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单 | 国家能源局批准282项能源行业标准
支持民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投资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新能源、大容量储能设施,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规模化商用推动关键技术性能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5月1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中欧班列运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营商环境评价、中国品牌日活动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民间投资、海南自贸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中澳投资贸易合作、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钢铁去产能“回头看”、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促消费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近70家境内外新闻媒体80余名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附件:发布会实录
5月份新闻发布会实录
金贤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金贤东,是委党组新任命的政策研究室主任,兼任委新闻发言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先向大家多年来对发展改革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下面,我先通报六方面情况,之后再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通报的第一方面,关于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冬春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推动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昨天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了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这里,重点通报两个方面数据。
一是电力运行情况。从发电看,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6.8%,比2019年1—4月份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8.9%、1.1%、14.9%、28.2%和7.6%。4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1.0%,比2019年4月份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5%。
从用电看,今年1—4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9.1%,比2019年1—4月份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7.0%。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3.8%、20.7%、29.0%和3.8%。分地区看,全国11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20%,其中西藏、湖北增速超过30%。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2%,比2019年4月份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7.2%。
二是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情况。4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873亿元。其中审批11个,核准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化等行业。
金贤东:
通报的第二方面,中欧班列运行情况
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近5年来,中欧班列不断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助力沿线国家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深化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空前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21年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218列,运送货物1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33%,综合重箱率98%,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3.8万列,运送货物340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51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通报的第三方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取得明显进展。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加快完善。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为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5月12日,我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重点工作。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和合理回报、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截至4月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22个。
三是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稳步推进。1—4月,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增污水收集管网长度2813公里,城市和县城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3959吨/日。沿江化工企业累计关改搬转8731家。
金贤东:
通报的第四方面,关于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和部分地方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研究工作,并在福建、云南两省开展了市场准入效能试评估。福建省围绕清单覆盖度、服务成效度、审批效能度、壁垒破除度、准入保障度五个方面构建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在福清市、长乐区、德化县、晋江市4个地区开展试点评估工作。云南省围绕宏观政策统筹实施、微观政策协调配合、制度贯彻落实、长效机制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省本级、全省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开展试评估。福建、云南两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各有特色和侧重,为在其他地区开展评估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完善全国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体系。
一是稳步扩大试评估范围。今年将增加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省份,逐步开展试评估工作,验证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扩大范围,稳步实现全覆盖。
二是不断完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考虑不同地区基础条件差异,在福建、云南两省试评估工作基础上,按行业、领域、地域不同维度,对市场准入效能进行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评估。
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加强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信息化应用支撑能力。
通报的第五方面,关于营商环境评价开展情况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018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本着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通过评价实践,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评价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开始显现。
一是从指标体系看,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评价指标体系紧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要求,紧扣投资吸引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包含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二是从评价方法看,深入基层一线获取实际案例和数据。以2020年评价为例,我们发放企业问卷36万余份,电话采访企业1900余家,深度对接企业200余个,拨打调查核验电话2万余通,暗访政务大厅超过320家,深入听取和了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和意见,真实评估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三是从探索实践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6批次营商环境评价。2018年,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两批次试评价。2019年,组织41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试评价。2020年,评价范围进一步拓展到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多批次评价,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方法、积累评价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参评城市系统检视营商环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改革举措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从改革成效看,推动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2020年,发布了首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全面展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对标先进,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获得感高的改革举措,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金贤东:
通报的第六方面,关于中国品牌日活动举办情况
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于5月10日—12日在上海成功举办,1500余家国内品牌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参加了线上展览,其中600余家知名自主品牌企业参加了线下展览。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初步统计,展会期间各地参展品牌企业现场开展的新品首发、带货直播、文化展演、品牌推介等特色活动超过400场,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过1.5亿人次,参展品牌企业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10亿元。有关各方达成合作意向400余项,意向金额超过4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为抓手,统筹谋划我国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品牌强国建设,打造国货精品、国货品牌,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顶层设计。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共性规律,分析我国品牌发展形势和特点,科学界定企业、政府、中介机构、消费者在品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提出品牌发展顶层设计。
二是积极探索中国品牌发展创新举措。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提升行动,提高全产业链质量管理水平。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持续高水平办好品牌日相关活动。继续办好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加快探索建立中国品牌日活动常年推进机制,鼓励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开展品牌创建特色活动,形成品牌建设强大合力。
四是加强自主品牌发展基础研究。鼓励有关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持续深化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品牌培育、品牌评价、品牌认知等体系,科学指导我国品牌创建实践。
情况通报先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社记者: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请问下一步在促进民间投资、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将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金贤东: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牵头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政策实施,使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拓宽民营企业投资空间。一是进一步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二是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混改政策,加快推动混改试点落地,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深入落实交通基础设施、环保、鲜活农产品流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着力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第二方面,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一是持续支持民营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二是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加大“信易贷”模式推广力度,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三是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有效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第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一是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工商领域社会团体及其驻华机构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继续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二是支持民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投资建设集中式或分布式新能源、大容量储能设施,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规模化商用推动关键技术性能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方面,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工作。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关工作,开展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相关工作,从工作推动、政策落实、整体效果等方面,对促进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发挥引导示范效应。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发挥好牵头作用,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台账制度,推动相关部门在大幅放宽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市场准入、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民营经济统计制度等重点领域,出台精准政策文件,突出政策落实刚性,确保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这个问题就回答道这里,谢谢!请继续提问。
三沙卫视记者:
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实施一周年了,可否介绍下目前进展?近期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赴海关总署研究推动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工作,请问具体的实施方案何时能出台?
