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太阳能 >

三一重能风电整体方案解决商将登陆科创板 乘“双碳”之风起航

时间:2022-06-13 15:22:30 来源:财报网

2022年6月13日,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能)开启科创板IPO网上网下申购,风电板块即将迎来又一家重量级企业。资料显示,三一重能此次拟公开发行股份1.88亿股,约占此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16.00%,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77亿股。此次申购价格为29.80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2.60万股。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是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三一集团实控人控股的子公司,三一重能本次登陆将成为“三一系”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的转型进度加快,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风电作为国内仅次于火电和水电的第三大电力来源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在风电行业景气度提升之际,三一重能积极登陆资本市场,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贡献力量。资料显示,公司拟投入30.3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风机产品相关技术的开发,预期项目建成后将扩大公司未来在大兆瓦风力发电机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构建上下游一体化布局

全面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三一重能作为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独立进行风电场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的领航者。公司在风电核心零部件、风电产品及运维服务、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全面布局,具备较强的产业一体化能力,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分业务板块来看,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是三一重能的核心业务。2021年,公司风机及配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8.6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8.28%。公司专注于风电系统集成、控制策略开发和智慧风场运营的管理模式,通过国际性合作开发,持续打造有竞争优势的智慧风机产品。公司主要风机产品为陆上风机产品,具备2.XMW到6.XMW全系列机组研发与生产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开发了多产品系列。通过对叶型、风机组容量的合理搭配,三一重能产品可适应不同客户需求和客观风资源环境,基本实现了陆上风电全功率覆盖。同时,结合智慧风场、智慧运维等技术,三一重能可为客户提供高效运维服务,有效提升风电综合利用小时数,降低度电成本。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三一重能具备独立研发生产制造风机叶片、发动机的能力,并具备部分其他核心零部件的设计能力。相较于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外购的竞争对手而言,公司产品自主可控性更强,且综合成本较低。

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业务方面,三一重能拥有专业的风电场设计及EPC项目管理团队,自持并运营多家风电场,建立了完善的风机运行数据库,为上游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的改进与升级提供正向反馈。

依托公司在风力发电行业的多年积累,三一重能快速切入风电、光伏电场运营领域。目前公司在运营的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为497.9MW,已转让的风电场项目合计达660MW,其中宁乡县神仙岭风电场年发电等效小时数连年位居湖南省前列。同时,公司在光伏电站运营业务板块开展布局,截至 2021年12月底,公司在运营光伏电站项目共12个,并网装机容量43.42MW,主要系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

通过纵向业务布局,三一重能实现了风电产业链上下一体化协同,有力促进了全产业链业务可持续发展,强化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国内领先

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和自主创新,三一重能形成了数字化顶层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整机系统、核心部件、风电场设计、风电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风电产品及运维服务、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42亿元、4.62亿元和5.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57%、4.96%和5.33%,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据悉,三一重能核心技术位于国内前列,多款产品为国内首发。从产品上来看,公司的风机产品具备高塔筒、大功率、长叶片、轻量化、智能控制等五大特点,并具有高配置、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的优势。具体来看,公司成功研发了5.XMW机组产品,在国内风电机组设计上首次采用变压器上置方案,是目前国内变压器上置的陆上最大功率风机,将成为“三北”风电平价利器,拓宽了风电投资的边界。2019 年以来,公司在国内率先使用新一代超高模玻纤织物,掌握超高模玻纤的结构设计核心技术,优化结构铺层,显著降低叶片重量,率先大批量应用于主力机型叶片,保持核心竞争力。另外,三一重能在国内率先使用拉挤材料设计叶片,掌握主梁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系列化设计,保持轻量化优势。

为实现自主创新,持续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三一重能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形成了北京研究院、长沙研究院、欧洲研究院的三地联合布局,实现了国际化研发团队异地协同平台化开发。截至20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57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6.52%。共获得专利494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

除坚持自主研发以外,公司也注重通过合作研发对核心技术发展提供助力。公司与欧洲顶级公司在整机、叶片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开发,同时联合主要部件供应商参与研发设计,实现了内外部研发资源有机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构建核心技术的同时,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公司拥有先进的数字化研发能力,建立了“数字化”+“智能化”创新研发生态系统,融合智能控制、智能传感、预测控制、数字化等前沿技术,在仿真设计、叶片设计、电气设计、数字孪生、智能诊断方面实现了全面能力提升。

公司表示,未来将在整机大型化、零部件轻量化、核心零部件升级、风电场数字化运营等多方面持续研发攻关,为未来风电平价市场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

风机大型化趋势显著

风机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陆上风电领域随着平价大基地项目、分散式风电项目的需求增加,对机组的风资源利用率要求提高,陆上风机功率已经逐步由2MW、3MW时代迈入4MW时代。三一重能作为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顺应市场需求,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主力产品机型由2.XMW转化为2.5MW和3.XMM。具体来看,2019年2.XMW的风机销售占比为40.02%,2020年2.5XMW的风机销售占比为66.74%;到2021年,公司3.XMW的风机销售占比达55.17%,主力产品机型不断变化,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同时,公司已开发了4.XMW和5.XMW-6.XMW等大兆瓦机型,并于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和8.29亿元,占比分别为3%和8.26%(见图)。

三一重能风电整体方案解决商将登陆科创板 乘“双碳”之风起航

据悉,风机组大型化具备多重优势,可显著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和度电成本,提升项目收益率。通过容量提升,可使风机单位千瓦的物料用量下降,从而降低风机单位千瓦物料成本。同时,风机组大型化可降低风电场道路、线路、基础、塔架等建设成本,进而加速风电度电成本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在风能资源及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采用大容量机组可解决风电机组点位不足的问题,提升有限空间内风电场开发容量和空间利用率。

