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 >

降服电力系统“数据雪崩” “伏羲”芯片带来中国方案

时间:2021-09-08 15:52:49 来源:科技日报

得益于芯片技术的支撑,团队研发成果芯片化保护装置已在多个行业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出口至10余个国家,创造经济效益11.5亿元。

主控芯片作为电力二次设备核心元器件是电力工业控制的大脑,涉及千万量级的电网关键装置。可是,我国电网关键设备继电保护核心芯片大多以进口为主。“部分进口关键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90%,若被禁运,将会对国内继电保护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研院)总经理李鹏说。

为突破此技术困境,李鹏和团队历经8年,研发出我国首款基于国产指令集、内核、自主硬件IP的全面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芯片。

降服电力系统“数据雪崩” “伏羲”芯片带来中国方案

近日,记者从南网数研院了解到,得益于芯片技术的支撑,团队研发成果芯片化保护装置也已在多个行业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出口至10余个国家,创造经济效益11.5亿元。此成果标志着我国电网核心装备迈向完全自主可控,推动了继电保护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电力芯片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及核心器件国产化”项目也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性能优于进口芯片

与手机、电脑里的芯片有所不同,工业控制领域的芯片往往具有特定的场景应用需求。

“电网是实时控制的系统,其发电、输电、用电是在瞬间完成的,无法存储或临时转移。由于其数据量巨大,当电网发生故障或者扰动时,就可能面临‘数据雪崩’。”李鹏说,在发生了“数据雪崩”的状态下,有没有能力快速处理,这就涉及到工业控制系统中主控芯片的数据处理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能够适用于工业实时控制特点的专用芯片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这不仅无法跟得上我国电力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也对我国工业系统的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存在重大的网络安全和电网稳定隐患。

“我们需要进行定制化的开发,让主控芯片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应付‘数据雪崩’,保障电网安全。”2013年,南方电网公司组织专门团队,着手布局能够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专用核心芯片的设计研发。该研发重担落到了李鹏团队身上。

实现芯片国产化和芯片场景化支撑,是研发团队开展芯片研发的主要目的。“我们探索了在芯片级别实现传统电力装备完整功能的技术路线,采用完全国产化技术,包括芯片指令集、芯片内核、芯片的专用高性能硬件电路以及芯片的安全防护设计,设计开发了自主可控的第一款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历经8年,李鹏和团队实现了目标。

目前,“伏羲”系列芯片已应用于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计量自动化以及边缘计算领域。与同类进口竞品芯片相比,“伏羲”芯片在计算性能方面快约1.5倍。

实时调度让“龟兔协同有序”

芯片的设计研发并非易事,科研团队遇到的挑战远超想象。

芯片架构如何设计,才能同时满足工业控制系统对其快速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就好比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要在同一个跑道上同时跑步,还得保持互相之间的协同有序,能够互相照应。”李鹏用了一个形象比喻说明。历经无数次的创新、试验,最终“伏羲”芯片形成了满足高性能、实时、安全、可靠的多核异构系统架构,在一块芯片上既可实现微秒级的实时业务处理,也可完成毫秒级的管理信号处理。

另一大挑战来自于工业控制的快速性本身。当电网发生故障等极端情况时,芯片将面临雪崩式的数据涌入,这时候必须保证芯片能快速反应和处理。

“通常这个环节都采用外挂电路实现,这一次我们把外挂电路通过纳米级的芯片内部电路加以实现,并且固化成硬件IP,便于广泛推广。这项技术的创新性很强,我们花了比较大的气力。”李鹏说。

还有一个挑战来自安全性。设计芯片过程中,科研团队凭借芯片电路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设计,集成了国家密码算法,这是体现“伏羲”芯片完全自主可控的一个关键指针。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热带雨林到极寒地区,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第一款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系列芯片在设计研发时经历了许多严苛环境的考验,可靠性得以验证。

“创新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这么多年来,我们不断试错,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磨合,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并逐步迭代形成了自主的科研成果。”李鹏说。

据介绍,“伏羲”芯片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工业控制并行处理能力上,“伏羲”芯片的能力明显优于国际类似产品。“在成果应用和转化方面,我们采用‘伏羲’芯片,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芯片化电力保护装置,成效非常显著,芯片化装置的体积缩小至传统装置的1/40,功耗降低至六分之一,动作速度提升了20%,提升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李鹏介绍。

已具备产业规模化应用条件

数字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网最佳形态。而推进数字电网发展,离不开在自主电力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取得的突破。

“在未来整个电网的数字化大格局里,芯片犹如数字化的神经末梢。因为在数字化的终端里,它需要依靠这种小型化、高度集成的芯片,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感知、处理和执行能力。”李鹏指出,“伏羲”芯片的研发成功,是电网数字化的技术展现,代表了未来电网技术数字化方向的发展重点。

数字电网之下,网络安全更为重要。“‘伏羲’芯片将为电网安全奠定坚实的原生安全基础,未来的电网安全防护有望依靠‘芯片—装备—系统’的多级联动防护,不断堵上安全漏洞。” 李鹏表示,从电网安全的角度来看,“伏羲”芯片采用了非开源的国产指令架构,既可有效避免进口器件、进口IP所可能隐藏的“攻击后门”,又能有效防范黑客。

在“伏羲”芯片基础上,科研团队还研发出系列化芯片保护装置,目前已具备基本成熟的产业规模化应用条件。“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空间,已经形成了多方协同创新的局面,也有利于激活和发展上下游更广泛的创新链条。此外,芯片化装置将带来巨大的节能、节地、节材效益,这是响应双碳发展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说。

回想起这8年来的研发历程,李鹏感触良多。他表示,项目推进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及广东省广州市给予的支持,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为首的一批院士专家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用户单位则不断反馈改建意见,整个链条都动了起来。

“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把发展高端半导体元器件列入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支柱产业,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列入战略新兴产业,提出要基本解决‘缺芯少核’问题,这给我们持续推进芯片设计研发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他透露,我们的目标是以国产自主芯片为突破口,进一步延伸科技攻关的领域,在智能传感、高端装备等方向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成果和产出。同时致力于产业推广,在一些“独门绝技”方向上孵化新的产业空间。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