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太阳能 >

智能手机高端“酣战”,转机在何方?

时间:2023-03-08 18:16:37 来源: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全世界有七成手机由中国制造,但在利润最丰厚的高端市场,国产厂商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形单影只,曾经一度跻身高端的“华为”因为封禁成了“绝唱”。

华为“失声”高端之后,其他一众国产厂商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了高端市场竞争之中,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实际上高端化走的并不顺利。不过这也并不奇怪,因为高端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本身就比较苛刻。

智能手机高端“酣战”,转机在何方?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高端机需要“真功夫”

时隔十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再次回落到了3亿部以下,仅有2.86亿部,同比下滑了13.2%,大跌的销量说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式从“增量”向“存量”市场转变。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盘大跌的过程中高端市场似乎受影响不大,依旧保持着正向增长,成为智能机市场“罕见”的结构性机会。

不过,就如同硬币总有两面一样,要想真正做好一款高端机,做到极致用户体验,就不仅仅是过去走中低端时候的“单点突破”,而是要求厂商具备“十项全能”的能力,而这才是支撑高端手机在市场站稳脚跟的“根本”。

一方面,高端用户对软硬件的协同使用要求更“极致”,他们对价格不那么敏感,但必须货真价实,只是单纯的“堆料”没有差异化的核心技术是很难打动他们的。

前有国外品牌VERTU被喷华而不实,靠噱头Web 3智能手机“堆料炒作”Web 3概念,被吐槽“割韭菜”;后有国产安卓系厂商,因为供应链类似而陷入“疯狂堆料”竞争之中,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为了冲击高端,以往硬件缺失的2K屏、IP68级防水、高刷新屏等一件件硬核配置,现在都在走向普及化,如今各家的旗舰机这些基本功能都成了标配。

放大一点来看,从高通骁龙、联发科芯片再到三星屏,基本上每家智能手机厂商都会接入产业链上的生态企业,这使得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别几乎停留在了使用骁龙上一代还是下一代芯片的技术基础之上,难以实现真正的差异化,因此“堆料”竞争也就不可避免了。说起来,倒也不是其他厂商不努力,实在是做好软件尤其是软硬件协同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槛,其“根”技术往往指向包括芯片设计在内的底层架构技术,但其他厂商往往在这一点上很难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以小米的MIUI 12为例,它通过对安卓系统的深度定制,实现了系统动画和系统级安全管控的行业引领,但在系统之外小米有的优势别家厂商都有。从业内来说,能够达到芯片级定制升级和深度优化迭代的手机厂商,只有华为麒麟芯片能够做到,“根”技术的定制能力正是华为高端机能够与苹果A系列高端机并立的核心前提和根本保障。而目前为止,“荣米OV们”在这条路上仍有待继续升华。

另一方面,高端用户对手机本身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他们除了对手机的实用功能有要求之外,还会对手机的“颜值”有要求。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智能手机就是“身体”的另一部分,在“机不离身”的情况下谁都希望能够有一款看了赏心悦目的手机,这就涉及到工业美学的设计问题。而在颜值这点上,国产手机厂商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荣耀Magic 4搞了个缪斯之眼的摄像头设计,OPPO开创的一体化流云双镜设计,华为的万象双环设计等,都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还有后背的流线型设计,金属框加玻璃机身等外观造型也有所改进。因此,就工业设计水平而言,国产手机厂商不仅丝毫不逊色于国际“友商”,而且还走出了自己的差异化。

当然,仅仅做到了核心技术、工业美学还远远不够,从华为、苹果的高端之路来看,以上这些都只是基础,要冲击高端还需要在品牌建设、品质保证、手感等方面形成无差别的高水平,说白了高端必须是精品没有任何短板,这也是华为Mate、P能够称雄高端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其他厂商迟迟不能完全“吞下”华为留下的空白市场的原因所在。

短板:内外挑战越来越多

从目前来看,在“华为”退出高端市场之后,国内现有的智能机厂商都有各种短板,且这些短板有些可以短期弥补,有些则还需要些许时间来消化。

一是,各路厂商在代表底层“根”技术的芯片设计能力上尚有短板。从公开的资料来看,目前官宣成功自研芯片的厂商,已经从华为拓展到了ov小米,相比其他三家,唯一不确定的就只有语焉不详的荣耀了。

其中,小米已经推出了澎湃S1、澎湃C1、澎湃P1和澎湃G1,这些自研芯片覆盖了手机处理器芯片、相机芯片、电池快充芯片等涉及智能手机核心功能的芯片技术,代表了小米自研芯片的最新水平;vivo的高端机型也逐渐出现了从V1到V2的处理器替代,而在日前OPPO的自研手机芯片也已经流片成功,预计将会在今年三季度或者明年上市。从这些消息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在芯片设计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自研技术的含量明显提升了。

不过,从整个国产安卓厂商阵营的研发水平来看,这种技术进步仍然局限于专用领域,从专用到通用的国产替代依然任重道远。具体来说,手机通讯芯片涉及到CPU/GPU,ISP和DSP,基带芯片、存储芯片和其他部件(NPU)等诸多领域,而目前代表最高门槛的自研SoC工艺技术,仅有高通、联发科、海思、三星和苹果等几家公司拥有这个能力,其余的国产厂商依然需要交纳授权费才能够获得许可,仍然没有这个自研能力。

比如,小米澎湃S1成了“单网通”就是因为通讯专利技术不足导致的,因为核心技术还把持在高通等一众巨头手里;澎湃S2多次流片(试生产)失败,前后耗资上亿元也没有结果,在说明芯片设计复杂性的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国产厂商在技术经验上尚有不足,其他厂商也都类似。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海思因“生产卡脖子”而停产带来的“空档”,依然没有其他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在短期内弥补。