随着陆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风电下游对于降本的意愿更加强烈,预计风机大型化趋势将持续加速,三一重能作为国内最早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有望凭借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牢牢把握风机大型化的发展机遇。

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

行业市占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新能源发电推向风口,叠加国家补贴政策逐渐退坡使得陆上和海上风电在2020年、2021年分别迎来了抢装热潮,在煤炭能源紧缺、火电成本走高背景下,风电平价已成大势所趋。

平价时代的来临,一方面加快了风力发电技术的进度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倒逼风电产业链上游降本。在此背景下,三一重能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打造成本竞争优势,在设计方案、产品研发、生产效率、供应链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达到了良好的降本效果。

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三一重能实现了自上而下的穿透设计,做到了整机叶片一体化设计。同时通过数字孪生与设计仿真的应用,实现了研发、工艺、生产的设计协同,在平价时代的大环境下,大大缩短了大兆瓦机型的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时间及制造成本。

在生产效率方面,三一重能始终把智能制造作为企业核心发展策略,利用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通过灯塔工厂的建设、产线布局的优化改造、自动化设备机工业机器人的大量运用,打造出整机、发电机机叶片工厂多个智能生产单元和全自动化物流体系;在极大减少人工作业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建立了行业内首条“脉动式”智能柔性生产线、保障供应链稳定,实现了行业一流的制造效率。

在供应链保障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叶片和发动机,实现了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同时公司也与各大主要零部件一线厂商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

通过各项措施并举,三一重能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提升了公司竞争壁垒。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4.29%、29.85%和28.56%。受陆上风电补贴退出后风机投标、销售价格回落等影响,2021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公司毛利率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15个百分点,成本优势突出。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成本优势及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开始崭露头角,成为风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三一重能在风电整机行业市场占有率与排名不断提升,公司风机产品及运维服务客户以大型发电集团或大型电力建设集团为主。2021年公司市占率为5.7%,位列行业第八,相比于2018年提升4.5个百分点,排名提升6位。三一重能表示,公司在本轮抢装潮中已获得较多订单,未来市场占有率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

“双碳”赋能新机遇

行业持续景气发展可期

陆上风电资源丰富,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国内陆上风电装机量在过去5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年至2021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148.6GW上升至328.5GW。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受政策影响,2020年陆上风电项目积极抢装并网,全年实现新增并网装机68.6GW,同比增长188.8%。2021年,陆上风电正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全年实现新增并网装机30.7GW,截至2021年末,陆上风电装机规模已达302GW。

得益于风电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司自身产品的逐步成熟,及补贴退坡前的风电抢装潮驱动,三一重能业务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2019年至2021年,三一重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81亿元、93.11亿元和101.75亿元,同比增长43.14%、528.57%和9.28%(见图)。

三一重能风电整体方案解决商将登陆科创板 乘“双碳”之风起航

营业收入的高增长也带来了三一重能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亿元、13.72亿元和15.91亿元,增速分别为137.19%、992.53%和16.01%(见图)。

三一重能风电整体方案解决商将登陆科创板 乘“双碳”之风起航

随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公司资产规模实现了整体大幅增长。2019年末、2020年末及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分别为 73.67亿元,141.66亿元和177.62亿元。2020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较2019年末增长92.30%,主要系公司业务量快速增长,经营性资产随之大幅增长所致。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短期来看,随着风电补贴政策的退出及抢装潮的结束,预期市场需求将有一定波动,但由于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电建造成本及度电成本迅速下降,未来能够逐步适应风电平价上网的要求,未来风电产业将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市场空间广阔。

长期来看,低碳环保是未来全球发展的主旋律,风电行业是从能源供给侧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发展领域。根据《风能北京宣言》数据,未来10年内风电行业有望保持1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3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千瓦。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推动下,风电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三一重能作为全球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望伴随行业发展步入发展快车道。

募投项目助力公司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一重能此次公开发行新股1.88亿股,约占此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16%,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11.77亿股。

资料显示,三一重能拟投入30.3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风机产品相关技术的开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投资方向围绕风机产品、核心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等相关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产线升级、产能扩建,符合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要求。预期项目建成后将扩大公司在未来大兆瓦风力发电机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见表)。

三一重能风电整体方案解决商将登陆科创板 乘“双碳”之风起航

具体来看,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项目拟新增研发海上6-10MW新型风机及90m以上叶片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大兆瓦产品序列,丰富公司产品种类,使得公司产品结构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及核心竞争力;新建大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4975MW大兆瓦风力发电设备的产能,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提升公司行业市场地位。

生产线升级改造方面,项目建成后,公司发电机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将处于行业一流地位,产品质量一致性大幅提升,大幅节省生产成本,并形成最高7MW双馈发电机的生产能力,产能提升20%;风机后市场工艺技术研发项目有助于降低风电机组的运维成本,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三一张家口风电产业园建设项目通过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及检测设备,扩充人员团队,提高公司风电叶片智能化、柔性化生产能力和效率,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公司未来持续较快发展奠定产能基础。

在募资开展新项目建设的同时,三一重能也对未来发展形成了清晰的目标及规划。公司表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为践行“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三一重能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坚持以“推动人类高效使用清洁能源”为愿景,立志成为新能源领域优秀“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砥砺前行。

三一重能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装备,以数字化为重要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为客户带来一流的产品与体验,力争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中国第一、世界品牌”,成为“风电领域的三一重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