为10-14周(约2.3-3.2个月)。
如果5月份真如小鹏汽车董事长所言,所有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那么交付时间将会再度延长。
除了特斯拉外,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也因为疫情原因导致无法正常进行生产作业。4月9日,蔚来汽车在官方APP上发布“关于近期生产与交付情况的说明”,蔚来称,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蔚来汽车CEO李斌表示,“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蔚来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到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李斌还表示,“这个情况也不是蔚来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4月1日,上汽大众表示经综合考虑近期生产任务完成状态,疫情情况以及零部件供应物流状况,,安亭生产基地停工,按计划开展设备维修、工厂改造等项目,并全力确保围绕市场用户订单交付的各项必要性工作正常运转。防疫和安全、生活保障方面的各项措施均已按照各级政府相关规定落实。
4月14日,长城旗下坦克品牌官方消息称,因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受此影响坦克300车型于4月14日起暂停生产。
除了整车厂之外,上海及其周边还有不少诸如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领域的产业链配套企业,一级供应商博世、安波福、博格华纳,到芯片制造商飞思卡尔、得仪等重要零部件生产商同样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而停工停产,因此本轮疫情还导致部分汽车供应链吃紧。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2日,据乘联会发布的销量快报显示,整个三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3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环比增长63.1%。
在3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中,15家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全部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大部分都是100%的增长,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更是超200%的增长,其中,比亚迪汽车成为增长最多的车企,涨幅达334%。
不过,在经历过疫情冲击后,各大厂商的4月份销量数据想必不会好看到哪去,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目前疫情对全国汽车产量带来的直接损失和影响大约在总产量中占比20%左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上海这轮疫情对全国汽车产业,从上游的供应链,到中游的整车生产制造,再到下游的消费者和经销商,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如果5月份各大整车厂还要继续停工停产,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4月15日消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并期望更多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汽车共有广东肇庆工厂、广州工厂和武汉工厂三座汽车工厂,其中,广州、武汉工厂仍在建设之中,小鹏汽车的产能主要集中于广东肇庆工厂。但由于华东地区集中了大量核心供应商,所以小鹏汽车位于广东的工厂同样无法避开供应链的影响。
疫情导致大量工厂停产
自3月以来,上海和吉林两地已有不少汽车工厂因疫情而停工停产。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华晨宝马、上汽通用等3月产量下滑幅度均超30%。
其中,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特斯拉已经连续停产21天。3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因疫情原因停产4日,但随后其在内部通知中表示,复产计划被取消,并且没有透露何时能恢复生产,截止4月15日,特斯拉仍有复产消息传出。
据了解,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海外的首个超级工厂,2021年其产量达到特斯拉总产量的50%以上,日产能约在2000-2500辆之间,其中包括至少生产1500辆ModelY,由此计算其单月产能约在6万-7万辆之间。
本次停产已超过半个月的时间,特斯拉保守估计损失至少3万辆的新车产量,这将大大影响其4月的产销量。
此外,有不少预定了特斯拉汽车的用户表示,去年12月份下旬下单的特斯拉,至今尚未交付。目前,据特斯拉官网显示,国产Model3入门版车型等待时间最长,预计交付时间为20-24周(约4.6-5.5个月);ModelY入门版车型等待时间最短,预计交付时间为10-14周(约2.3-3.2个月)。
如果5月份真如小鹏汽车董事长所言,所有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那么交付时间将会再度延长。
除了特斯拉外,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也因为疫情原因导致无法正常进行生产作业。4月9日,蔚来汽车在官方APP上发布“关于近期生产与交付情况的说明”,蔚来称,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蔚来汽车CEO李斌表示,“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蔚来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到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李斌还表示,“这个情况也不是蔚来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4月1日,上汽大众表示,经综合考虑近期生产任务完成状态,疫情情况以及零部件供应物流状况,安亭生产基地停工,按计划开展设备维修、工厂改造等项目,并全力确保围绕市场用户订单交付的各项必要性工作正常运转。防疫和安全、生活保障方面的各项措施均已按照各级政府相关规定落实。
4月14日,长城旗下坦克品牌官方消息称,因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受此影响坦克300车型于4月14日起暂停生产。
除了整车厂之外,上海及其周边还有不少诸如发动机、动力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领域的产业链配套企业,一级供应商博世、安波福、博格华纳,到芯片制造商飞思卡尔、得仪等重要零部件生产商同样受到这次疫情的冲击而停工停产,因此本轮疫情还导致部分汽车供应链吃紧。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2日,据乘联会发布的销量快报显示,整个三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3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环比增长63.1%。
在3月份新能源车企销量排行榜中,15家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全部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大部分都是100%的增长,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更是超200%的增长,其中,比亚迪汽车成为增长最多的车企,涨幅达334%。
不过,在经历过疫情冲击后,各大厂商的4月份销量数据想必不会好看到哪去,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目前疫情对全国汽车产量带来的直接损失和影响大约在总产量中占比20%左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上海这轮疫情对全国汽车产业,从上游的供应链,到中游的整车生产制造,再到下游的消费者和经销商,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如果5月份各大整车厂还要继续停工停产,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
无处安放的“共享汽车坟场”
2022-04-15 -
产销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动能强劲
2022-04-14 -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加快重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打造一流城市配电网
2022-04-13 -
江淮汽车年报:靠补贴“扭亏”
2022-04-12 -
滴滴“牵手”海马,再造一个“小鹏”?
2022-04-11 -
石油市场需要规划电动汽车的主导地位
2022-04-11 -
电动汽车革命可能会牺牲数千个工作
2022-04-11 -
欧洲汽车业竞相抛弃柴油
2022-04-11 -
无人驾驶汽车获得认可
2022-04-11 -
豪华汽车制造商转向电动汽车
2022-04-11 -
美国人改用电动汽车需要什么?
2022-04-11 -
截至3月底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 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724.5万辆
2022-04-11 -
3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英国BEV超德国 法国TOP10车型级别最接近中国
2022-04-11 -
电车取代油车 离现实还有多远?
2022-04-11 -
无线充电是电动汽车的未来
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