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疯狂的风电原材料

时间:2021-07-15 13:02:23 来源:能源杂志

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可能会中断绿色能源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下游开发企业投资收益将因此大幅下滑。碳中和背景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阻断能源转型的进程吗?

文 | 能源杂志 范珊珊

一年多来,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带给经济的负面影响,正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

2020年,当全球经济和原油需求都因疫情而步履蹒跚,甚至出现史上第一次“负油价”时,很难想象一年后,国际石油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再次回升至每桶75美元关口,高盛、美银等机构更是预测明年油价可能突破100美元。未来几年石油需求将继续超过供应增长,这可能会是石油消费达到峰值之前的最后一次价格上涨。

而上涨的不仅仅是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矿石原料等等在过去一年中几乎都经历了暴涨。在国内,今年煤市淡季不淡,主产地煤矿库存吃紧,拉煤车排队抢装的现象再现,煤价持续飙升。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显示,从3月1日到5月10日,5500大卡的动力煤现货价格从571元/吨涨至865元/吨,涨幅超过51%。6月4日,已经达到了902元/吨,很多电厂电煤入炉价格已经超过了每吨1000元。

钢材价格也出现了大幅攀升。5月中旬,全国钢材市场八大品种的吨钢均价突破了6600元,比2008年最高点6200元高出近400元,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2800元,同比增幅75%。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中旬,中国钢材价格指数比年初上涨23.95%。作为风电场基础、塔筒、主机(轮毂,主轴,轴承,齿轮箱等)的主要原材料,钢材的价格上涨压力直接传导到了风电行业。

除了煤炭、石油、钢材这些大宗商品猛涨,一些金属材料更是迎来了十年的高点。今年5月7日,伦铜价格突破2011年10184美元/吨的高点;5月10日,盘中以10747.5美元/吨的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较去年低点涨幅为145.9%。

2021年,光伏行业又回归到了“拥硅为王”的时代。作为光伏组件最基础原料的硅料呈现暴涨趋势,硅料带动硅片涨,硅片带动组件涨,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涨价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六月第二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8-22.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1.72万元/吨,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0.5-21.9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1.34万元/吨。而在今年年初,单晶致密料价格最低仅为8.2万元/吨,半年时间价格上涨了2.6倍。

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了原材料的上涨,毫无疑问,这给下游制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能源开发企业影响尤甚。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绿色投资的高涨、对原材料旺盛的需求导致的供应紧张,产业链条上下游产能扩张的不匹配,多重作用推动了价格疯涨。而随着制造成本增加,下游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吞噬,这是否会影响下游投资的热情?这次的涨价还将持续多久?

01驱动因素

毫无疑问,此次原材料上涨是全球性的。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走低。从去年3月开始,为进一步救市,全球范围内,各国正在实施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欧美国家多数采取经济刺激计划。比如拜登2.3万亿美元的美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和欧洲的绿色新政,宽松的货币流动性促成了本轮大宗商品的上涨。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纷纷选择“开闸放水”,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成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像钢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具有金属属性,全球流动性宽松为市场炒作提供了机会,在市场预期加强的氛围下,投机行为助推了大宗商品的非理性上涨。

从供给端来看,主要矿产的开采相对比较集中。而目前主要开采地如南美资源国家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情的反复以及疫苗接种率较低影响了矿产的开采和运输,导致供给增速放缓。全球最大铜生产国智利的铜矿产能受损,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产量缩减,这为全球铜和铁矿石价格上涨添了一把火。而在国内,煤炭企业在环保和安全双重压力之下,关停的煤矿数量较多,所以供给侧的煤矿总数有一定减少,这就导致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需求端,随着疫情逐渐控制,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全球疫情逐步好转。今年以来,特别是随着各国疫苗接种速度不断加快,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不断加强,推高大宗商品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加快复苏,低库存下的短缺和高流动性下的通胀,以及一些矿产产量恢复缓慢和需求增加短期错位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碳中和”相关的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需矛盾,从某种程度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全球绿色投资的快速增长也被认为是此轮大宗商品上涨的主要动因之一。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MikeHenry)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全球人口增长、电气化主题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将预示着中长期大宗商品需求良好。”