二是从OV米荣自身的情况来看,短板也是各有不同。据Canalys发布的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中,三星(22%)、苹果(19%)、小米(13%)、OPPO/vivo均为9%,其他则被列为others。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苹果的总体市场份额均上升了2%,与此同时不论是小米还是OPPO、vivo均分别下降了1-2个点的份额,这说明三星和苹果抢占了部分国产手机厂商的份额。

再看厂商方面,vivo虽然在国内市场经常处于第一、第二的位置,但海外市场迟迟难以打开局面;而小米则相反,小米去年在国内市场一路跌落到了第5名的位置,但在海外市场却实现了大幅增长,因此维持住了第三的位置;荣耀的情况类似于vivo,整体销售情况呈现“国内强、海外弱”的局面,渠道方面的“库存堆积”问题也值得重视;OPPO国内市场虽有下滑,但好在海外市场保持了增长,因此勉强保持了前五的位置。

客观上来说,国产手机厂商进入当下这个阶段都相当不容易。荣耀离开华为之后,曾一度跌落谷底(份额仅有3%),然后重新杀上来冲进前几的位置;OPPO、小米也在海外厮杀多年这才有今天的成绩。但在行业白热化竞争的今天,短板越多意味着破绽越多,挑战也就越大,唯有苦修内功各家厂商已是别无他途。

出海:蓝海正在变红海

过去几年,只要提到智能手机出海,就会自然想到蓝海这些词,但如今海外所谓的“蓝海市场”正在变成“红海”。

一来,针对相对挑剔也是附加值较高的欧洲市场,国产手机品牌们还没有拿出媲美华为Mate、P的类似产品,在海外市场中仍处于守势。从出海的大方向上来看,高端手机的基本盘还是欧美市场,当前状况下主要是欧洲市场,其他地区很难有很强的消费力。但欧洲市场又是全世界对应用较为挑剔的市场,尽管欧盟幅员辽阔,但地区国家语言、风俗依然差异较大,应用习惯也是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了高端智能手机在欧洲市场开拓起来需要时间积累。

而从欧洲市场的过往境况来看,目前真正占领过欧洲市场的高端品牌仅有三星、苹果和华为。据华为2019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在2019年一季度的手机销量一度达到了1350万台,其中绝大多数是相对高端的Mate、P系列,这使其一举赶超苹果,坐上了世界第二的宝座。但在华为“失声”高端之后,目前尚且没有如此强悍的高端机型,能够“填补”华为留下的空白。

据2022年飞书深诺Meet Intelligence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与用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苹果、三星的品牌清晰度最高,通常给人“专业”、“品质好”、“尊重客户隐私”的印象,其中苹果的定位尤其深入人心,除此之外“人性化”也是其给海外市场消费者的最大品牌标识。相比之下,中国高端品牌则以“高性价比”、“创新”、“引领潮流”等而著称,并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可靠和信赖”,这就导致新出海的高端品牌很难占领用户心智,从而导致在海外拓展中处于不利的一方,难以有效发挥潜能。

二来,海外智能手机大盘同样不容乐观,这无疑会增加高端品牌的出海难度。据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智能手机市场 2022年出货量为1.76 亿台,同比下降了17%,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Counterpoint表示,苹果的 iPhone 14 系列机型在欧洲市场上市,也出现了十年来最疲软的销售情况。

据机构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市场主要国家经济衰退,消费者需求减弱、智能机厂商库存较高所致。可见,如今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出海,与从前的蓝海时代早已经不同了。

转机:除了折叠屏还有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市场中间折叠屏作为细分优势增长品类,逐渐获得了外界更多的关注,日渐成为高端智能手机品牌的“必争之地”。除此之外,围绕摄影摄像等细分需求衍生出的机会,也得到了众多品牌的重视。

一方面,是源于折叠屏品类在整体下行市场中的“出众”表现。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攀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中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单季出货量超过 100 万部,同比增长 246%,增速远超大盘,并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单季出货量。

向好的数据,为低迷的手机市场提振了些许信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已有 7 家手机厂商、20余款折叠屏手机进入市场。其中,作为较早涉足折叠屏手机的华为,更是该领域的研发主力。以 Mate Xs 2为例,其在重量、厚度、折痕、抗摔性等方面的改进,主要得益于多项关键研发技术的突破;紧随其后的荣耀、vivo、OPPO等,也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从最新数据看荣耀折叠屏季度表现优异,份额名居前列。

另一方面,则在于国产折叠屏技术的成熟,让国产厂商具备相对优势。国产手机厂商作为智能机的“后起之秀”,一直在技术创新方面不遗余力,这种对技术的“热忱”让国产厂商在折叠屏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技术积累越发厚重。拿折叠屏的关键技术——铰链技术来说,从最早的“U型”到后来的“水滴型”铰链技术,国产厂商在“消除折痕”和“削薄瘦身”上不断攻坚克难,使折叠屏手机本身的体验和外观更具欣赏性。

在与国外厂商比较方面来说,中国手机品牌也名列前茅。在CINNO Research的数据榜单中,华为占据折叠屏头部位置,而后是三星,仅为华为份额的一半,余下的三家分别为OPPO、vivo、荣耀三家所占据,而还在观望状态的苹果并没有参与进来。总体来说,国产厂商在这个领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除了折叠屏之外,随着人们对智能机影像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家智能厂商也在围绕高端影像品牌做文章。比如,华为就集合多年影像技术能力之大成,在去年推出了全新影像技术品牌XMAGE,小米雷军也在大力研究影像技术,与徕卡联合推出的小米13,也有影像技术的倾向,最新上市的荣耀新机,也带来了其影像技术的进步。可见,在这种细分赛道,也同样是高端机品牌接下来角逐的重点。

原文标题:智能手机高端“酣战”,转机在何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