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撞上美国防火墙|巨潮
导语:走过2022,产业“智”化,我们身在其中
出品丨数科社
作者丨柠溪
2022年在数字化的拥抱中走过,“智慧”一词这般被重新切割和深刻理解,眼下,它所涵盖的范畴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生产与制造,还包含了信用、效率、连接、共荣及其他种种。
2022年,在政府携手企业共同培育肥沃的“数字土壤”里,我们看到“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融入产业核心场景,“孕育于数字”的新业务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释放。从出行导航、无人驾驶出租车、到智能客服……衣食住行很多领域都有了智慧的“身影”,生产制造也因此变得高效便捷。
如今,随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计算等前沿领域指数级技术的汇聚、叠加、融合,一个创新如潮的时代扑面而来,在这些行业发展史上足够深刻的节点,总有人选择向前、守新,去为新技术,新生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美好加冕,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小到一个车间、一亩田地,大到一座城市、一个产业,随着数实融合的加速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开启着新篇章。而回到最初,智慧生活的关键篇章里,各大技术厂商如何在一部分人、一座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的数智化转型中乘风破浪?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企业似乎得从自身已有的资源与禀赋中寻找解决办法。只是当下,对于那些坚持数字化创新夯实底层技艺的企业而言,手中的武器或许早已超越技术本身。
01丨标准化引爆AI
智慧生活,数实融合,我们身在其中。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智物流、智慧医疗、数字金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的商业创新,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让众多传统商业在新变量的“簇拥”下拥有了从线性增长进阶到指数增长的新机会。
尤其是,2022年以来,各大企业对人工智能着墨颇多。从企业作为来看,作为拉动数字经济向前发展的新动能,AI已成为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不管是用友还是金蝶,亦或是微软、百度、阿里,京东、商汤,2022年,一众企业都在不遗余力推动AI应用落地和人工智能标准化落地工作。
今年的9月初举办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龙头商汤科技的CEO徐立曾抛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理念:AI的“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中有句话叫“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在AI行业中,这里的“材”就是AI算法模块,模块有了度量的标准之后,就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我们今天看似不同场景、纷繁复杂的应用,实际上背后归根结类都是大数据生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无论是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都是一种模型的生产,从底层的算力、数据、算法模型,到上层的解决方案和应用,都有标准化结构的存在。
落实到实体生产环节,人工智能恰恰是通过计算机的算法,模拟人类对某些事情的判断,这可以当做生产中环节的控制器,带动线下生产线部分环节的纯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造,从而提升整个生产线的效果。再加上AI技术本身是从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开始的,这些基于人类模拟感官的相应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熟,完全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部分原本人类功能的自动化。
比如。在人工智能产业比较普遍的自动化标注领域,商汤的数据标注模型已可以全自动标注,将标注效率提升600倍,实现规模化生产。由模块组建标准化模型后,还需通过协同和分工合作达到生产标准化。
过往AI识别需要标注几千张图片,经过训练才能做出识别,但如今在小样本识别方面,腾讯优图实验室和交通银行一起研究AI识别单据的模型,仅用5张样本训练,就能做到90%准确率。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则认为,未来的算力网络将像今天的电网、通信网和高铁一样,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基础设施。
此外,依靠大数据技术,在影谱科技、同盾科技、鹰瞳科技等一众企业的守正创新下,今年以来零售、医疗、金融乃至政务等领域涌现了不少数字化解决方案,从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反馈中汲取营养,创新迭代适应变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让技术从概念到真正落地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产业需求不断激增与数字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未来数字化市场将涌现出更多创新、融合的企业,不断融入产业数字化、智慧生活的浪潮中来。
02丨三大目标关键词
不同的行业特性,数字智慧战略的落地姿态也各式各样。变与不变中,人们力求通过数字技术在解决什么问题,力求实现怎样的目标?