随着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推出绿色刺激计划,特别是风电、光伏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市场对硅、锂、钴、铁矿石等原料的需求进一步上扬。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到2040年全球对关键和稀有矿物的需求将比现在翻两番。一辆电动汽车需要的矿产资源是传统汽车的6倍。陆上风电场需要的矿产资源是燃气发电厂的9倍。未来几年数量急剧增加的电动汽车和电池需要大量的钴、镍和锂,以及稀土元素,风电投资还需要大量的稀土和锌。

未来20年,锂的需求将因为电池的使用而攀升40倍;目前铜线还没有特别合适的替代品,电动汽车所需的铜是内燃机汽车的四倍;陆上风电场每兆瓦的铜密集度是传统发电厂的四倍。值得注意的是,关键矿物现在已成为各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清洁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矿物的生产比石油市场集中得多。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生产了世界上60%以上的钴,这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材料。IEA建议,各国应考虑储备一些关键矿物,以对冲供应短缺的风险。

需求的旺盛导致了供给紧张、价格上涨,然而原材料价格压力又不断传导到下游,不断侵蚀下游投资利润,阻碍投资步伐。IEA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FatihBirol)表示:“由于成本增加,能源转型肯定会放缓。如果原材料供应紧张问题不加以解决,可能会使全球迈向清洁能源的步伐变慢、成本更高,继而阻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

02增长悖论

在过去的十年间,光伏和风电之所以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核心因素在于成本的迅速下降。但是这一增长趋势可能会因为原材料上涨而逆转。全球的光伏和风电的投资热情被高涨的制造成本吓退了脚步,目前处于僵持、角力、停滞的阶段。

6月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召开的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指出,从年初至今光伏硅料的价格上涨超150%、硅片上涨接近60%、电池片上涨4%、组件上涨8%,直接导致一些新项目的推迟。

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多晶硅原料价格开始上扬。基于光伏发展的良好预期,硅片和电池片产能迅速扩张,一时间硅料成了最为抢手的商品。“从2018年5月31之后,光伏整体市场下跌,金刚线切割技术推广让硅料用量降低30%,硅料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很多硅料企业跌破成本价,最终倒闭。硅料企业从2019年27家减少到只剩11家。去年第四季度光伏装机就高达30GW,硅料价格从那时上涨,中游硅片和电池片行业又出现了大量的扩产。但是硅料属于化工行业,产能周期大概是1年半,造成当前硅料抢手的局面。”汇智光伏创始人王淑娟介绍说。

硅片产能扩张速度远超硅料产能扩张速度,两个环节未能同频共振,成为了造成光伏行业现状的主要原因,而下游也面临着上游供应链传导而来的成本压力。“多晶硅的下游,是非常痛苦的”,阿特斯太阳能副总裁熊海波在一次会议中说,“玻璃和封装材料涨价。汇率影响和海运价格暴涨,以上因素总共对下游销售毛利影响超过6美分。目前下游现状是,所有下游的公司没有一家盈利,大家目前都在减产。”

组件开工率低已经成为行业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光伏企业已大幅降低开工率,减产甚至停产,部分订单开始出现违约、毁约现象,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诚信风险。

难受的还不止是制造商,开发商也感受到了来自上游的压力。受到组件价格的上涨,下游电站收益率也将受到挤压。“组件、支架、线缆都在涨,土地价格也在上涨,项目开发费用都在上涨。如果组件每瓦成本增加0.3元,收益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王淑娟说。

收益率的降低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对下游需求的抑制。“目前国内开发商已经调低电站收益率的预期,从8%降到6-6.5%,有的可能还达不到。”中信证券研究部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华鹏伟称。630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重要时间点,因并网补贴时限的政策限制,在这两个时间点里,国内光伏项目集中并网,需求旺盛。但眼下,今年不会再出现“630抢装潮”。“端午假期很多组件工厂都放假了,目前小厂开工率大约在30%,大厂在50%左右,现在企业主要做的事情是去库存。”。

