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央行5天内两次表态,释放了什么信号?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引发各方关注。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30家成员机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认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此外,会议还特别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这是5天内央行第二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市场释放信号。
5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30,较前一交易日上调69个基点。
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延续此前一日的上涨势头,双双再创三年来新高。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触及6.3911,重回“6.30”时代;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大攻势,最高触及6.3806,收复6.39关口。
此前一日,在岸人民币开盘后震荡拉升,大幅上涨近150点,盘中升破6.40关口,重回“6.30”区间;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震荡上扬,日内连破三道关,逼近6.38关口。
针对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也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汇率重回"6.3"一线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愈发明显。
年初至2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表现为明显的升值趋势。其中,2月10日升值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呈现贬值趋势,一直到3月31日迎来6.57的低点。
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重回年初高点,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微升。
步入5月后,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254,较上一日上调171个基点,逼近2018年6月19日的6.4235高点。
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02个基点报6.4255,再次逼近2018年6月19日报价6.4235的高点,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25个基点报6.4283,午后离岸人民币扩大涨幅,升破6.40关口,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
截至5月26日20时,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触及6.3907,盘中创下2018年6月以来最高值6.3879;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触及6.3841,盘中创下年内新高6.3717。
数据显示,2020年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1293,今年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为6.4099。简言之,一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了7194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民币持续走强相对应的是,美元指数延续弱势。25日,美元指数震荡下行,刷新20周低位,现汇价交投于89.70附近。今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元指数由此前高点93水平附近持续下滑,跌幅约3.5%。
“美元指数的走弱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中金宏观研究团队指出。
实际上,3月份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境外机构小幅净减持境内债券,而4月份又重回增持,也支撑了4月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在此基础上,随着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对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愈发明显,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跟随美元指数进行双向波动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随着美国财政思维大转向,未来几个季度美国通胀中枢大概率上行,叠加宽财政可能带来的财政预算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美元或将持续承压。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美元指数易弱难强,大概率震荡走弱。”中金宏观研究团队进一步表示。
内外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高
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引发了监管层的密集表态。
5月11日,央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提出,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5月23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对汇率的表态较为少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会议认为,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是内外两方面因素。某金融机构研究员指出,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元指数的走弱,打开了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去年美元指数的波动是由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发酵引发金融市场恐慌,促使美元指数走强,而美联储充当全球央行提供流动性,美元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随着全球疫情逐步缓和,美元指数回落。
从内部因素来看,国内疫情缓和叠加主要经济数据稳步复苏,提升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凸显。同时,债市更加深入地纳入国际主要指数,共同推动海外资金加速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带动人民币汇率的走强。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指出,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当前升值趋势下将具有更宽的空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一方面能够缓解输入性通胀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后续潜在的美债收益率上行风险留出一定的安全边际。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有所加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仍具备走强动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升至6.2。”明明认为。
保持“稳汇率”基调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使得大宗商品价格还具有一定的上涨动力。那么持续波动的汇率是否加重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人民币升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由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输入性通胀,缓解我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升的压力。不过对于部分出口型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汇兑损失。“所以,人民币汇率需要在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则表示,汇率升值不等于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理解汇率影响通胀的第一个误区就是错把汇率升值等同于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即美元兑人民币下跌)。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人民币升值往往对应着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也会带来大宗商品涨价,一涨一跌的最终结果并不明确。”
陶川指出,汇率政策基调不变,但汇率因素可能成为变数。当前央行保持“稳汇率”的基调是适宜的,但市场并不总会跟着政策意图行进,人民币汇率市场本身具备较大的“惯性”,容易涨过头或是跌过头。
“随着下半年美联储政策退坡预期升温,有理由相信美元当前的跌势不可持续,但在美元由弱企稳的窗口期人民币汇率的继续升值可能导致有效汇率进一步升值,彼时汇率升值的冲击可能带来政策的阶段性微调,例如货币政策上可能会阶段性放松流动性或是更加倾向于稳信贷。”陶川表示。
对于市场是否有意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对抗通胀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此举可能性较小。他指出,PPI快速上升,但CPI并不高。“PPI快速上升主要是大宗价格上涨带动的,但3月至5月上旬,国内大宗价格升势接棒国际大宗,更多是国内供给受限带来的,并非输入性的,汇率升值对此影响不大;CPI尽管有所上行,但远低于3%的目标。”
“通胀和汇率都是价格,前者是货币的对内价格,后者是货币的对外价格,二者往往都是实体金融供求关系的结果。前段时间通胀上行和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引领全球复苏的结果。但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中国复苏进入后半段,增长动能或减弱,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甚至有小幅贬值的可能,人民币将双向波动。”彭文生强调。
那么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将如何走?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分析,下半年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国内积极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人民币更多呈现双向波动、宽幅震荡的特点。
彭文生则认为,金稳委和央行三天两度发声,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强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
反激电源MOS管两次振铃现象产生原因?
2021-05-24 -
电动汽车电池突破:范围两次,充电五分钟
2021-05-22 -
一周两次重要会议 煤价上涨暂被压制
2021-05-21 -
台湾5天内两次大停电!当局的能源政策说明了什么?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