可以从三个关键词一探究竟:效率提升、简单创新、共生共荣。
效率提升
众所周知,效率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数字化首先让目标变得可度量,可度量就可不断优化,结果是提高生产制造、供需匹配、维保服务的效率,最终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比如,今年双11开门红当晚,京东云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提升62%,依托AI平台言犀,累计咨询服务量近200万次,京小智则为超17.8万商家提供智能服务,我们感受到的速度与剁手激情背后,不论是最开始的兴建物流体系,抑或是如今的加注云计算,再或者是依托AI驱动产业制造,每一个业务背后都是京东云基于服务和效率的双重迈步。这背后的逻辑在于,供应链的本质是为了解决生产效率问题,因此决定了效率水平,也决定了实体制造业的高低。
再比如,国产大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用AI视觉技术辅助质检员,捕捉人眼无法发现的材料缺陷,使缺陷检出率提升到了99%。在汽车制造领域,一些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数字仿真环境中,一天完成1000万公里的测试。而同样的测试,如果完全依靠打造样车、实地进行,需要改装出几百辆车,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结合高精度地图、虚拟现实、游戏引擎等数字技术的仿真系统,不仅节约了打造样车、烧油的费用,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还规避了上路测试的风险。
产业互联网的目的在于降本增效。向“数字”要“效率”,是产业重塑的必然选择。而这样的数字化还强调提升组织运转的效率与弹性。做智能云多年,百度已经为制造业、能源、汽车、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占据领跑地位,成为这些领域背后企业崛起的数字支撑力量。
比如在汽车行业,传统车企吉利引入百度智能云打造集团层面统一采用的专有云基础设施,将管理运维成本降低30%,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并建设数据中台、AI中台等智能化中台,实现“全场景上云”。
2022年起承转合,钉钉更是把效率做成了生产力,通过AI 翻译、语音速记、实时字幕、对话机器人、多模态等技术在语音 AI、视觉 AI方面的落地,把 AI 变成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工具。
简单创新
5G、物联网、AI、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让生产、服务过程加速数字化、云化。技术叠加下,行业应用要变得高效更要越来越简单,才能从最底层推动行业生产力提升。
在2022年的云栖大会上,人们关注到一个深刻论调: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深入发展,一个全新的计算体系正在到来,它将对IT硬件体系、软件研发范式和终端世界带来深刻变革。
换言之,数字技术驱动下的云计算展现出了巨大的张力:深度的效能提升与广度的规模扩张。
比如硬件层面,飞天+CIPU能够让整个IT硬件体系效率提升20%;阿里云自研CPU倚天710已得到大规模部署,算力性价比提升超30%,单位算力功耗降低60%,这也是中国首个云上大规模应用的自研CPU。
此外,技术还通过软件研发范式的变革,推动了应用开发以极简的方式快速扩张。
这不难理解。以软件架构全面Serverless化为例,它将软件架构从原来的主机架构迁移到Serverless架构。这极大降低了软件开发门槛,开发人员只需关注开发业务逻辑,而无须关心运维问题。比如,一家烟草公司只需要两个开发人员就可以做出整套物流系统。
甚至在不久后,人人都能成为开发者。这就不得不提,如今火爆行业的低代码应用。
在钉钉,两年新增了500多万个低代码应用,聚集了380余万低代码开发者。在一汽大众,目前有9000多位低代码开发者,其中90%都是一线业务人员。用张建锋的话说,未来80%的应用将由业务人员开发,不懂代码就和20年前不会用word一样。
作为自主可控的全栈平台,百度飞桨提供了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训练、推理部署提供全流程平台,并提供模型库、开发套件、配套工具与组件,通过开源开放,让开发者无需每一个人都从第一行算法代码写起,可以直接调用飞桨提供的相关模块,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门槛,是加速我国技术普惠与产业赋能,构建国产化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
所有这一切,本质都是让云计算行业应用变得高效而简单,从而推动行业生产力提升。
共生共荣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对各行业来说都是知易行难。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升级成功与否,不仅关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了未来整个产业能否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一些流程长、门类多、应用场景复杂的行业,更需要一个能够看懂行业趋势与转型需求,进而推动其业务与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只有行业参与者从“一起做项目”上升到“共同做产业”,才能形成新型生态合作关系下新的增长点。因此,产业数字化,生态共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小米。围绕生态内的核心主业,小米对自身供应链的整体把控越来越侧重于科技+金融的配套输出,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其他非强关联的生态外实体智造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更甚的是,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场景、全链条的金融服务覆盖。打造生态共建共荣的闭合。