据《能源》杂志记者了解,国内光伏组件项目招标步伐已经大幅减缓。Solarzoom一位分析师表示,价格上涨可能会迫使中国的国有电力巨头将项目推迟到明年。

这也就意味着延误可能大到足以使2021年成为17年来全球太阳能安装量下降的第一年。彭博新能源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也略微下调了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的预测,理由是包括多晶硅在内的材料价格上涨。据估计,在印度,大约10吉瓦的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美国的大型项目可能会被推迟。

而风电行业也遭遇同样的情况。因为钢材、铜等基础材料的上涨,风机的零部件商已经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在风电行业,中厚板、硅铁、螺纹钢、环氧树脂等上游商品价格也顺势上浮。钢材正是风电塔筒、发电机铸锻件等部件的重要原材料。在风电设备的总耗钢量中,中厚板产品占比近七成。有证券机构分析显示,钢材占风电中游铸锻件环节成本的50-80%,该环节的盈利能力对钢价十分敏感。这意味着,一旦钢价跳涨,风电成套设备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作为国内领先的塔筒企业天顺风能在投资互动平台称,塔筒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原材料的涨价,公司也会调整产品定价,公司产品已经从一月的7000多涨到最近接近1万,将价格压力传导到下游制造企业。

全球最大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之一维斯塔斯近期对外宣布将提高其风机价格,因为在全球大宗商品繁荣导致通胀风险上升情况下,钢铁和运输成本增加,风机制造成本也在提高。此迹象表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可能会中断绿色能源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从今年初开始国内风机制造商竞争正在升温,整机价格一直在走低,零部件以及整机企业利润率继续被挤压,如果新增装机需求并未出现大幅上涨,未来风电制造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会愈演愈烈。

在国内,陆上风机不超过3000元/kW的价格中标已成为风机投标大势。近日,国投甘肃酒泉北大桥第七风电场B区200兆瓦风电场公布风机投标价格。此次风机招标含塔筒招标,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九家整机商参与投标,其中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拿出2360元/千瓦的含塔筒最低报价。也就是说风机主机价格跌破每千瓦2000元。

一端是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一端是不断压低的风机价格,对于处于中间的零部件商和整机商而言,如何把控好成本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在采访中,风机整机企业对《能源》杂志表示,虽然风电整机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稍微滞后、延迟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感受到供应链企业的压力,除了原材料,企业的管理成本、人工成本也在上升。

“如果你想控制成本就需要提高单机的容量,同样50兆瓦的风场,机位的减少和风机数量的减少,会让成本下降。但是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矛盾,对于风机厂家来讲,本来我可以用成熟的十几台3兆瓦机组平稳交付,但为了降低成本,上游的原材料可能还要上涨,我可能就要用4兆瓦,甚至可能用到5兆瓦。这很矛盾。”国内一家风机制造商负责人对《能源》杂志表示。

现实的情况是,风机价格战日趋激烈,可能有的投标价格已经跌破了成本底线。风机制造商利润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业内人士也对低价下的风机质量表示担忧。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在近期召开的SNEC大会上就公开表示,在碳达峰的中国的道路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艰辛的道路。应该说现在仅仅是个开始,有很好的市场,但行业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目前产业链的供需矛盾存在博弈,存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如今,化石能源价格普遍上涨,一部分资金会回流至高碳的行业,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链价格上涨,将带来下游投资收益的降低,进而影响绿色产业发展的速度。如何平衡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投资的关系,将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转型的速度。

但也有专家提醒,不必过分担心我国新能源投资的增长速度,“对我国而言,减碳是政治任务,作为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即便在收益率下降,甚至微利的状况下,都会继续加大新能源项目的投资。”

