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太阳能 >

国家电网公司挖掘应用线损大数据 构建高效治损闭环

时间:2022-11-01 19:22:49 来源:国家电网报

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转变传统线损治理工作以指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同期线损系统中推广应用“降损闭环”功能模块。基于该模块,公司建立了线损异常智能监测治理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前三季度线损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今日出现持续高损配电线路10条,请及时处理。”10月28日,江苏泰州供电公司线损管理人员王晓兵收到同期线损系统“降损闭环”功能模块发出的提示,随即使用线损智能诊断工具排查,并根据系统提供的研判内容迅速定位异常用户。异常排查完毕后,王晓兵将核查结果推送到现场巡检的供电员工的“i国网”线损助手应用程序上,辅助他们处理异常,确保线损治理工作形成闭环。

从3月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以“精准定位、赋能基层、提高效率”为原则,挖掘多年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积累的相关大数据资源价值,在同期线损系统中上线“降损闭环”功能模块,建立线损异常智能监测治理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该模块通过发布任务清单到人、智能诊断数据赋能、跟踪治理限期闭环等方式,提高线损异常排查治理效率,把基层线损管理的重心聚焦到具体设备、具体问题,让线损管理从传统指标管理模式转变为问题清单模式,推动治理工作数字化、精益化、现代化。

自动分级 定向推送到人

“以前线损专责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线损达标率情况,需要筛查不达标的线路或配电变压器,再汇总形成需治理设备清单发送给基层工作人员。这种以指标为导向的方法在线损大规模治理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主动性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不明显、看似达标的线损问题容易被忽略,线损异常精准定位存在一定困难。”国网发展部统计处专责胡航海说。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供区内线损异常的情况多变、成因复杂。准确管理海量设备信息数据,精准监测把握线损情况成为提升基层线损治理效率的关键。

公司持续推进同期线损系统建设,接入公司各类资产设备信息。截至今年10月,系统已实现4.3万座变电站、5.7万条输电线路、33万条10千伏配电线路、553万台公用配电变压器及506万户高压客户、5.6亿户低压客户的线损与电量异常全量在线监测,将线损治理工作从传统的关注指标模式转变为聚焦具体设备治理结果,构建了高效治损闭环。

在此基础上,“降损闭环”功能模块结合海量设备档案物理参数、历史电量与线损数据,采用聚类等数理分析方法,开展“一设备一标准”差异化评价,并结合线损异常持续时间,实现线损异常清单自动分级。该模块还基于公司数据中台集成的数据,结合电压、电流变化情况,综合多种算法,对线损异常清单开展二次数据分拣,细分不同风险级别的异常设备清单,还可定向推送给台区经理或设备主人,大大缩短了基层线损管理人员查找异常的时间。

目前,“降损闭环”功能模块从线损率的数值高低、线损率的波动幅度、线损异常的持续时长、运行数据异常情况等维度,将异常设备划分为“需加紧治理”与“需持续关注”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再按照“轻重缓急”细分为9小类,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可以将精力优先分配给“需加紧治理”的异常设备,做到重点问题集中攻关、疑似问题防微杜渐,使线损治理事倍功半。

陕西铜川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魏璐介绍,通过分级线损异常,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可以从众多异常中找到重点,将精力集中在“刀刃”上。此外,“降损闭环”功能模块还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模式整合治损全过程,为线损管理人员提供了细致的治损全过程指导。

智能诊断 主动定位异常

线损率的高低、线损电量的大小、电流电压的异动往往只是线损异常的表象,定位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而精准治损,是提升基层线损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以前我们发现高负损台区,需要通过分析客户或台区售电量与线损损失电量的相关性以及拉动率,再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查看电压电流曲线才能初步确认问题,不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问题分析也不够精准,最终还是要依靠现场排查。”山西晋城供电公司线损管理专责张琪说。

“降损闭环”功能模块构建了线损智能诊断库算法,可在线扫描线损监测异常清单,动态诊断档案变更、采集数据完整性、电流电压异常特征数据等关键指标,智能研判设备异常原因。依托该模块,目前同期线损系统已实现设备计量、客户用电、档案关系、电网运行、链路传输5大类共35小类异常原因的研判算法构建,实现从传统现场勘查定位问题到现在系统大数据智能诊断为主的转变。

“降损闭环”功能模块还基于客户和设备信息,通过应用智能算法,挖掘线损异动数据特征,辅助线损管理人员精准定位线损成因,为现场排查工作提供支撑。

国网北京电力应用“降损闭环”功能模块以来,累计发现异常线路119条,治理率达100%,月线损达标率提升4.92个百分点,异常问题处理时间从5天减至3天。天津武清供电公司则通过实施“降损闭环+现场治理”,将传统巡检工作转变为以系统分析为主、现场巡检为辅,实现高损设备比例大幅度降低。

跟踪治理 形成治损闭环

在传统的治损工作模式下,线损治理工作难以把控进度,更难以从效益上来衡量成效。

线损治理,怎样才算完成?

“降损闭环”功能模块可通过建立线损异常复诊模型,抽取异常监测清单中的设备线损率、设备拓扑数据、量测数据,研判线损数据信息,多维度综合定性线损治理是否完成。该功能模块还可提供线损治理效益辅助评估,通过建立降损电量评估模型,按照线损治理前后损失电量变化均值,统一计算降损电量,科学评估降损效益。

国网北京电力应用模块功能,将一线员工从“反复核实系统、反复往返现场”中解放出来。“这个功能让我们按照既定的流程处理问题,避免走弯路,比我们之前反复跑现场方便多了。”延庆供电公司张山营供电所所长许海豹说。自“降损闭环”功能模块实用化以来,延庆供电公司在各供电所广泛推广应用,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模式整合线损治理全过程,环环相扣处理异常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目前,“降损闭环”功能模块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针对每类异常问题规定了相应的治理期限,可实时统计各单位的如期治理情况,帮助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及时把握工作进度,推动线损治理限期闭环。

将以往指标管理模式改变为全过程闭环管理,也让供电公司有了更多优化线损管理的方法。“使用‘降损闭环’功能模块,我们实现了对高损元件的跟踪,可以精准指导降损工作。”浙江宁波供电公司发展部员工龙正雄说。该公司按照“集中化管理、属地化治理”原则,建立同期线损日监测异常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工单闭环管理,上半年异常线路治理率达100%。

自3月上线“降损闭环”功能模块以来,公司持续开展异常监测闭环治理,覆盖27家省级电力公司,截至目前已发布10千伏配电线路线损异常问题6.1万余条,核实4.8万余条,并完成2.6万余条线路的治理闭环;发布台区线损异常问题7万余条,核实3.5万余条,并完成近2万个台区的异常治理闭环。(记者 王泽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