的确,个人“猥琐发育”不如“团战”的格局和能量大。往大了说,产业互联网中,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生态,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各产业生态,结合生态伙伴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服务。毕竟,数字化创新已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这种社会化的数智改造就不应该只是强调个体主义的升级,而是应该站在大的产业层面,着力于在某种科技基础上实现对外赋能,努力去谋求“代际迭代”。
2022年,百度智能云的“云智一体”架构进化到3.0,即围绕飞桨、昆仑等进一步深化AI技术能力,从产业核心场景切入,向上优化已有应用、孵化新应用,向下改造数字底座,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行业应用’一套自成闭环的智能化路径,从而能真正做到端到端的优化。
这套自成闭环的解决方案具备标准化属性,而标准化,意味着能在不同场景去copy。如今,除了广州,百度智能交管、车路协同、智慧高速解决方案还已帮助北京、长沙、重庆等城市大幅提高交通通行的效率,且覆盖城市数量还在迅速上升。再比如制造业,即使各地产业结构繁杂,场景差异化不同,百度智能云也能跨地域跨场景给出解决方案。
纵观百度智能云产品矩阵走的路,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条:一个是通过解决一家企业的问题,进而形成一个行业标准化的通用解决方案;另一个是解决一个产业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需求,进而形成标准化的通用解决方案。
生态合作,就是比较优势下的产业协同共赢。近年来,京东科技整合科技、零售、物流、工业、健康、金融等版块以及外部生态能力,构建了“数智供应链”能力体系。由1个“数智化”基础平台,6大“全链路”数实能力,X个“社会化”行业创新为核心的数智供应链能力体系,正激发数智化、全链路、社会化的强劲动能,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2022年,京东科技生态合作伙伴数量增长390%,业务规模超过千万元的伙伴已经超过50家。
2022年,钉钉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品牌升级,Logo的重心从“闪电”变为“翅膀”,slogan也由“让工作学习更简单”,更新为“让进步发生”。品牌升级的重大变化,指向钉钉不只是将自身定位为效率工具,而是作为PaaS底座,让繁荣的SasS生态和B端应用在自身上面生长。
钉钉进一步明确了自身2022年开启的开放边界和战略取舍:不再自己下场,亲自为客户服务,而只是专注做PaaS,给SaaS厂商提供帮助与服务,由SaaS厂商在钉钉上直接给企业服务。在钉钉看来,平台应该要让生态、合作方变得更伟大,这是平台的特性,特别是在to B 领域。To B业务天生以企业为中心,不是薅别人流量,to C业务是谁掌握流量入口谁就赢,to B业务是谁掌握服务入口谁就赢。
可以说,2022年,“合作伙伴”成为互联网TO B的重中之重,并常常被写入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的成绩单中,甚至可以说这是当下一种互联网科技企业的TO B焦点。
03丨步履不停,共启未来
2022是产业数字化不断向前,升级进化的一年。
在过去的300多天里,我们见证了产业数字化变迁的百态,也更感受着时代更替的速度,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希望。在全球局势剧变之中,中国经济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各个领域在伺机而动,希望在机遇中进化新生,为这个时代写下新的注解。
产业“智”化,我们身在其中。人们总说,一件商品的价值早已超越货架上所标记的价格,其背后更多绑定的是硬件、消费、文娱、社交、医疗、出行、金融等重要要素在内的IoT物联网生态,倘若映射至产业数字化的生态中,共荣一方面是自身商业闭环的沃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生态开放撬动更大的价值空间。
2023新的一年即将开启,国内数字化市场正在发生剧变。阿里、华为竞争加剧,百度、腾讯生态加速扩张,字节跳动高调试探。巨头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分头各自跑马圈地转变到了“贴面战”。不难预见的是,产业数字化时代,各个玩家未来的命运恐将由自身的生态能力来决定,而这种能力的本质其实都指向于一点,那就是产融的结合与生态的共荣。
当然,生态共荣与产融结合之下,万物互联的广度和深度也必将进一步加深。
从点到面,于你于我,敬请期待便好。
原文标题:步履不停| 2022,产业走过效率 创新 生态
-
刚创下转化效率世界第一的隆基,为何带崩了整个光伏板块?
2022-12-22 -
转换效率增0.3%!光伏电镀铜技术取得突破!
2022-12-20 -
小米生态,正在断链
2022-12-12 -
国际论道 | 中国是全球生态保护重要贡献者
2022-12-12 -
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车,生态大融合成未来趋势?
2022-12-02 -
工信部杨旭东:推动光伏与新型储能电池协同发展应用
2022-12-02 -
中国电建与上海市崇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12-02 -
鼓励绿电市场化交易、促进风光消纳!北京市发布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22条意见
2022-12-02 -
北京: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 支持风、光资源开发和消纳利用
2022-12-01 -
SideQuest能否补上国内VR内容生态短板?
2022-11-24 -
历史首次!中国创造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世界纪录
2022-11-22 -
国产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创世界纪录!
2022-11-22 -
Matter1.0标准落地:智能家居生态大一统时代到来!
2022-11-16 -
再刷纪录!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23.86%!
2022-11-16 -
Topcon成为市场宠儿 2023年产能占比将达到31.43%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