03破解之道

面对供需两端存在的矛盾,如何纾解成为了当下从政府、行业到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5月以来,为了控制疯涨的价格,国家主管部门频频出手。5月23日,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五个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5月12日、19日和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问题,并强调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6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决定近期开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铝、锌、铜国家储备。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

这说明大宗商品上涨受到全球性影响,输入性通胀影响外,确实存在市场跟风炒作甚至哄抬价格等背离基本面的现象。而在能源行业,更为突出的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协同出现了问题。

以光伏行业为例,2021年全球供应光伏用多晶硅58万吨,其中48万吨由国内通威永祥、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等6家企业提供(还有4家月产量百吨级企业),德国瓦克和韩国OCI马来西亚基地约10万吨。共58万吨料,大约可以生产193吉瓦组件。

“2021年全球装机预计161-204吉瓦,考虑全球装机有一定量的薄膜等非晶体硅光伏组件。多晶硅的供应与装机需求是匹配的。但是由于硅片、电池、组件端扩产迅猛特别是硅片产能超过300GW,问鼎400GW,上下游大厂之间通过锁量不锁价的长单,分割了95%以上硅料,而每月各下游大厂和零星采购的硅片小厂,都希望增加硅料采购量,抢购之下,一路推高硅料价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介绍说。

光伏产业前端扩能周期长,扩产时间长,而后端的产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扩张得非常快,导致供需失衡。

5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称“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直接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也就是说在当前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一年的宽限期给了开发企业更充分时间,将项目主导权交给了开发企业。

5月27日,国家能源局答复用户留言时表示,“我们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链价格上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目前正会同有关方面研究2021年的光伏发电行业管理和价格等相关政策,下一步将推动政策出台,给行业发展创造相对明确的政策边界,促进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随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外发布《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吁》,《呼吁》称,近三个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已达到去年年底的2.5倍以上,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投资收益率“刚性”约束的背景下,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为降低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产业的不良影响,协会呼吁建议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自觉抵制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及时引导。下游光伏电站的抢装,也会在一定时期令产业链条绷紧。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光伏电站企业不要急于年末抢装,以给予“上游产业链各环节更多的缓冲空间”。

而在上游,硅料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扩产,一些行业外资本进入硅料行业,预计2022年下半年硅料供应有50%以上的增量。但是相对于依然凶猛的下游产能,供求关系还是很难缓解。“只是对应终端装机量来看,现有在建和筹备中的硅料项目在2023年完成投产和达产后,超过100万吨的硅料可以生产近350GW组件。届时硅料也将加入光伏产能过剩行列。”吕锦标说。

面对如此局面,对于在行业深耕多年的企业而言,保持理性更是难上加难。“失血的订单坚决不做,宁愿减产停产。老的产能先停掉,扩新产能,降低成本。整体上开源节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在困难中保持企业健康的生存。”熊海波说。

针对光伏行业现状,隆基股份董事长公开钟宝申呼吁,企业间进行战略合作,提前规划保证自己的供应;其次,企业自身去投资部分产能不够的环节。其他方面需要看节奏。产能过剩的环节,需要控制发展慢一些。产业不均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自己去把握。

“风电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设计,对生产管理成本调整,减少管理和生产环节的成本,加强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协同机制。努力做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采购可以提前锁定一些材料、设备,采用集中与分步的采购方式,提前预知大宗商品对我们的影响。后入的企业,发起价格竞争,在快速发展和变化中,企业要有定力,冷静地看待不能盲目跟随。看重行业利益,不能盲目和冲动。”上述风机制造商高管对记者称。

能源发展与国家脉动息息相关,政策的引导至关重要。“国家应该公布发展重点区域规划,针对不同区域,开发商提前布局,保证规模同时稳定发展。开发商更要理性看待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考量,综合地从设备价格、运营、服务、发电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在未来,随着新能源投资的不断增加,关键原材料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价格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高位。也就是说,产业协同,调节供需平衡会成为能源产业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这场供需博弈中,如果不以行业发展利益为前提,谁也不可能成为赢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