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拆”光伏板的基金经理,疯狂加仓这家企业
继中信证券拆车写研报后,近日前海开源基金的基金经理崔宸龙在直播活动中手拆光伏板再次登上热搜。值得一提的是,由其管理的前海开源公共事业股票型基金,在今年三季度大幅增持TCL中环1342.87股,并一举成为TCL中环的第六大股东。
资料显示,崔宸龙主攻材料学方向,是2021年的股基、混基双料冠军,目前在管基金资产规模达到290.34亿,从业年均回报率高达49.85%。据媒体报道,崔宸龙曾经在调研一家被质疑造假的电新板块上市公司时,在现场随便拿了几块“边角料”后便直接在产线实验室进行测试,当场断定这家公司技术过硬,并不存在造假情况。
显然,作为一名“科班”出身、且拥有亮眼业绩的基金经理,崔宸龙的大举增持,也证明了TCL中环的投资价值。尤其是在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硅片环节过于“内卷”的背景下,材料学出身的崔宸龙的逆势而为值得深思。
| 名义产能不等于有效产能
近两年来,硅片环节的疯狂扩产,引发了市场对于竞争格局的担忧。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硅片环节拟扩产规模达到588GW,远高于电池片和组件的293GW和361GW。至2022年末,硅片设计产能将达到731GW,而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仅为568GW和556GW。
由于光伏行业的产品同质化特征较为显著,因此不同环节间的议价能力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不过,当产业链处于技术变革期时,往往会出现结构性紧缺,名义产能并不能够与有效产能“划等号”。例如单晶替代多晶时,硅片环节的名义产能规模庞大,但市场需求旺盛的单晶产能却出现了结构性紧缺,这也抬升了隆基绿能等企业的盈利能力。
硅片环节自2019年开始的“尺寸之争”,正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自2021年以来,G12硅片市占率显著提升。PV Infolink数据显示,2021年G12硅片市占率由2020年的2%左右提升至14%,预计至2022年年末将达到26%。
结合市场情况来看,近期在硅片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G12硅片却相对坚挺,出现了结构性紧缺。根据硅业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G12硅片价格周环比持平,而M10和M6则分别下降0.13%和0.16%。
| 具备生产能力和具备市场竞争力是两回事
目前,TCL中环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G12产能。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至2022年末硅片产能将达到140GW,其中G12先进产能占比接近90%。按照公司的规划,至2026年末硅片产能将达到185GW。
同时,在G12技术平台和工业4.0生产线的加持下,TCL中环的成本优势尽显。根据TCL中环披露的信息,公司已经实现少人化、智能化的柔性制造生产模式(宁夏六期项目单人看炉台数可达到384台/人),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一致性等指标行业领先,成本优势显著。
而且,TCL中环在N型硅片领域的竞争优势显著。早在2021年,公司便与金刚光伏签订了应用于HJT的N型G12硅片长单,硅片厚度仅为150μm。目前公司的N型硅片最低厚度已达到130μm,预计2022年末将下降至120μm。
需要注意的是,具备生产能力和具备市场竞争力是两回事。例如N型硅片,目前各家厂商均宣称具备生产能力,但相比于P型硅片,N型硅片针对不同技术路线所需的电学参数不同,对生产线的柔性化、客制化要求较高,生产工艺掌控能力较差将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很有意思的是,部分投资者以及业内人士始终在质疑TCL中环的智能制造优势,似乎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验证的智能制造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在光伏行业中并不适用。要知道,目前像汽车等行业均在向智能制造转型,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战略。
| 同样的“糖水”却有2.5元/瓶和5元/瓶的差别
一个细节是,硅业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两家一线硅片企业的开工率已经提升至75%和90%,而一体化和其它专业化厂商的硅片开工率则降至70%-80%之间。据业内人士分析,开工率达到90%的企业即为TCL中环。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四季度以来,TCL中环的开工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同时,硅业分会还分析道,目前硅片企业的库存量增加至8-10天,下行市场中抛售库存容易造成上游恐慌、下游观望等市场情绪。综合供需两端的情况,预期硅片价格短期内仍有下降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TCL中环的开工率不降反升,何故?一方面,进入三季度以来,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一体化厂商N型组件已实现批量出货,而其硅片开工率却有所下降,或许意味着N型硅片的外采率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硅料价格拐点的临近,“低周转、高库存”的硅片厂商不敢继续囤积硅料,不得已降低了开工率。而TCL中环“高周转、低库存”的优势将在硅料下行周期中愈发显现。
此外,曾有传言称,部分硅片新玩家的G12硅片由于生产良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佳,因此转而生产M10,继而导致了M10的供给逐步过剩。结合电池片环节来看,2022年初至今,210电池片的涨幅达到24%,超过182的22%。但在2021年,前者涨幅仅为8%,远低于后者的13%。
显然,随着G12、N型产品渗透率的不断提升,TCL中环的智能制造优势正在逐步显现。或许,材料学出身的崔宸龙,之所以敢于重仓TCL中环,关键在于其能够站在产业的视角上,基于自身对于光伏行业的专业认知,继而作出判断。
而多数投资者,则更多倚仗商科视角,过多聚焦于市场竞争,而忽略了同质化产品下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对于成本的影响。就像同样是生产“糖水”,可口和百事可以卖到2.5元/瓶,而北冰洋则需要5元/瓶。
-
持续驱动创新,210技术平台将为光伏行业带来更多可能
2022-11-17 -
产能增涨到100吉瓦!德国氢能战略升级!
2022-11-16 -
从亚非拉到欧洲,“抢滩”海外能缓解新能源车企们的产能“焦虑”吗?
2022-11-15 -
Topcon成为市场宠儿 2023年产能占比将达到31.43%
2022-11-15 -
应对“油达峰”要有紧迫感
2022-11-14 -
多家上市公司“追光” 跨界光伏产业
2022-11-11 -
动力电池产能达100GWh!运营主体奖励0.3元/千瓦时!长沙储能新政出台!
2022-11-08 -
86座晶圆厂才建了一半,芯片产能就过剩了,还建不建?
2022-11-07 -
TCL中环打响今年降价“第一枪”!价格战再起硝烟?
2022-11-07 -
硅片率先降价 硅料价格现拐点信号
2022-11-07 -
【光伏快报】十月份5.7GW组件中标榜出炉;和邦生物与皇氏绿能签订195亿元硅片长协
2022-11-04 -
光伏玻璃产能持续增量,价格拐点期不降反涨?
2022-11-04 -
硅片降价!“豪赌”新电池助爱旭股份度过低谷期
2022-11-03 -
降价、脱销、成本倒挂?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流向分析
2022-11-03 -
双良节能董事长缪文彬:硅料降价是大概率事件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