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煤矿何时不再高危

时间:2021-08-24 15:22:52 来源:科技日报

写5G下煤矿这个选题,才知道煤矿产业有一个专门衡量安全生产效率的指标,叫“百万吨死亡率”,指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的人数比例。

指标背后的意味很残酷:获取煤炭能源要付出血淋淋的生命代价。

2018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第一次下降到0.1以下,比1949年的历史峰值22.54下降了99.6%。这一年,全国因煤矿事故死亡225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重特大瓦斯事故的第一年。

按照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的说法,脏和危险就是社会上对矿业的普遍印象。此前记者也这么认为。

但真的走进阳煤集团新元煤矿,才发现煤矿也可以很干净,也可以有底气说“我们不高危”。难怪彭齐鸣在采访中“抱不平”:一想到采矿老觉得傻大黑粗,实际上煤炭为代表的矿业历来是个高科技行业。

就说信息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孙继平和记者谈起一次亲身经历。

2008年6月13日,山西孝义安信煤矿发生爆炸事故,34名矿工遇难。其中,有名矿工搜寻不到,最后请救护队把井下所有垮落的煤堆石头堆翻了一遍,通过几天搜寻,终于找到这名被冲击波冲到井筒底部的遇难矿工,他已完全被煤覆盖。

这件事给孙继平很大的震动。2016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矿用定位芯片,装在矿工的腰带或矿灯电池盒上,充满电可以正常工作7天。不管遇险遇难,都能通过定位芯片找人。

人命关天,受访的每个专家都在谈,怎样不死人,怎样把高危的帽子从煤矿头上永远摘掉。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和采煤打了半辈子交道、一年大半时间在各个矿山奔忙,他很直接地说,井下作业这种高危的环境根本不应该有人!

没有人——这就是不高危的根本途径,是全行业的终极目标。

当然,5G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如何满潮所说,目前煤矿的智能化还在“两张皮”的阶段,真要解决煤炭生产中存在的资源浪费、低效高成本、生态破坏等痼疾,“根本出路一定是先进采煤技术基础上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