金贤东: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以来,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海南省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发展。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由贸易港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一年来发布政策文件100多份,这些政策可以用“六个更加”进行概括,也就是,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支持政策、更加高效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便利开放的运输服务政策、更加有力有效的要素支撑政策、更加高效完善的实施保障制度。
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年来,海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省经济运行强劲恢复。今年一季度海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6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居全国第二,两年平均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3%、61.6%,主要经济指标延续稳中向好势头。
三是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为27条,利用外资额、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海南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3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5.6%。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00多项。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审批改革,建设国际投资、贸易、人才“单一窗口”,大幅压缩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
关于你提到的全岛封关运作问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前,适时全面开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情况评估,查堵安全漏洞。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全岛封关运作。”目前,我委正会同海南省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全岛封关运作谋划,加快构建“1+N”工作体系,理清任务清单,分工负责落实,为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打下坚实基础。谢谢!请继续提问。
上海证券报记者:
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发改委担负着制定相关顶层设计的重要任务,请问这项工作现在的进展如何?
金贤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这里,简要介绍有关工作进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认真研究各行业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目前,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建筑、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谋划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保障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中央决策部署要求,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谢谢!请继续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决定,无限期暂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请问这将对两国的经贸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金贤东:
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中澳总理定期会晤下的重要机制。在该机制框架下,双方曾就两国经济和投资领域的重点议题开展战略对话,对加强两国经济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期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中澳投资贸易合作项目和既有成果进行无理限制和打压,损害两国互信,严重影响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的信心。对此,我们不得不做出正当和必要的反应,澳方应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我们敦促澳方客观、理性看待中澳合作,公平公正对待中国企业,停止干扰两国投资贸易合作的错误行为,采取行动推动中澳关系健康发展。谢谢!请继续提问。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和体育总局将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今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金贤东: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十三五”以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充分等问题,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重点聚焦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坚持绿色、低碳、实用的建设理念。在建设任务上,“十四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6类项目建设,其中,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是“十四五”新增支持方向。在建设目标上,到2025年,推动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带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
从今年来看,我们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支持以上6类项目建设。目前,各地正在抓紧编报投资计划建议方案,我委将及时下达投资,督促地方加快开工建设,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我们注意到,各地高度关注体育公园建设,积极性很高,储备了很多项目。为此,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按人口规模分级制定建设指导标准,完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为体育公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是压实地方责任。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同时,加强对健身设施的运营管理,推动健身场地开放共享,确保健身设施管好、用好、发挥好效益。谢谢!请继续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4月初,国家发改委部署了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请问相关工作目前进展如何?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请问发改委将采取什么措施保障铁矿石供应?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201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各有关方面持续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了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相关工作将统筹考虑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以及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等因素,稳妥有序推进。目前,各地正在重点围绕退出产能、项目建设、历次检查整改落实、举报核查等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将于5月30日前向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自查自纠情况。下一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分别带队,组成若干个现场检查组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实地检查。
关于你关心的铁矿石供给保障问题,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国内看,我们将加大铁矿资源勘察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国内铁矿新项目和在产资源接续项目建设,统筹做好社会再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国际方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发境外铁矿石资源。完善多元进口供应体系,鼓励企业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有序推进境外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和资源利用,优化供给结构。谢谢!请继续提问。
北京日报记者:
不少城市反映,以“国家”“中国”名义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一年内能收到七八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还有的借“排名”“颁奖”等收取费用,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请问国家发改委对此怎么看?如何进行规范管理?
金贤东:
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发展离不开环境。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已连续3年在全国组织开展多批次营商环境评价,覆盖31个省区市,共有98个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参评,充分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指导和帮助参评城市及时掌握本地营商环境总体水平、存在的短板弱项、改进方向等,为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我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以深化改革为导向,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不设“排行榜”“奖牌榜”,更不会向任何城市、单位收取费用。
正如你提出的,我们也注意到,当前社会上以“国家”“中国”名义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相关评价大多属于学术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数据来源等与通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使用“权威”“官方”等词语误导社会公众,有的过度强调得分排名、组织颁奖仪式,还有的借机搞培训、收取参会费用。
2019年底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要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不得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正常工作,不得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增加市场主体负担。任何单位不得利用营商环境评价谋取利益。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要求,规范各类营商环境评价,促进评价回归本源。
一方面,强化源头管理。对于没有得到国家认可、授权,或仍处于学术研究、理论探索阶段的营商环境评价,组织开展评价的相关主体应明确研究属性、规范相关表述,避免对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产生误导。与此同时,我委将持续加强相关信息的发布解读。去年我委首次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这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发布力度,更好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监督处置。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加强监督,如果发现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名义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收取参会费、培训费或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请通过适当方式反馈我委。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进行查处,坚决斩断营商环境评价背后的“利益链条”,严格禁止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之机,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参会费、培训费,严格禁止以提升名次、颁发奖项为名,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好处费”“赞助费”。
同时,也希望各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报道,深入发掘各地创新亮点、经验做法,减少对排名、颁奖等内容过度关注,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谢谢!请继续提问。
经济参考报记者:
近期,钢铁、有色、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4月PPI录得新高。我们注意到,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开始向消费端传导。请问如何分析原因和以及对产业链的影响?PPI后续走势如何?有何应对措施?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关注的问题。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叠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中下游制造业经营成本上升,影响行业效益。
今年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前4个月PPI同比上涨3.3%。从未来走势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影响,近几个月PPI涨幅还可能进一步扩大,二季度P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走高。但随着价格信号对原材料生产流通的引导作用持续释放,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供求基本面。预计全年PPI同比涨幅呈“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下半年同比涨幅将有所回落。
针对近期大宗商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调整完善钢材进出口相关政策,加强期货市场监管。刚才我也已经介绍,我们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加强供应保障。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正在联合调研钢材与铁矿石等市场情况,进一步了解行业动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市场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谢谢!请继续提问。
红星新闻记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重点文物和重大考古遗迹保护水平有效提升。请问将体现在哪些方面?此外在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又有何侧重?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为进一步完善全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水平,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国家公园等重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5方面项目,并细化了具体支持内容,制定了具体项目筛选和资金安排标准。
关于您关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将重点围绕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围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重要石窟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挂牌单位和立项单位)、革命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等保护利用设施,通过支持保护管理设施和环境整治、展示利用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建设,着力提升重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围绕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主要支持考古任务繁重、发掘文物标本数量较多的重点地区考古机构标本库房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着力提升重要遗址遗迹考古能力和设施条件,更好满足考古标本储存、修复、研究、展示等多种功能。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力争到2025年,一大批价值突出、代表性强的国家级石窟寺遗址等遗产资源保护水平和数字化展示水平明显提升,遗址遗迹富集重点地区考古机构的文物发掘、存储、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主要是指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的景区点等区域。重点基础设施,主要是加大对智慧管理设施、游客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旅游停车场等的支持力度,推动旅游领域重点公共服务和智慧管理设施提升。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力争到2025年,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红色旅游实现规范和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谢谢!请继续提问,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五一”期间电商消费、旅游消费出现了双回升,但是还没有恢复至常态。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消费持续恢复?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大家都能感受到那样,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持续回补,消费市场稳步恢复。特别是“五一”小长假期间,旅游、餐饮等消费持续活跃,网络零售进一步回升,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但同时也应看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仍受一定制约,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进程仍不平衡。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和资源,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消费。
一是大力提升实物消费。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站)布局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支持发展超高清视频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面向消费升级的电子产品。加快推广高效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
二是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推动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拉动体育旅游消费。发展大健康产业,扩大健康服务消费。支持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全面落实《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商品供应链服务创新和新装备新设备应用,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新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文化和旅游、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消费新业态。
四是不断拓展城乡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推进步行街、标准化菜市场等改造提升。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改善县域消费环境。
五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进产品、服务品牌和标准建设,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建立常态化的消费环境测评体系,探索建立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大力推进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专项整治,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这个问题回答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减排的中国优势和新能源的投资机会,会催生中国大牛股吗?
2021-05-18 -
欧洲碳中和背景下关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研讨
2021-05-17 -
华能签署辽宁大连5GW新能源基地,推进“风光一体化”
2021-05-17 -
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支撑新能源巨量接入
2021-05-17 -
新能源装机达2.5亿千瓦+、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南网发布行动方案白皮书!
2021-05-17 -
华能签署辽宁大连5GW新能源基地,推进“风光一体化”
2021-05-17 -
现有电力系统,难以支撑新能源巨量接入
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